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 郑 军 写在课前的话 腹泻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 同时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推出第1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 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 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腹泻的治疗中, 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因此本课讲课的儿童腹泻病诊断、 规范化治疗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 概述 腹泻是指大便中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 通常 24 小时之内 3 次以上。
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 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除中国外, 全世界每年有 10 亿人患腹泻, 其中 5 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每年有 8 . 36 亿人次患腹泻, 其中 5 岁以下儿童占 3 亿人次, 腹泻病年发病率
1 / 12
约为 0 . 7 次/ 人, 5 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1 . 9 人。 世界卫生组织 1978 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 1980 年正式实施, 1991 年推出第 1 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 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 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至今, 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 也是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腹泻的治疗中, 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多年来口服补液疗法治疗急性腹泻获得了成功。
从 1978 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EF ) 将口服补液盐作为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疗法后, 使 5 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死亡人数从 450 万下降到 180 万。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 WHO 和 UNIEF 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腹泻临床管理推荐实施指南》, 腹泻病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 旨在大幅度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
腹泻病治疗研究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项是新的 口服补液盐配方 ( 低渗 ORS )配方, 将钠浓度降到 75 mmoL / L 、 葡萄糖浓度降低到 75 mmol / L 、 总的渗透压降低至 245 mOsm / L 的低渗 ORS ( hypoosmolarity ORS ) 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项是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 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 2 ~ 3 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WHO 和 UNICEF 在 2005 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 该指南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 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 推荐使用新 ORS ( 低渗 ORS ) 配方取代以前的 ORS 配方, 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
新的口服补盐液的配方和组成如下表:
低葡萄糖和氯化钠的口服补液盐改良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减少大便的量及减少静脉补液。
在急性腹泻期间及腹泻后, 补锌能够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并可以降低随后 2 ~ 3 个月内腹泻的发病率。 研究表明, 低渗 ORS 治疗急性非霍乱腹泻患儿时,治疗效果有所改善, 大便量降低了约 20% ; 呕吐发生率降低了约 30% ; 需要不定期的静脉补液治疗降低了 33% 。
急性腹泻时, 补锌会影响腹泻过程中的免疫功能、 小肠内的结构或功能及上皮的恢复。
目前已经发现 缺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中普遍存在, 研究证实锌在金属酶、 多聚核糖体、 细胞和细胞膜功能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锌在细胞生长和免疫系统功能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 而在腹泻过程中, 肠内锌的丢失加剧了已经存在的锌缺乏。
3 / 12
当补充锌的剂量在 10 ~ 20mg/d , 连续 10 ~ 14 天时, 能够显著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因此, 儿童腹泻病的诊治原则, 强调尽早口服补液盐, 应用新的口服补液盐配方, 继续喂养, 识别脱水征、 补锌治疗、 提倡母乳喂养。
二、 诊断 1. 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 依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 糊状便、 黏液脓血便) 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 病程 2 周; 迁延性腹泻病病程为 2 周~ 2 个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 2 个月。
