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类品牌节目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王立慧
来源:《人间》2016年第16期
摘要:近年来舆论监督类节目成为媒体竞相打造的重点,此类节目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百姓,充分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舆论监督类节目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注重贴近性,增强服务性和实效性;延伸节目触角,提升权威性;开展大型主题策划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把握好新闻传播的“度”,凸显媒体责任。
关键词:舆论监督;媒体服务;媒体权威;媒体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82-01
近年来舆论监督类节目备受青睐,成为媒体竞相打造的重点。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百姓,从分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本文从注重贴近性,增强服务性和权威性;坚持平民视点、理性的监督,延伸节目触角、扩大品牌影响力,节目从“时空距离”到“心里距离”的转型升级之后,开始实现了从对“平民视角、民生内容”的强调到关注“百姓生活的整体样态”。对舆论监督类节目的视角与媒体应秉持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
什么是舆论监督?《辞海》的解释是,“舆”是轿子,“舆人”即抬轿子的人,后演变为众人;“论”是议论、辩论;“监”是监察,即发现问题;“督”是督促,即解决问题。舆论监督包含了“舆论”与“监督”两个关键词。舆论监督是公众共意见的媒介表达,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媒体代行的。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公众;监督的对象是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公共事务和公众性人物等;监督的手段是提出批评。 一、注重贴近性,增强服务性和实效性
广播的核心资源是节目平台,不是创新就是消亡。民生新闻节目从宣传到告知,从告知到效用,从效用到对话的创新发展路径,凸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节目以“贴近百姓办热线,真诚沟通促和谐”为运作宗旨,“力促问题解决”为突破点,坚持服务性和实效性,在提高办结率上下工夫,实现了百姓与政府“零距离沟通”,彰显了权威性和正能量,体现了党和政府敢于纠正违纪、违规、违法的勇气和力量。
二、延伸节目触角,拓展品牌空间,提升媒体的权威性
创新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内容形式,是媒体人的光荣使命和不懈追求。一是对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监督。这种“问政”监督有助于防止某些领导机关或领导者凭个人意志、主观决策而造成
失误。二是对决策执行过程监督。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和决策出台以后,各地、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它的最终贯彻和落实,通过“问政”手段,及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提出批評、监督。三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监督。 三、依靠频率资源,开展大型主题策划活动,扩大品牌节目影响力
依托《阳光热线》品牌节目资源,开展各类大型主题策划活动,以节目带活动,以活动促节目,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在活动中得到全面提升。主题策划活动贴近百姓服务民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展开。
四、把握好新闻传播的“度”,理性的监督凸显媒体责任
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 (一)切准脉搏,顺势而为,节目选题要有的高度。当前,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要把握时代脉搏顺势而为,“顶天立地”做文章,即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接地气,并把民情民意汇总上达,把党的意志和百姓的愿望呼声统一起来。 (二)切口要小,主题要大,着力选准批评的角度。广播是平民化的媒体,选择平民化的角度解读政治、政策问题,才更容易接受。报道宜从小切口入手来反映大主题。在日常的采访、报道过程中,记者在通过明察暗访,掌握大量事实材料基础上,从诉求人的生动讲述入手,以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为切入点,由此挖掘出引起听众关注的大民生、大主题。
(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大广播评论的力度。舆论监督的力度是衡量一个媒体舆论监督水平的重要尺度。它主要通过事实报道和评论的“量”和“质” 两个方面来体现的。“量”则指节目的信息量要大,让听众尽量多地了解当天的监督报道信息;“质”就是依托监督报道,对报道新闻有质的阐释和评论。因此,加大舆论监督性报道评论力度必须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特性。
(四)注重民生,理性监督,把握舆论监督的尺度。舆论监督不是唯监督而监督,监督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舆论监督中把握尺度。特别是围绕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环境卫生等问题,在报道中,不能一味指责、质疑,而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理性监督、建设性监督。
记录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媒体应尽的责任。作为负责人的媒体一定要用和善于敏锐观察时局动向、及时研判社会思潮、秉承社会责任的意识,从大局出发,透过社会现象的主流和本质,坚持贴近性、服务性,提升媒体的权威性,扩大品牌节目的影响力,把握服务中心工作选题“高度”,介入合适的时机监督报道,兼顾“角度”、“力度”、“尺度”的和谐平衡。唯有如此,才能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把政府的声音和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不偏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民生视角凸显媒体责任》夏吉江 著 [2]《省级卫视舆论监督创新尝试》龚奇 著 [3]《根植沃土 吐露芳华》傅晓州 著 [4]《2013中国电视节目观察》冷淞 著
[5]《浅析政行风热线栏目的品牌魅力》曾飞 曾上 著 [6]《民主新闻发展路径探析》高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