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傩面具装饰形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孙春鹂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摘 要】摘要:恩施三岔乡的傩面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傩戏面具应用到儿童创意产品中,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儿童的兴趣见识和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傩戏面具的产品化发展,促进其商品化传播。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 【年(卷),期】2024(000)023 【总页数】2
【关键词】傩面具;儿童产品;民间艺术;产品化
山区遍布的恩施,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其中位于恩施东部的清江之畔,更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山岔乡,据文献记载,该地早自商周时期就有了古代巴人繁衍生息的景象。恩施三岔乡的傩面具则是该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将恩施傩面具的装饰形象应用到儿童产品中,一方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另一方面有助于对于傩面具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与市场化发展,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活力,更好的实现其艺术价值。
一、傩面具的造型特征
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造型中,不能不提三星堆出土的面具,这就是中国傩面具的典型。提到傩面具,就不得不谈到中国影响深远的傩文化。在《论语·乡党》中有这样的描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是指中国古代在民俗腊月的时候所举行的迎神驱鬼的一种仪式,这种具有强烈宗教感的仪式,发展出了以傩礼为核心,辅有傩面、傩舞、傩戏、傩艺等的傩文化。
傩面具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位于湖北恩施的傩戏面具,更是独具特色,有突出的地域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浓烈的色彩、大气的造型,特别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
俗称脸壳子的傩面具,是傩戏正式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傩戏在位于恩施的土家族聚集区域,被称为傩堂戏,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表演形式,主要用来祭祀祖先、酬谢神灵、驱除灾祸、祈福还愿等。所以傩面具的形象基本上是依据具体的神祗传说特征或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其造型风格粗犷、人物特点夸张、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
在色彩上,傩戏面具自成一体,有自己的色彩语言结构。在傩戏面具中,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对比色的搭配较多,对比性强,在色彩上更具有冲击力。除了大量对比色的运用,红、黄、白、黑,也是运用得较多的色彩,这些色彩单纯、强烈、感染力强。傩戏面具的色彩在长久的时间积淀中,逐步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色彩表达方式,比如:红色多用来表现正面人物,如关公等忠诚的勇士形式;黑色多用在眉毛、眼睛等部分,强烈而镇定,有刚正之感。紫色多应用于仁义的形象,如傩母、山王等。另外像金色、银色等装饰性很强的色彩,多用于体现尊贵感的头饰上,例如龙凤装饰等。
恩施傩面具的造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有威严型、怪诞型和亲切型,这些形象积聚了恩施当地的风情,涵盖了神话、传说以及民间人物,其所涉及到的具体形象既有牛精、蛇怪、雷公、土地等神祗,也有包公、关公等戏剧人物,更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儿童们喜欢和熟悉的人物形象。傩面具被手艺人独特的技艺和民俗神美,将这些传统形象塑造、刻画、记录、流传下来,成为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傩面具在儿童产品中的应用探索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未来的基石,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许多的民族文化产品应用在现当代的生产生活产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玩具,如以故宫、天坛为造型的立体拼图,以秦俑、陶俑、仕女等为蓝本设计的玩偶等,这些玩具产品一方面丰富了儿童玩乐的方式,吸引了儿童的兴趣,另一方面以现代的形式传播了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融合。傩戏,作为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形式,傩戏面具是极具中国朴素美感的艺术形式,将之应用到儿童创意产品中,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儿童的兴趣见识和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傩戏面具的产品化发展,促进其商品化传播。
1.傩面具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运用在玩偶、人偶类玩具中,替代充满西方审美的芭比娃娃等,用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形象和中国故事中耳熟能详的人物来创造符合中国语境的玩具。让我们的儿童,在中国的文化中熏陶成长。其面具的特征,很适合用来做换装玩偶、装饰布偶等玩具。
2.傩面具中的装饰色彩和元素,可以运用在儿童纺织品的设计中,比如儿童T恤、儿童床单、被套、罩衣等等。傩面具的色彩鲜艳而独特,可以单独提炼出来作为装饰色谱,广泛应用与设计在纺织品中。对于幼龄儿童来说,鲜艳的色彩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比强烈的色彩符合幼龄儿童的视觉发育特征。 3.傩面具的造型简练有力,没有繁复的结构和错综复杂的细节,很适合儿童的观察特点,由于视觉发育限制,低幼龄的儿童无法分辨过于复杂的细节,傩面具的造型特点正好符合儿童视力发育的规律,简练的造型使儿童能够快速辨识和吸引及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