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
1、后效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猪对吃、喝的记忆强,对饲喂的有关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是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
2、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3、平均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4、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积的面积。 5、母猪年生产力: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与体重。 6、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注射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7、SPF猪群:简称无特定病原猪,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致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办法所得到的猪群即为SPF猪群。
8、PSE猪肉:指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猪肉。 9、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
填空题
1、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具有繁殖力强,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生长缓慢、早孰易肥、胴体瘦肉率低等四大特点
2、目前对中国养猪影响较大的引入猪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和汉普夏猪。
3、杜洛克猪是国外引进唯一肉质优良的品种。
4、猪常用的饲料有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青饲料、粗饲料、矿物质饲料、青贮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5、能量饲料有禾谷类籽实(玉米、高粱、大麦、小麦)、糠麸类、块根类。 6、蛋白质饲料有豆科籽实、油饼粕类(豆饼、花生饼、棉籽饼)、糟渣类、单细胞蛋白质、动物性蛋白类(鱼粉、肉骨粉、血粉)。 7、适宜的温度:哺乳仔猪22-35℃、保育仔猪20-22℃、生长期22℃(20-23℃)、育肥猪16-20℃、成年猪15-18℃
仔猪不同日龄的最适温度:1-3日龄30-35℃、4-7日龄28-30℃、8-20日龄22-25℃、31-45日龄20-22℃.
8、仔猪的断奶方法有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逐渐断奶法。
9、断乳仔猪的的饲养管理中“二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管理 、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逐渐做好饲料、饲养制度、环境的过渡。
10、一般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小猪(20-30kg)长骨、中猪长皮、大猪(60-70kg)长肉、肥猪(90-110kg)长膘。
11、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是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
12、按泌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养猪生产模式可分为集约化饲养、半集约化饲养、散放饲养。 13、根据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等,猪场一般可分为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四个功能区。
14、粪污处理法:水冲法、干清法、沼气和沼气发电、发酵床处理。
15、繁殖性能:产子数、初生重和出生窝重、断乳窝重、出产日龄和产子间隔。
16、猪的重要经济的性状遗传参数主要有: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
17、猪群类别的划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成猪、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
简答题
1、中国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要采用“适度规模、多点分散”的模式;要实现“健康养殖和对主要传染病的控制”;粪污处理走生态养殖的道路;生产“安全肉”和“优质肉”是多元化市场发展的需要;生产绿色安全饲料,慎用转基因饲料;养猪产业化,生产更大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民致富;低碳养猪。
2、猪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生长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适应强,分布广;喜清洁,易调教;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3、猪种依经济用途分:脂肪型(广西陆川猪)、瘦肉型(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兼用型(湖北白猪、中约克夏猪)
4、地方猪种的分类及代表: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按自然区域分类,共划分为六大类型。华北型: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 华南型:两广小花猪、香猪、槐猪。 江海型:太湖猪、圩猪。 西南型:内江猪、荣昌猪。 华中型:金华猪、宁乡猪、大花白猪等等。 高原型:藏猪 5、国外引进品种的特点: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 ;繁殖性能较差;肉质欠佳;抗逆性较差。
6、什么是质量和数量性状?举例说明猪数量和质量性状的特征。
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数量性状: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区别:数量性状本身往往也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自身又是单独的选育标准,例如窝产子数、育肥性能、胴体品质、肉质性状、繁殖性能;质量性状表型上很容易区分,表现出不连续的变异,一般是由单一位点或少数几个位点的基因所控制,其表型受环境的影响不大,不如毛色、血型、遗传缺陷、耳型。
7、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有哪些方法?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同步测定。
8、种猪引进的注意事项?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不要选择体重过大的种猪;要了解种猪的健康状况;不要从多家种猪场引种。
9、猪肉的肉质性状主要有哪些?肌肉PH、肉色、系水力、贮存损失、熟肉率、肌肉大理石纹、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肌肉内其他化学成分。 10、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标准?
11、猪常见的杂交方式有哪些?简单杂交;多元杂交;轮回杂交;正反反复杂交。
12、一般猪场的饲养管理原则:种群组成;合理分群;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实行合理的饲喂方法;重视环境条件,防暑降温;制定合理的工作日程;做好报表统计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驱虫程序。
13、如何做好种公猪的合理利用?公猪的初配年龄:小型早熟品种在7-8月龄,体重75kg左右。大型品种在9-10月龄、体重100kg为宜;公猪初配前应进行调教;利用年限的长短。(2岁以上的成年公猪1d配种1次为宜,必要时也可1d2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1d。青年公猪,每2-3d配种1次。在本交情况下,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
14、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公猪诱情;仔猪提前断奶;并窝;合群并圈;按摩乳房;激素催情;药物冲洗。
15、母猪的饲养方式: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d起就开始增加采食量,提高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体况为止,然后按饲养标准降低能量浓度,并可多喂青饲料;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前、中期只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粮便可,到妊娠后期再给予丰富的饲粮。
16、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奶,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奶仔猪数和体重。
17、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生活习性爱睡觉;反应差行动不灵活;对植物饲料的消化能力差。
18、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早吃足母乳;仔猪保温防压;仔猪补铁;固定乳头;剪犬齿与断尾;选择性寄养;预防腹泻;提早开食补料;仔猪补水。
19、提前断奶的优点:提高年产胎次;饲料转化率;有利于防病;提高重点车间和设备利用率;改变季节产仔为常年产仔;提高仔猪的均匀度;提高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
20、影响养猪的饲养因素:重视品种改良;降低饲料费用;加强卫生防疫;发挥管理制度职能。
论述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充足的营养、适宜的环境条件;单圈饲养、定期体检;适当的运动、固定配种;刷拭修蹄,合理利用,卫生防疫。
2、从不同的生产环节阐述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空怀期:1、营养需要 保持体况,高能量,注意矿物质的补充,特别是Ca和维生素;2、加强管理 空怀母猪有单栏饲养和群养两种方式,要有足够的范围活动,最好群饲促进发情。
妊娠期: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 掌握日粮体积 讲究饲料品质 精心管理
分娩期:分娩前后的饲养 主要为能量高饲料、精料,要具有规律性、料质稳定、定时定量的原则,特别是停喂不易消化和易引起便秘的饲料。分娩后的管理 母猪临产前3-7d只在圈内运动分娩后充分休息,产后三天舍外自由活动。
2、泌乳期:掌握投料量 饲喂次数适当 约4次每天 饮水和投清料 饲喂结构 猪舍环境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等 舍外活动。 3、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如利用二元和三元杂种猪育肥;选育配套系,生产杂优猪)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能量水平、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实例) 四、(1)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育肥方式:吊架子和一条龙的育肥方式;饲养管理: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2)饲料调制(3)饲喂次数(4)饮水(5)应用促生长剂(6)合理分群及调教(7)去势、防疫和驱虫(8)管理制度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和适度,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气流,光照,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及微生物,噪声 六、适时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