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0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认知过程
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3.意志过程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
关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具体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条件下进行;自然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
调查法:以大众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具体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方式进行。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的心理反映。 2.感觉的测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
伯对此研究发现了韦伯定律:K=△I/I(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780nm之间的光线。
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三色(红、绿、蓝)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