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 1.传说时期的文学
传说时期的文学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它们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甲骨文字以及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它们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乐舞合一,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与《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
1 / 98
www.100xuexi.com 1.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1)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也是文学的创造者。在夏商或周初,为巫术祭祀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2)春秋以后,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人事受到重视,史官发展了人事方面的职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史长于记人事、观天象、悉旧典。《尚书》《春秋》都是史官的作品。
(3)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知识文化,进行文学创作。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诗经》就是由他们所采、所编、所颂的作品。
(4)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其代表就是诸子百家。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2.先秦时期文学的形态
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文献呈现为一种综合的形态,表现为: (1)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2)殷周之际,中国文化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萌芽于商代的“德”的观念,在周代得以发展,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3)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2 / 98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先秦文献往往体现出文史哲综合于一体的特征
①《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奠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②大多数说理散文不是抽象地进行哲学思辨或枯燥地讨论政治、人生问题,而是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情感,同时具有丰富的形象,文学价值很高。
(5)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1)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2)先秦文学作品在传承过程中可能有所损益,表现为:
①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写定,往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师说和后学之说,可能混杂在一起,师徒间代代传授,难免有增删的情况;
②先秦典籍经秦火以后,大多为汉人重新编定,难免会有讹误。
这些都模糊了先秦文学的本来面貌,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三、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原始文化和夏商文化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宗教文化形态紧密联系。 (1)夏商时代已有较为完整的歌谣出现。如《楚辞》中一再提及的夏启时的《九歌》,
3 / 98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当是夏代流传下来的歌谣。这些诗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用于祭祀。
(2)商代的诗歌如《诗经·商颂》五篇,有较高的表现技巧。商代韵文还包括《周易》中某些卦爻辞,这些卦爻辞多采用谣谚的形式。诗歌内容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等手法,用韵参差错落,灵活多样,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的特点。
(3)巫史文化的昌盛,同时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商代出现了完整的散文作品,其代表为《商书》。
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1)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礼乐”的精神实质是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它的核心是“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周代的文化改革家们正是通过这一“神道设教”的方法,巧妙地完成了理性文化对原始文化的突破。
(2)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因此,周代的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原来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史官文化”也因此而成熟。现存鲁之《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孔子是通过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国语》以记言为主,也为后世所推崇。
(3)除历史著作外,春秋时期说理散文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论语》《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1)百家争鸣
随着周天子的衰微,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乐制度颓然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出于
4 / 98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怀,著书立说,批评时弊,阐述政见,互相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道家的庄周、儒家的孟轲与荀卿、法家的韩非以及纵横家最为重要,他们虽主张各异,但都秉有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表现为:
①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等思想;
②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他们的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2)百花齐放
文学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诸子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孟子》《庄子》《荀子》《战国策》等文章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3)此外,楚国屈原的《离骚》等篇表现了他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先秦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璀璨的诗文作品上,也体现在那些散见于作品中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上。
1.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1)文学的目的和功用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2)内心的情感和价值的表达需要,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力之源。
(3)春秋以前的诗人们已经有了借文学以抒情的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创作动机。 2.尚质的文学倾向
墨家尚质,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上也极力推崇简约、实用的表达方式。墨子之
5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