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1、明确的目的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 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 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 主张和观点, 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于此。如果对生活中某件事情、 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就没有写议论文的必要。 写了没有针对性的议论文, 就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好的议论文,不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
2、正确的观点
观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 一篇议论文, 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 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 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个错误的观点哪怕能够自圆其说, 也是无法得到大家认可的。观点的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道德标准。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 必须有深刻而有创意的观点。 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 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 还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 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3、充实的内容
写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要内容充实,最要注重论据和论证。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 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事实、 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 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 此外,论据要充分,也要真实可信。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有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4、清晰的逻辑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 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 议论文尤其讲究。 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论证要严密, 无懈可击,清晰地表现在行文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 所以语言要求准确; 同时又不必板起面孔说话, 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
议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种:总分式(最常见的全文结构,也称“总分总式” )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 在论说文的写作中, 往往围
文章的中心 点或 的中心 ,展开 次,逐一 述,最后得出 ,要
遵循由“是什么”到“ 什么”再到“怎么 ” ,即我 常 的“提出 ” 、“分析 ”、“解决 ” 一个 程。 种全文的 程是由人 事物 思 的自然 程决定的,不是人 主 予或 定的。
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 点的 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 点的、即
述中心 点服 的分 点, 然后通 分 点的逐一 述, 使中心 点得到深刻有力的 明。
因而 文全文 构,往往是“ —分— ”式。
同 是 文,有的 重理 ,有的 重例 ;有的横式并列 ,有的 向深入 ;有的一事一 ,有的借 ,有的比 。
第二种:并列式(比 常 的 构)
并列式,也叫“横式” ,也叫排比 。它常用于 文的 部分,其特点是, 的 次作横向展开, 分 点之 的关系是并列的, 也就是分 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 面 中心 点或 述的中心 展开 , 使文章呈 出一种多管 下、 并 的格局。 并列式的各个分 点, 其先后次序有 是可以前后互 的;它 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 是 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老 哲学 南太平洋上的小 然 明,不 ,最 是葬身 腹 ! 自然界中 享有盛誉,仔 , 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称之 老 哲学。
老 哲学之一:看清事 看清事 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 。 小 看到 察兵爬 了大海, 便以 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 果呢只能遭受 之灾。 而老 却正好相 反,它 看清了 有成千上万 蔽在沙中的小 , 果大 丰收 ! 其 生活中的我 也 看清事 ,否 会 我 憾 生 ! 司 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 葛亮的空城 而 憾 怒 我 不也 常因广告效 而 到一些
劣 品 所以,我 需要看清事 。看清事 是一种智慧。
老 哲学之二:引而不 老 没有因游客的出 而放弃狩 , 它在等待机会, 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 它成功了 !
争中的 “ 深入” 不也正是 我 受住小的 惑, 是 了垂 更 大的 物, 更多的 人 入我 的包 圈,一 将它 ! 生活中不也 我 一直在等啊等, 直到股票 到一个很高的价位 , 我 才把手中的股
票抛售出去。 不正也是一种智慧 很多 候,我 同 需要引而不 !
老 哲学之三: 持不懈
老 没有因游客的出 而放弃了 次捕食, 它 持了下来,最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果。
人 道就不是 武牧羊几十 , 最 回到了祖国的 抱, 是他的 持不懈;海 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 因《假如 我三天光明》而成 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 是她的 持不懈; 子 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些都是他 的 持不懈;八年抗 ,我 最 取得了 利, 也是 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 ! 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 敌 !
