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币,大乐趣
昆丽河小学 李贵娟 上个学期期末经验交流会中,看到五年级和二年级好几个班都用班币,不由得心中也“蠢蠢欲动”。经过一个寒假的思索和准备,这个学期,我精心设计的第一套班币终于在开学第一天与孩子们见面了。一个学期的使用和探索,最大的感觉就是小小的班币给我们师生带来许多快乐。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如果运用得恰当,就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反之,运用得不当,再好的方法都等同于虚无。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班币,里面可是有着大学问呢。为了让班币乐趣最大化,我寒假就着手开始准备,自己设计班币图案、币值,详细制定班币流通方案。图案设计上我很精心,除了赋予每一张班币面值之外,我专门挑选了“琴、棋、书、画”四中花型作为班币的底色,小小的班币,精致而美观,孩子在挣班币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到“集邮”的乐趣。班币流通方案制定更是费尽了心思,结合本班情况,我不仅要做到将班币使用和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有效地结合起来,也要将班币使用和之前正在用的小组竞争结合起来,还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肯定激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一定的惩罚抑制诸如迟到、漏交作业等不良习惯。
班币和小组竞争有机结合是我的一大创新点。班币政策使用之前,我们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竞争的管理方式,把孩子们进行捆绑管理,小组表现积分,得胜的小组成员可以成为班级明星,
期末积分最高的小组得到冠军小组奖状并发奖品奖励。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是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缺点是不能有效地约束个别的在小组中总拖后腿不配合的孩子。在制定班币管理方案时,我将小组竞争机制主要保留在课堂上,只为了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爬楼梯”积分,周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周冠军,位居前三的小组成员都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班币奖励。这样就将班币政策和小组竞争很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其他班币管理政策主要针对个人表现,内容涉及到纪律、卫生、作业的许多方面,其目的是激发每一个人都努力表现。
政策一出台,孩子们都很喜欢,许多孩子每天卯足了劲就为了多挣班币。班币的使用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以前不认真书写的孩子卷面一下子变干净了,平时做题错误百出的孩子正确率提高了,作业中三颗星是可以兑换班币的;以前不爱读书的孩子一下子也变成小书虫了,班级读书氛围日渐浓厚,课间坐在位子上读书的人次骤增,那是因为读完一本书是可以到老师处兑换班币奖励的;下午放学打扫卫生的同学认真而高效,拖延时间的行为没了,吵吵闹闹的次数也少了,因为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值日是得不到值日奖励的。小小的班币,让班里的孩子发生了各种神奇的变化。
我们的“桌椅使用费”是班币使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班币的使用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挣钱的快乐和理财的乐趣,桌椅使用费的设置恰恰让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必须为班级承担责
任。每周都要上交桌椅使用费,一方面告诉孩子们收入和支出的必然存在,另一方面也给不积极挣取班币的孩子一些责任压力。这样做可以保证班级每一个孩子都不可以置身政策之外,都不能对班币漠不关心。
最后不得不谈到我们跳蚤市场上的乐趣。第一次给孩子们介绍班币时就反复强调: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也会由于自己的不用心变得负债累累。孩子们最终拥有的班币与期末评优评先没有关系,这是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来做的一个大型游戏,我们感受游戏的快乐即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当属期末跳蚤市场的时候。这一天,孩子们带着自己准备好也标上价码的图书、玩具来上学。跳蚤市场开始时,教室里所有的桌子上摆满了商品,孩子们是自己“产品”的卖家,同时也是别人商品的买家。看他们,一个个满面春风,精神抖擞,教室里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此时的我,可以准备商品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买卖,也可以躲在某个角落欣赏自己的“作品”,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
三年来,在班级管理上我一直在不断探索,也先后用了各种方法引领优秀习惯,减少不良行为,其中量化考核是之前用得比较久的方法,但多数时候由于学生人员多、项目细,操作过于繁琐而终止。班币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量化,它的优点时把量化表上一个一个积分变成了可以随时摘取的果实,就像一年级时用的小红花、小印章一样,可以随时发给孩子。班币的即时性是量化考核表很难达到的。孩子的良好表现可以及时得到肯定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