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汉语大词典》若干条目疑误举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汉语大词典》若干条目疑误举例

《汉语大词典》是现今公认的编撰最为严谨、收词最为丰富、释义最为精确、引证最为审慎的大型汉语工具书之一。但《汉语大词典》书成众手,出现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本文试从词义诠释、语源上溯、字音标注、书证校勘等方面指出若干条目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期作为《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的参考。

标签:《汉语大词典》 疑误举例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书。全书十二卷(外加索引一卷),收录汉语的一般语词以及进入一般语词范围的专门语词。全书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撰方针,对所收录语词通过引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献用例(即书证)四至五例,说明其历史演变过程,这些书证一般也经过作者对照通行善本进行了认真的稽核。煌煌巨著,在国内外文化教育界影响空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国际性的权威工具书”。笔者平素在翻检当中,发现了若干条目在词义诠释、语源上溯、字音标注、书证校勘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大词典》书成众手,出现疏漏错误在所难免。现就笔者查阅所及,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释义欠妥

《大词典》中一些条目由于未搜集好语词意义历时变化的典型用例,导致释义不全甚至源流不清,比如:

授器(六,694,右):授予名位。《大词典》引唯一书证晋代陆机《辩亡论下》:“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按:释义可商。《礼记》中早已出现该语词。《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孔颖达疏:“此经论男子女子殊别之宜。”“授器”一词这里可解释为传递东西,并未特指授予名位。《大词典》中该词语未列出该义项及书证早例,笔者以为可据以订补。

打击(六,334,右):《大词典》列出三义项及其最早书证为:①击;撞击。《水浒传》第九七回:“[琼英]不但武艺精熟,更有一件神异的手段,手飞石子,打击禽鸟,百发百中。”②加以攻击,使对方遭受失败、挫折。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上海总有这么一伙人,一遇到发生什么事,便立刻想利用来为自己打算,故须略微打击一下。”③犹刺激。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按:以上释义未全。该语词其实在晋代即已出现。晋代葛洪《登涉符箓》:“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被疾病及伤刺及惊怖不安;或见光影;或闻异声;或令大木不风而自摧折,岩无故而自堕落,打击煞人。”由此文观之,这里的“打击”

有“恐怖”之义,并不能归入《大词典》三义项,故应据此将该义项及书证补入。

《大词典》中有一些同事异名的语词释义竟迥然有别。如:

断足(六,1087,右):斩断脚。即刖刑。古代的一种肉刑。书证引《管子·侈靡》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膑脚(六,1400,左)古代酷刑之一。削去膝盖骨。书证引《荀子·正论》等。

按:“膑脚”一词释义一般没有什么异议。“膑”为胫骨。《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膑,胫骨也。”“膑脚”指弄断腿。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膑,五刑中去膝盖骨之名。齐将孙膑,为庞涓断其足,故称孙膑,其名逸不可考,膑非名也。”孙膑即因受膑刑而得名。

而“断足”与“膑脚”实际又是一回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被庞涓“断其两足而黥之”;而司马迁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报任安书》中又说“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是两词意义相同的明证。《周礼·秋官·司刑》“刖罪五百”,汉·郑玄注:“刖,断足也。周改作膑。”《大词典》这里发生的错误是未弄清“足”的古义与今义有所不同。古代的“足”与今天的“脚”词义有所不同,《说文·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体)。”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足,厀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厀形,非口齿字。举厀与止以晐胫。”

《大词典》中还出现一些相关条目解释相互抵牾的情况,如:

益年(七,1423,左):犹益寿。《大词典》引孤证唐代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司禄益富,家国于是乎有余;司命益年,臣人于是乎不夭。”

损年(六,800,右):义项①少报年龄。书证引《淮南子·说林训》:“循绳而断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植表而望则不惑。损年则嫌于弟,益年则疑于兄。”另又引《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义项②减寿。书证引北周庾信《小园赋》。

按:既然“损年”有两种解释,“益年”仅列一种义项就不够妥当了。参照“损年”一目,可知“益年”书证已晚出。“损年”一目所引《淮南子·说林训》文中,“益年”有多报年龄之意。故应将此义项及书证一并补于原引书证之前。

二、例证晚出

王力先生指出:“你如果能把每个字的每个意义都指出始见书,你的功劳就大了,你对汉语词汇的发展就立了大功劳。这很不容易,这要博览群书。”(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字典问题杂谈》)《大词典》对所引书证百计网罗,每一词目下的第一书证力求能找出该语词在文献中的最早的用例,在汉语词义的探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语词早例对从词义发生学的角度研究词义的渊源流变、准确地把握词义,至关重要。辞书编撰忽视了语词早例的搜集,词义引申的环节与依据就会丢失,释义往往就会产生谬误,这一点,笔者在上文“释义欠妥”

中已经提及。一些学者从《大词典》佛教文献与近代汉语文献等等用例欠引诸方面,曾提及《大词典》一些词目用例晚出。笔者曾研究《大词典》首例书证的征引情况,发现《大词典》早例书证失引最多的其实依然是传统经史子集的常见文献。如:

孔时(四,180,右):适时;及时。最早书证引唐代韩愈《欧阳生哀辞》:“友朋亲视兮药物甚良,饮食孔时兮所欲无妨。”

按:该词在《诗经》中已出现。《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据此可将此书证置于原引首条书证之前,似较为妥当。

媚谀(四,392.右):逢迎阿谀。书证仅引宋代王安石《改撰诗义序札子》:“然因事宣著,人臣之职也。诚以言不足为惧,不以近于媚谀为嫌。”

按:早在东汉时已出现该语词。《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汉·郑玄注:“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拜客(六,430,左):《大词典》释义①为拜见客人。引最早书证为唐·李贺《申胡觱篥歌》序:“歌成,左右合躁相唱,朔客大喜,惊觞起立,命花娘子出幕,裴回拜客。”

按:该语词早在《礼记》中已见。《礼记·曲礼下》第二:“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可据引。

盛代(七,1425.右):犹盛世。《大词典》列出唯一书证为明代李东阳《送王祭酒先生还南京》诗:“盛代声名北斗尊,锦袍牙笏旧承恩。”

按:书证过晚。至迟在汉代已出现该语词。东汉蔡邕《协和婚赋》:“唯(文渊阁四库本作“惟”)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龄,婚婣协而莫违,播欣欣之繁祉。”可据补。

娇妍(四,410,左):柔美,艳丽。最早书证引《镜花缘》第九一回:“花之娇妍,无过于此。”

按:用例太迟。南朝梁王僧孺《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娇妍,含辞姿委靡。”(又,金元好问《赋瓶中杂花七首》之三:“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皆可据补。

短衫(七,1542,左):单上衣。书证仅引茅盾《子夜》四:“阿二突然缩住,撩起蓝布短衫的衣襟来,又抹脸儿。”

按:书证过迟,且为孤证。其实宋代已见该语词。宋代苏轼《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泪留夜饮》诗:“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绮裘。”可据补。

《汉语大词典》若干条目疑误举例

《汉语大词典》若干条目疑误举例《汉语大词典》是现今公认的编撰最为严谨、收词最为丰富、释义最为精确、引证最为审慎的大型汉语工具书之一。但《汉语大词典》书成众手,出现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本文试从词义诠释、语源上溯、字音标注、书证校勘等方面指出若干条目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期作为《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的参考。标签:《汉语大词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mwyi21zp45s23r4b01m9s4tl8lgyq00e4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