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
当代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初级现代化”的推进,正在向全面小康发展,发生了急遽变化,丰富多采,新奇纷呈。古人云:“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审美需要伴随着日常生活的提高也逐渐发展起来。
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一方面,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自然审美、艺术审美、文化审美等多种审美活动,逐渐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只有极少数文化精英所能享受的,如今的“小资”、“中产”乃至小康人家也渐能享受。生活空间的拓展,自由时间的增多,已容许人们投入更多的审美活动,逐渐使日常生活丰富、完美起来,审美正在逐步走向日常生活化。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本身也在逐步审美化。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消费质量在提高,日常生活的品位在提升,普通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生活本身有了更多乐趣。
以前我对艺术只有一种模糊的感觉,看到行为艺术只会觉得很好, 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喜欢梵高的杏花的色彩,却看不懂一幅作品的韵味美。让我对美有了新的感悟,也明白了由于时代表现美的不同,美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看完老师推荐的《审美的历程》让我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而知道了美的形态从来都不是由思想家、艺术家的头脑中形成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在前一个历史阶段的反思,这是在扬弃的过程中形成的,就像时代精神一样不
能够被创造。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生也因为艺术而丰富多彩。它还在不断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紧靠华丽的衣着来装饰的话,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让人觉得很肤浅。因此,要想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意外,还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修养是个体依据一定时代、社会的审美理想,它可以帮助培养你的审美意识。而对艺术的审美意识是个人气质形成的关键。一个气质好的人,一定会注意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的。具有了审美意识,才能进行审美发现。具有审美意识的人,会在审美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来感受艺术作品的美。艺术作品中含有丰富的艺术意蕴,蕴含了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还有一些崇高、美好的感情,一些社会性质的感情,而这些感情都是需要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依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都在提醒我们,文化美学,应对此加以关注。文化美学理所当然地要把日常生活的美学纳入视野,探索人们应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
确实,当代人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文学艺术的范围而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及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广阔的领域,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
街心花园的日益美化,必然引发人们的美学思考。
日常生活,乃个体生命的根基,人类文化的起点。但在日常生活世界之上,还存在着远比个体生命生产更广阔的非日常生活、超日常生活的生活世界,一个为了社会能再生产而展开的整个社会生活。整个社会的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奠基于日常生活之上。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乃是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超日常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完善。因此,艺术反映生活也不能仅仅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是应着力开掘无限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