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文学概论模拟题 A
一、1、文学进步与科学进步有何不同?P201
参考答案:文学活动不同于科学活动。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究,文学是包含认识在内的审美创造活动。科学进步的特点是取代,文学进步的特点是积累。
(1)科学进步往往表现为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论对过去的相对错误的理论的克服,即前者在“榨取”了后者的全部合理性之后又将其全抛弃掉。这样科学进步也就成了一个新理论不断“吞食”和取代旧理论的过程。(2)与科学进步相比,文学进步却不具有这种后代的新体系取代前代的旧体系的性质。文学进步当然也表现为后代超过前代,但不能理解成后代克服了前代或取代了前代。后代虽然在总体水平上超过了前代,但前代所取得的文学成果依然作为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而存在着。所以文学史上任何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只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 2、比较“三分法”和“四分法”。P377 参考答案:两者的分类依据不同。“三分法”注重文学反映现实的内在特点,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它忽视了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四分法”照顾到了不同作品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分类比较全面和具体,容易把握。但也容易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况。“三分法”以史诗为核心,“四分法”以诗歌为标准。 (1)“三分法”将文学作品划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喜剧类三种基本类型;“四分法”将文学作品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类型。(2)“三分法”更注意文学反映现实的内在特点和规则,有比较系统的逻辑分析,具有值得重视的科学性。(3)“四分法”照顾到了不同作品在体制、语言运用上的差别,分类比较全面、具体。(4)“三分法”与“四分法”各有特点,“三分法”以叙事类作品即“史诗”作为文学的“中心”类型;“四分法”以诗歌作为作品的“标准”体裁样式。两种划分方法是可以共存的,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3、文学创作的主观性质表现在几个方面?P411
参考答案:文学创作的主观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见出:(1)文学创作满足作者的自我实现的需求。(2)文学创作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压抑的“反射”。作者可以借助艺术想象把他的受压抑的欲求和愿望释放出来。(4)表达对存在的体验。作者会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体验。
二、1、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P257 参考答案:(1)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形象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形象体系。因此,围绕形象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揭示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有效途径。(2)文学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题材为中心统一在形象之中,形象一方面具有形式的意味,另一方面文学形象的外貌样式又是有生活内涵的。(3)静态与动态的互转。文学形象以一种“语象”形态存在,以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作品既有一个静态的固定的符号结构,又有一个变动不居的接受历史,因此正是在本文符号与文学形象间的关系上,文学作品完成了静态与动态的相互转化。(4)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存在于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辨证统一体中,这个统一体就是完整的文学活动过程。正是有了这个中介,文学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才得以沟通。(5)综上所述,具有上述融合性、互转性、中介性的文学形象体系的开放流动过程,便是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2、文学创造的特殊性。P423
参考答案:文学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活动的对象、目的、方式、功能等几个方面。(1)文学活动把握的对象是活的整体的人及生活。科学活动将人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抽取出来单独研究,文学活动则以整体的形式来把握对象,是单个的完整的人本身。文学活动的对象也不同于实践活动对象,实践活动对象是物质实体性的,文学创作活动则不要求这种物质实体性。
复习资料,自我完善,仅供参考,考完上交!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2)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这同艺术的创造形象的目的是显然不同的。(3)文学活动的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文学功能的特点就在于首先以个别的、感性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审美知觉和感受,然后才能产生对人的精神上的影响,科学活动主要是以抽象的概念认识启发人的理智思考,使人在这种思考中获得知识和思想。实践活动诉诸人的物质欲望,审美的艺术关照所需要的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4)文学创造有独特的活动方式。文学活动的方式是形象思维,而科学活动的方式则是抽象思维。文学创造的这种形象思维方式形成了文学创造活动的最鲜明的特征之
一。
文学概论模拟题B
一、1、“本文”与“作品”的区别以及本文变成作品的条件。P254
参考答案:(1)在文学作品存在方式问题上,接受美学理论特征具体表现在对“本文”与“作品”两个概念的区分中。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本文指一种由某种媒介手段固定下来的符号体系。它作为读者的对立面而存在,等待着读者对其进行阅读。它不等同于“作品”,因为作品与其说存在于物质符号之中,毋宁说存在于读者的意识之中。“作品”就是具有了完整的形象和意义的存在于读者意识中的审美客体。(2)本文成为作品是有条件的,这就是阅读行为的实施和读者经验的参与。而读者对本文意义的实现受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特性。P378 参考答案:作者以清醒的叙述人的口吻讲述外界的事物来塑造形象,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属叙事类。其特点是作品中的客观事物压倒了创作主体的个人意识。对一系列事件进行列举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的“讲故事”方式是它的基本陈述方式。其特性可概括为三点:客观性、情节性、混响性。
3、形式化过程包括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P453
参考答案:形式的创造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内在的形式化阶段,一是外在的形式化阶段。内在的形式化就是以某个意念、意向、观念为中心把相关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外在的形式化则是赋予艺术形象整体以外部的整体。内在的形式化主要是对材料的组织和构造,而外在的形式化则主要是对艺术形象整体的表达和传达。 二、1、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文学起源问题?P173