学习老鹰的哲学, 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 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 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
本文部分,是“老鹰哲学”一、二、三,它们并列形成排比段落,从三个方面阐述“老鹰哲学” 。
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 从老鹰身上挖掘到符合题意的因素, 透过现象深入本 质,写出了一篇见解新颖、层次清晰、论据充足、很有创意的好文章。行文中, 他联系古今名人的事例, 联系社会现实生活, 将老鹰哲学的三个特点阐述得通俗 易懂,明晰透彻。文章文风朴实,用词贴切,语句干净利落。读起来很顺畅,很 舒服。在高考这样紧张的环境中能写出这样从容不迫的好文章, 显示了作者很好 的写作功力。“老鹰哲学”的提法是本文的创新点,尽管有需商榷之处。 第三种:递进式(比较常见的论证结构)
递进式,又称推进式结构, 或纵式结构。 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 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 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 其作用是分析透彻, 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 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
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 (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 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 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 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 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 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 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 这一点不是现成的, 而需要艰苦的寻找。 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 “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 ”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 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 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 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 你心中有那只天使, 它在哪里呢你, 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 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 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 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 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
(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结构,是是最一般的递进式结构,是遵循人的认识常规而自然形成的, 其先后次序不可换。 它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 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本文是以类比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
第四种:“对比式”
对比式论证,指文章从正面和反面取材、论证,也即“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各层次既独立又相互支撑, 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论述。 它能使论述过程更加严密,见解更具说服力。
【例文】 人之常情 地震后的这些日子,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地动山摇的那一瞬间,谭千秋老师为什么不是自己先跑出去, 而是毅然地用他并不健壮的身躯为四个学生撑起了生命的钢铁之伞
大难当头,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 而地震留给人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甚至要以秒计算, 让人来不及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所以,那短暂时刻人们的行为基本上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或者说是一个人多年生理、心理、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综合力量的释放。 我曾经大胆地设想, 如果谭老师在那一刻在向学生高喊“快撤”之后自己也跑出去,应该没有人会责备他;再退一步,哪怕是谭老师连 “快撤” 也没有喊就自己先逃了出去, 似乎也不会有人对他不依 不饶。毕竟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对人的正常的情感、正常的本能 ( 也就是“人之常情” ) 能够承认、肯定,进而尊重。所以, “先跑”是不应该成为罪过,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
但我很快就为自己的大胆而惭愧。谭老师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如果”的,他的强烈的角色意识, 他的放大了职业精神, 给了他坚强的支撑。 他镇定有序地组织学生们外撤, 那一时刻他的心中应该说只有学生, 唯独没有他自己。 对他趴在讲桌上的情形, 人们也曾设想了种种可能, 但我始终坚信, 谭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和学生一起跑出去的念头的, 那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应该是始终微笑着憧憬着
更美好的未来的, 哪怕是震波肆虐的片刻。 也许就是在他俯下身去要拉起学生向往冲的一霎那,房子倒了,钢筋水泥把他的形象定格成了师魂的雕塑。 大写的“人”演绎了大写的“情” 。
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 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所以我们可以对诸如 “震时先跑”的人持宽容态度。我觉得,对具体的生命个体而言,这个意义上的“人 之常情”只不过是最一般、最本初的“情” ,这里的“人”更多的还是自然意义的概念。人是有其社会属性的,伦理、道德、文化、责任等等综合因素铸就的是大写的“人”字,而大写的“人之常情”应该是高悬在人们心中的一轮太阳。
本文通过假设“震时先跑”也值得宽容,与谭千秋老师“毅然地用他并不健壮的身躯为四个学生撑起了生命的钢铁之伞”的“下意识的反应”进行对比,深情歌颂了谭千秋老师光辉形象。
本文是极好的时评, 也说明了作者不仅仅关注校园生活, 更把眼光投入到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开阔,值得称赞。
第五种:“启感式”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 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
这里主要谈先叙材料后发感想的写法, 因为这是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这种写法由 “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当然也可以采取 “联”“引” “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例文】
有用者,即是“材” 同样的一根怪状树根, 木匠认为它一无是处, 弃之一旁;雕塑家却视为至宝并加以雕刻, 成为艺术品。 大相径庭的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与“非材”的标准又是什么我认为:有用者,即是“材” 。“有用”是衡量“材”的标准。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论点。 ) 对于人,同样如此。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有才之人, 但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何谓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 喜剧演员潘长江有一句话讲得好: “个子小怎么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呗 ! ”不错,实际正是如此,在舞台上需要潘长江这类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
明那样的九尺男儿。 可以这样讲, 舞台上的潘长江要比姚明有用, 而球场上的姚明却要比潘长江有用,这也正是“笑星”与“球星”的区别。
商业巨子宗庆后说得好: “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
(“议”,证明论点,用了两段。 )
古往今来,善于用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曹操曾不顾关羽为敌邦之将而施以厚 恩。对于谋士们的反对,曹操坦言: “虎勇之将,仁义之将,关云长有大用矣。 ” 华容道解围证明了这一点。 信陵君曾不顾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与其交游并以礼相 待,他的理由很简单—— “侯公, 有用。”果然,献计,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 ,印证了信陵君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