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设事业IC卡的收费系统推广方案
1、概述
1.1、 建设事业IC卡的发展回顾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事业IC卡在各行业的应用领域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拓展。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出租车等)、燃气、供水、供暖、数字社区、路桥收费、停车场管理、公园景点等。其中公共交通、供水、燃气等领域IC卡应用发展较快,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公交IC卡应用系统,累计发卡量12000余万张。已有300多个城市在供水、燃气领域实施了IC卡应用,累计安装IC卡表具已达到1000多万台,发卡量达到2000多万张。数字社区、路桥收费、停车场管理等领域的建设事业IC卡应用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在建设事业IC卡应用的初期,为了积累经验、探索规律,确定了上海、大连、北京、成都、鞍山、昆明、哈尔滨、大庆及江西省等省市作为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试点。
上海的交通一卡通工程自1999年12月开通以来,已经在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地铁等轨道交通、轮渡上实现了交通一卡通,目前已发卡700万张。大连2001年7月一次性发行双界面CPU卡“明珠卡”14万张(非月票卡),目前已达到100余万张,这是国内首家采用双界面卡的城市,双界面CPU卡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广州在公共汽电车及轮渡上实现了IC卡应用,已发卡120万张。江西省房地产IC卡应用信息系统于2001年9月投入
1 / 13
试运行,这是第一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的IC卡应用系统,并将拓展到其它应用行业应用。
北京的IC卡水表安装总量超过20万台,哈尔滨和银川的IC卡水表安装总量也分别达到6万台。
乌鲁木齐的IC卡燃气表安装总量超过15万台,长春的IC卡燃气表安装总量也达到6万多台。
经过几年的实践,建设事业IC卡的应用形成了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实现了“一卡多用”,如上海已经在公共汽电车、地铁、出租汽车、轻轨、轮渡等行业实现了一卡通;二是双界面CPU卡已经在建设领域得到了具体应用,如大连市已经发行了双界面CPU卡;三是实现了异地互通,如上海市和无锡市实现了公共交通IC卡应用系统异地互通;四是实现了跨行业的“一卡多用”,如在杭州实施的水、气、电一卡通应用。
为推动建设事业IC卡的应用,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和通用性,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实现城市内多行业、多领域的“一卡多用”和不同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已在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
组织制定并颁布了《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国家行业标准(编号为CJ/T166-2002),使建设事业IC卡应用有章可循。
由于 M1卡被破解,给中国的IC卡应用带来冲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省市政府部门均下发了专门的通知,对大量使用M1芯片的非接触式逻
2 / 13
辑加密卡的IC卡发行与应用单位的IC卡情况进行调查,同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各应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实现IC卡从逻辑加密卡向CPU卡升级的相关要求。同时也出台了《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芯 片技术要求》和《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COS技术要求》等标准。目前,各城市IC卡收费系统,基本上采用非接触CPU卡替代M1逻辑加密卡。
作为M1逻辑加密卡替代产品的CPU卡芯片内部都有双重安全机制,第一重是芯片本身集成的加密算法模块,芯片设计公司通常都会将经实践检验最安全的几种加密算法集成入芯片,目前比较常见的安全算法有RSA,3-DES等。第二重保护则是CPU卡芯片特有的COS(Card Operation System)系统,COS可以为芯片设立多个相互独立的密码,密钥以目录为单位存放,每个目录下的密钥相互之间独立。同时COS内部还设立密码最大重试次数以防止恶意攻击。由此可见,非接触式CPU卡比非接触式逻辑加密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除此以外,CPU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多用”,每个应用相互独立并受控于各自的密钥管理系统。不同应用可以共享一个“钱包”,也可以分别拥有各自的“钱包”。服务商可以通过使用CPU卡进行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用户也能使用CPU卡实现多功能应用的需求。
1.2、 建设事业IC卡的拓展应用
建设事业非接触式CPU卡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公交领域,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建设事业IC卡的应用已从最初单一的公交应用发展到目前包括公共交通(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燃
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