参考答案:文学起源的多重交叉。劳动与文学起源。劳动综合论的两大内容:劳动是文艺的唯一起因;劳动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文艺起源产生影响。
(1)文学起源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文学发展的最初形态,它试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这种最初的文学形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起因和动因是什么。通过对原始文艺的历史考察和理论阐释,不仅使我们对前文学形态的发生过程有所了解,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文学的一半性能以及文学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2)关于文学起源,历史上有三种理论影响较大。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为代表,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模仿;以英国的泰勒为代表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以德国的席勒为代表认为文学起源于游戏。(3)德国的普列汉诺夫第一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文艺起源于劳动的观点。(4)一句“多因素”和“合力论”的观点,我们主张一种劳动综合论,即以劳动为中心,并综合其他的因素来说明文学起源的过程。劳动综合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观点,一个方面是把劳动看作文学产生的起因,而且是唯一的起因,因而劳动就成为文学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这方面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第一,劳动是人的最重要好的活动,是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人们所强调的文艺起因换的其他因素,如模仿、巫术、游戏等,它们的萌芽形态也是孕育在劳动之中的,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都需要通过劳动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第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能够从事文艺活动的主题本身。另外,文学起源同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起源的过程就是审美意识从混沌状态到明确状态、从不自觉状态到自觉状态的过程。总之,劳动综合论既反对把文学起源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的劳
复习资料,自我完善,仅供参考,考完上交!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动,也反对把劳动降低和混同于一般的因素,它的要点就是,在成人劳动起因论的前提下坚持多因素论,在成人劳动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坚持多因素的总和作用论。 2、为什么说对文本的解读是文学阅读的基础?P684 参考答案:本文与读者共同构成一个阅读关系。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特性要求读者对本文进行阅读。本文的内在结构与读者的理解活动相对应。 (1)“本文”是指以语言文字材料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语言艺术作品或文学艺术作品。读者和本文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2)阅读目的的达到以本文为基础。读者的任务就是结构一个迄今为止尚未系统阐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并并辨别从此结构中产生出来的意义模式。而这一切都是以对本文的解读为基础的。(3)阅读方式取决本文的特点。本文的结构特征及它所要求的阅读方式是由本文的语言特性决定的。读者从一开始就以对本文的解读为基础,经过加工创造过程,在头脑中赋予本文所描述事件以一个完整的呈现。(4)本文何处存在空白,如何进行填补,填补空白后能否使具体化了的本文保持一致,这一切,都是以对本文的解读为基础的在阅读中,读者总是力图建立起本文各符号或图式间的联系。(5)本文的结构对读者的阅读活动具有决定的影响,其中本文的空白起着核心的调节作用。本文结构在阅读中要具体化,必须由读者对本文中的空白进行填补,这样本文才能上升为文学作品,读者才能把握作品的意义。
文学概论模拟题C
一、1、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P65
参考答案:日常语言的“实用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无为性”。日常语言的“通俗性”不同于文学语言的“独创性”。
(1)文学语言的情感用法。如果说科学语言主要是陈述事实、说明事物、阐述观点,日常语言主要是为了达到某种实际的目的,那么文学语言的主要倾向则是表达情感。(2)文学语言的含蓄性。科学语言要求语符和语义之间的对应是直接的、明快的,文学语言的语符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却不那么直接、不那么确定。(3)文学语言的超越现象。任何言语行为,都多少表现出语言运用者的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特色,在文学言语活动中,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更加集中、更加严重。
2、抒情类文学作品的特性。P383
参考答案:作者以热情的主人公口吻,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并进而形成现象,创造出的文学作品属抒情类。其特点是作者的主体意识主宰着客观对象,主要表现主体心灵因观照外界事物而引发的情感。“内心独白”是它的基本陈述方式。其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主体化、非个人化、反常化。
(1)主体化。抒情文学不以独立的客观事物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而是以个别主体在面对特殊的情境时的情感体验及内心活动作为表现对象。(2)非个人化。抒情作品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普遍性,使读者在特定条件下一般都能感受和被感动。(3)反常化。指抒情文学在意象营造和语言传达上,超出常规,超越常境的特点。 3、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P525 参考答案:(1)第一个阶段:积累阶段。中心任务是为创作准备最原始的材料。(2)第二个阶段:构思阶段。中心任务是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出具体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3)第三个阶段:写作阶段。中心任务是作家运用语言媒介把内心的艺术形象尽量准备、鲜明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便让读者也能像作家那样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 二、1、文学创造的特殊性。 P423 参考答案:文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及其生活。文学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方式是特殊的形象思维方式。
文学活动的特殊性主要涉及到活动的对象、目的、方式、功能等几个方面。(1)文学活动把
复习资料,自我完善,仅供参考,考完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