3 . 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尽可能对中、 重度脱水患儿进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临床上可 根据患儿丢失体液、 精神状态、 皮肤弹性、 黏膜的状态以及患儿前囟、 眼窝的凹陷程度和患儿的肢端温度、 尿量、 脉搏、 血压等来判断脱水的程度进行评估。 具体可见下表:
4 . 根据患儿粪便性状、 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 发病季节、 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
急性水样便腹泻患儿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 黏液脓性、 脓血便患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
临床上有条件的应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 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 对慢性腹泻(持续 2 个月以上) 还须评估患儿的消化吸
---------------------------------------------------------------最新资料推荐------------------------------------------------------
收功能、 营养状况、 生长发育等。
三、 治疗 治疗目的是无脱水的患儿要预防脱水, 有脱水患儿要治疗脱水。
腹泻期间及过后要继续喂养, 通过补锌减少腹泻病程和严重程度以及以后腹泻发作次数。
1. 脱水的预防与治疗 ( 1 ) 预防脱水: 从患儿腹泻开始, 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 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
混合喂养的婴儿, 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 ORS 或其他清洁饮用水。
人工喂养儿选择 ORS 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 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
建议患儿在每次排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 小于 6 个月者, 补充 50 ml ; 6 个月~ 2 岁者补充 100 ml , 2 岁~ 10 岁者补充 150 ml , 10 岁以上的患儿原则上能喝多少给多少, 直到腹泻停止。
( 2 ) 轻至中度脱水 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 应用 口服补液盐 。
用量( m1 ) = 体重( kg ) X ( 50 ~ 75 )。
4 小时内服完,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
5 / 12
口服补液盐 。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
① 持续、 频繁、 大量腹泻(大于 10 ~ 20 ml / kg h ); ② ORS 液服用量不足; ③ 频繁、 严重呕吐; 如果临近 4 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 要调整和补充补液方案。
四, 四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症状, 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 3 ) 重度脱水 ①静脉输液:
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 首先以 2: 1 等张液 20 ml/kg , 于 30 ~ 60 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 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
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选用 2 :
3: 1 液, 低渗性脱水选用 4: 3: 2 液)按 80 ml / kg 继续静滴, 先补 2/3 量, 婴幼儿 5 小时, 较大儿童 2. 5 小 时内输入 。
在补液过程中, 每 1 ~ 2 小时评估 1 次患者脱水情况, 如无改善, 则加快补液速度; 婴儿在补液后 6 小时 , 儿童在补液后 3 小时重新评估脱水情况, 选择适当补液方案继续治疗; 一旦患儿可以口服 (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 3 ~ 4 小时, 儿童在静脉补液后 1 ~ 2 小时, 即给予 ORS 。 ② 鼻饲管补液:
重度脱水时如无静脉输液条件, 立即转运到就近医院进行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可以用鼻饲点滴方法进行补液。
---------------------------------------------------------------最新资料推荐------------------------------------------------------
液体采用 ORS 液, 以 20 ml / ( kg h ) 的速度补充, 如患儿反复呕吐或腹胀, 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 总量不超过 120 ml/kg 。
每 1 ~ 2 小时评估 1 次患者脱水情况。
2. 继续喂养 ( 1 ) 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小于 6 个月的人工喂养患儿, 可继续喂配方乳; 大于 6 个月的患儿, 可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 如粥、 面条、 稀饭、 蛋、 鱼末、 肉末、 新鲜果汁。
鼓励患儿进食, 如进食量少, 可增加喂养餐次。
同时 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 病毒性肠炎常常伴有继发性的双糖酶缺乏, 对疑似病例可暂时给予或者改为低去乳糖配方奶, 时间是 1 ~ 2 周, 等待腹泻好转后转为原有的喂养方式。
( 2 ) 营养治疗 ① 糖源性腹泻: 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
治疗宜采用去双糖饮食, 可采用去(或低) 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 ② 过敏性腹泻: 以牛奶过敏较常见。
避免食入过敏食物, 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 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
7 / 12
如仍不耐受, 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③ 要素饮食:
适用于慢性腹泻、 肠黏膜损伤、 吸收不良综合征者。 ④ 静脉营养:
