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7年中国湖库蓝藻治理市场监测调
查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报告网
2024年中国湖库蓝藻治理行业市场盈利能
力研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1、蓝藻的概念和特征:蓝藻是原核生物,也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光合自养生物,细胞大多呈蓝绿色。蓝藻广泛分布在世界陆地和水中,有30多亿年的历史。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底质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
蓝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能适应恶劣环境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使较其他生物更有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蓝藻具有对不良环境的高度抵抗力和普遍的固氮能力,在缺氧环境下,其它藻类不能繁殖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一旦蓝藻发展成为优势种群,只要有空气、水分和少量无机盐就能快速生长;二是蓝藻的繁殖、生长速度很快,并且蓝藻适宜生长的温度高于其他藻类,导致大部分蓝藻在夏天比其他藻类更具生长优势;三是蓝藻的天敌很少,蓝藻含有藻毒素,可潜在地抑制其他竞争者和捕食者,即使被鲢鱼、鳙鱼等鱼类作为饵料摄食,得不到完全消化、鱼类排泄物中仍存在大量蓝藻活细胞;四是大部分蓝藻具有浮力调节机制。蓝藻细胞内一般含有气体的气囊,可为其提供浮力,称伪空泡或空泡,根据水体生境,随水移动或随风漂移,或上浮下沉,以最大限度适应周围环境。
2、蓝藻水华的暴发机制、危害:
(1)蓝藻暴发的基本概念:蓝藻暴发指的是富营养化水体在较高温度时,以蓝藻为主的藻类大量增殖而在较短时间内浮于水体上层,形成一层藻密度较高且面积较大的蓝藻层的现象。蓝藻生命周期较短,通常为30天左右。在蓝藻暴发死亡时,会散发出腥臭味并呈现蓝白色,导致水体发生变臭、变浑浊,严重暴发时会直接导致水体被大量蓝藻覆盖、堆积。
蓝藻暴发也被称为蓝藻水华暴发。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水华的形成并不一定意味着水污染灾害的发生,但当水华快速且大量地集聚于水体岸边,导致水体中藻密度迅速上升时,即意味着水体发生了蓝藻水华暴发。
目前关于蓝藻暴发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国务院出台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方案》中将太湖的蓝藻暴发定义为叶绿素a含量大于等于40μg/L。但每个湖泊情况发生蓝藻暴发时的叶绿素a值也不同,因为各类蓝藻细胞的大小、细胞群数量、大小、形状、
上浮能力等都不一定相同。
在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温度高低是影响蓝藻暴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总体来看,蓝藻暴发呈现出“冬歇夏泛”的季节性特征。同时,各湖库流域的水文环境存在差异性特征,如湖库水域深浅、风力、光照等因素也会对蓝藻暴发产生较大影响。
以2017年太湖蓝藻藻情为例,从每年的四月份开始,随着太湖地区温度上升,蓝藻开始出现聚集,并在5-6月份出现大规模暴发的情况。6月中下旬至7月,太湖区域正处于梅雨季节,集中的降水和大风天气会大幅消散蓝藻聚集情况。8月-11月,雨水减少后,蓝藻会重新开始于下风口聚集,呈现出蔓延之势。
(2)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暴发的关系:当水体中N、P含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且其他条件符合要求时,水体富营养化就会促使蓝藻生长繁殖加速,蓝藻在水中浮游生物比例的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当单位水体中的蓝藻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便会发生蓝藻暴发的情况。蓝藻暴发、大量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使水体PH值升高,蓝藻大量死亡分解时,又会使水体溶解氧降低。PH值升高、溶解氧降低这双重作用会将底泥中的磷“泵吸”进入水体中,又促使蓝藻暴发,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故,通过蓝藻治理,能够减少内源性营养负荷释放,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因此蓝藻治理是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治理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关键途径。
(3)蓝藻暴发的危害:
①蓝藻产生的藻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藻毒素是由蓝藻水华暴发所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它对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具有抑制作用,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是诱发肝癌的三大罪魁祸首之一。随着中国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剧,蓝藻水华的发生逐渐增加,大部分的蓝藻水华都可以检测出藻毒素。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科技财富》杂志上登载了《蓝藻威胁下的水源地》一文,公布了2015年太湖、巢湖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检测报告,在采集的7个样品中有5个的微囊藻毒素-L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最高一个样品超国标2,600倍,显示了藻毒素对于饮用水源地和水产品的潜在巨大威胁。藻毒素污染还可造成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等中毒死亡,已成为当今国际公共卫生学家及生物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世界藻类学界定期组织“国际产毒蓝藻大会”(ICIC),交流蓝藻及藻毒素相关研究的成果与进展,共同探讨防控蓝藻暴发以及藻毒素威胁的办法。
②蓝藻暴发威胁饮用水安全:在水源地附近水域发生的蓝藻水华,在适宜的风向、光照、温度、水动力等条件下大量聚集后,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集中坏死腐烂,局部形成黑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