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但发病率较低。骨折分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小腿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和头部骨折等。
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到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处理 若伴有休克出现时,应先进行处理,即点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心脏胸外按压;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及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护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十一)、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十二)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表现为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其症状是:肌肉僵硬,疼痛难忍,痉挛肌肉所涉及的关节,伸屈功能有一定的障碍。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足底的屈踝和屈趾肌。 1.发病原因
(1)寒冷刺激:肌肉受到低温的刺激,兴奋性增高,易使肌肉产生强直性收缩,如游泳时,未事先用冷水淋湿身体,突然受到冷水刺激;冬季户外锻炼时受到冷空气刺激,都可以引起肌肉痉挛。
.
精品文档
(2)电解质丢失过多:运动中大量排汗,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夏天运动时(产生脱水),使电解质从汗液中大量丢失。此时,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肌肉连续收缩过快,放松时间太短,使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交替,因而引起肌肉痉挛,这在自行车和短跑运动中较多见。
(4)疲劳:运动会使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肌肉中堆积的大量乳酸就不断地对肌肉的收缩物质起抑制作用,久而久之肌肉便开始疲劳致使痉挛产生。身体疲劳时,特别是局部疲劳状态下再进行剧烈运动或做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就容易产生肌肉痉挛。 2.处理和治疗
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例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用力将踝关节背伸;屈踝和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足和趾背伸;牵引时切忌暴力,用力宜均匀、缓慢,以避免造成肌肉拉伤,采用揉捏等手法,促使症状缓解。
3.预防 加强身体训练,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抽筋的肌肉可事先做适当的按摩。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夏季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维生素B1的摄入;疲劳或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十三)运动中腹痛:是由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机能机能紊乱,不应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胃肠痉挛
.
精品文档
多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比赛时间过近或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因吃的是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严重者可产生绞痛。
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如空腹训练、胃酸分泌过多或吸入冷空气等),可能引起胃部痉挛。另外有些因素可能引起宿便,使粪便过于干燥,刺激肠粘膜而引起痉挛疼痛。引类疼痛多发生在左下腹。蛔虫或其它寄生虫所致疼痛,多发生在脐周围。 2肝脾区疼痛 3腹直肌痉挛
多在运动后发生,诊断容易,发生位置表浅,用手可触及腹直肌痉挛情况,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 4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 5原因不明的右上腹痛
此类运动中腹痛有如下特点。运动员主诉“肝区痛”已持续甚久,大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痛,其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及运动强度成正比,减慢速度,减小运动强度或作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后,疼痛可减轻;除腹痛外无其它特异性症状;检查肝功能、肝脾超声波或胆汁检查等未见异常,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无效。
.
精品文档
处理:
1、不要紧张,其次应降低运动强度,如减慢速度,加深呼吸,进行球类运动,就暂时换下休息。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并弯腰跑一段距离,做几次深呼吸,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
2、腹部局部按摩和指压内关穴。若处理效果不明显,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诊治。
3、如果没有好转,应送医院处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明原因的运动腹痛,不能自己盲目治疗,及时就医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止血的方法有哪几种?扭伤后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