用于少数重症病例, 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 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者。
3 . 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 应立即给 以补锌治疗 10 ~ 14 天。
小于 6 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 10 mg ; 大于 6 个月的患儿, 每天补充元素锌 20 mg 。
元素锌 20mg 相当于硫酸锌 100 mg , 葡萄糖酸锌 140 mg 。 4. 合理使用抗生素 黏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 须应用抗生素, 药物可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的经验性选用; 用药后 48 小时, 病情未见好转, 可考虑更换抗生素; 用药的第 3 天须进行随访; 强调抗生素疗程要足够。
应用抗生素前应首先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和病原体检测, 以便依据分离出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 5 . 其他治疗方法:
有助于改善腹泻病情、 缩短病程。 ( 1 ) 应用肠黏膜保护剂:
如蒙脱石散; ( 2 ) 应用微生态疗法:
给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等; ( 3 ) 补充维生素
---------------------------------------------------------------最新资料推荐------------------------------------------------------
A ; ( 4 ) 应用抗分泌药物:
用于分泌性腹泻; ( 5 ) 中医治疗: 采用辨证方药、 针灸及推拿等方法。
6. 腹泻病的家庭治疗 无脱水征和轻度脱水的腹泻患儿可在家庭治疗, 医生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治疗四原则:
( 1 ) 给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 2 ) 锌的补充; ( 3 ) 持续喂养患儿; ( 4 ) 对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① 腹泻剧烈, 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者; ② 不能正常饮食者; ③ 频繁呕吐、 无法口服给药者; ④ 发热( 3 个月的婴儿体温 38℃ , 3 ~ 36 个月幼儿体温 39℃ ); ⑤ 明显口渴, 发现脱水体征, 如眼窝凹陷、 泪少、 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 神志改变,如易激惹、 淡漠、 嗜睡等; ⑥ 粪便带血; ⑦ 年龄 6 个月、 早产儿, 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者。
四、 腹泻病的预防 要注意饮食卫生、 环境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倡母乳喂养, 积极防治营养不良,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接种疫苗, 目前认为可能有效的是轮状病毒疫苗。
五、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1. 伤食泻 ( 1 ) 临床表现: 大便稀烂夹有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 腹胀拒按, 腹痛呕吐, 舌苔厚腻, 脉滑, 指纹滞。
9 / 12
( 2 ) 治法: 消食化积, 运脾止泻。 ( 3 ) 方药:
保和丸加减, 其中茯苓、 苍术、 陈皮健脾化湿理气导滞; 神曲、 麦芽、山楂、 莱菔子消食化滞; 连翘清解郁热。 2.风寒泻:
( 1 ) 临床表现:
大便清稀有泡沫, 肠鸣腹痛, 伴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浮紧, 指纹淡红。 ( 2 ) 治法: 疏风散寒, 化湿止泻。 ( 3 )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 其中藿香、 苏叶、 白芷、 生姜疏风散寒; 茯苓、 半夏、厚朴、 大腹皮健脾理气消胀; 白术、 茯苓、 大枣、 甘草健脾和胃, 化湿调中。 3. 湿热泻 ( 1 ) 临床表现:
大便稀薄水样便, 泻下急迫, 量多次频, 色黄秽臭有粘液, 腹痛呕吐, 伴发热口渴, 小便黄少,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指纹紫。
( 2 ) 治法: 清热化湿, 清肠止泻。 ( 3 ) 方药:
---------------------------------------------------------------最新资料推荐------------------------------------------------------
葛根芩连汤加减, 其中葛根升阳生津, 解肌达郁; 黄芩、 黄连清利湿热。
4. 脾虚泻 ( 1 ) 临床表现:
大便稀溏, 食后作泻, 时轻时重, 肠鸣腹胀,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浮紧, 指纹淡红。 ( 2 ) 治法: 健脾益气, 助运止泻。 ( 3 )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其中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健脾益气, 山药、 莲子、苡仁、 扁豆健脾化湿; 陈皮、 砂仁理气和胃。 5. 脾肾阳虚泻 ( 1 ) 临床表现:
久泻不止, 大便清稀, 完谷不化, 或见脱肛, 面色恍白, 形寒肢冷,精神萎靡, 舌质淡, 苔白, 脉细弱, 指纹色淡。 ( 2 ) 治法: 健脾温肾, 固涩止泻。 ( 3 ) 方药:
附子理中汤加减, 其中人参、 白术、 甘草健脾益气, 附子、 干姜、 豆蔻温肾暖脾; 五味子涩肠止泻。
六、 中医外治法 中医常用贴敷关元、 神阙、 中脘等穴位的外治法。
11 / 12
常用的有儿泻康贴膜、 丁桂儿脐贴和小儿止泻散的贴敷。 此外, 还可以进行 推拿。
伤食泻, 可以揉内劳宫、 揉足三里、 清大肠、 摩腹。 风寒泻,揉外劳宫、 推三关、 揉脐、 摩腹。
湿热泻, 揉内、 外劳宫、 推三关、 揉小天心、 清大肠。 脾虚泻, 揉足三里、 补大肠、 补脾经、 摩腹、 推上七节骨。 脾肾阳虚泻:
揉足三里、 补大肠、补脾经、 摩腹, 灸足三里、 中脘、 神阙。
本节课首先简要介绍儿童腹泻病, 包括流行病学、 口服补液盐和补锌。
接着介绍腹泻病的诊断方法, 以及治疗措施, 主要有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内容包括预防脱水、 继续喂养、补锌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最后介绍了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以及中医外治法。 通过这些详细讲解, 帮助学员准确掌握儿童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