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兽医基础兽医病理学考研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颗粒变性:轻微的细胞变性,其特征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细小颗粒。 透明变性:又称为玻璃样变性,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血栓:全称血栓性栓塞,是由脱落的血栓引起的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或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蜂窝组织炎:指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 梗死: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胞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
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化生:是机体内一种成熟的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下,完全改变其机能和形态特征而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肿瘤:动物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剧烈的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即称之为肿瘤 痛风:尿酸盐沉着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二、填空题
1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2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3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4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 5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6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
三、简答题
1动脉充血病理变化:充血时,眼观,组织或器官体积轻度增大,局部色泽鲜红,在活体充血部位的温度升高。镜检,充血组织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如果充血发生于急性炎症过程,在充血组织中还可见渗出的浆液、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局部实质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变化。
静脉淤血病理变化:淤血的组织或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的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甚至蓝紫色,切面多血,活体淤血的局部温度降低。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镜检见淤血的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常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变化。
2血管的新生、成纤维细胞的增值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积聚、纤维组织重建。
3大量淋巴细胞以及少量单核细胞等出现在脑和脊髓的血管周围、肺泡间隔或其他器官组织的间质,有时甚至形成滤泡状。血管充血、血浆渗出,实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或凋亡等变化。
四、论述题
1. 依据病程和病理变化,肾小球肾炎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3种类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剖检病变:肾脏轻度肿大、充血,质地柔软,被膜紧张,表面与切片光滑潮红,皮质部增厚,纹理不清,俗称“大红肾”。肾切面上肾小球明显,呈细小红色圆球状;若为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在肾表面和切面皮质见到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针尖大小红点,称为“蚤咬肾”或“雀斑肾”。
镜检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肾小球缺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管内渗出,结果使发炎的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显著增多。肾小囊的囊腔中见渗出的白细胞、红细胞和浆液。
(2)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剖检病变:肾脏肿大,质软,色苍白,有“大白肾”之称。表面光滑,可散布有多量出血点。切面膨隆,皮质区增宽,苍白浑浊,与髓质分界明显。
镜检病变:特征性变化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增生。在肾小囊壁层的尿极,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形增厚,称为“新月体”。增生的细胞呈立方形或纺锤形,类似于纤维细胞。可出现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
(3)慢性肾小球炎,可分为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几种类型。 ①膜性肾小球肾炎
剖检病变:肾脏通常体积增大,色苍白。晚期,肾脏发生缩小和纤维化。 镜检变化:HE染色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均匀一致性增厚,用PAS染色法或银浸染色法使病变更加明显。 ②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剖检病变:早期肾外形无明显改变,晚期肾脏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
镜检病变:肾小球肥大,呈分叶状。肾小球间质内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 ③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剖检病变:两侧肾脏均缩小,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被膜粘连不易剥离。切面皮质变窄,纹理模糊不清,有时有微小的囊肿。
镜检病变:多种肾小球肾炎长期持续发展的结果,病变呈多样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小、闭塞。肾小球可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称为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团块,也可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
2根据病变的不同,可以分为疣状心内膜炎和溃疡性心内膜炎。 (1)疣状心内膜炎
剖检病变:早期由于心瓣膜内皮细胞受损以及结缔组织的变性、水肿,造成瓣膜增厚,失去光泽。进而在瓣膜的游离缘出现串珠状或散在的小疣状赘生物,赘生物呈灰黄色或灰红色,容易剥离,表面覆以薄层血液凝块。赘生物体积会增大,颜色变为黄褐色,粗糙不平、缺乏光泽,质脆易碎。
镜检病变:炎症初期可见心内膜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内皮下水肿,心内膜结缔组织细胞变性、肿胀、变圆,胶原纤维变性、肿胀。眼观的疣状赘生物即为血栓,由纤维素和血小板组成,混杂数量不等的已经坏死崩解的中性粒细胞。血栓伴有钙盐沉着。 (2)溃疡性心内膜炎
剖检病变:瓣膜局部受损,形成淡黄色浑浊小斑点,随后病灶扩大,互相融合形成粗糙、干燥、无光泽的坏死灶,最后因化脓性分解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多覆有血栓,溃疡周围常有出血带或炎症反应带,并伴有肉芽组织增生,使溃疡的边缘隆起于表面。瓣膜的溃疡如向深层发展,则可使瓣膜穿孔,损伤乳头肌。 镜检病变:主要变化为心内膜的坏死。在病灶表面常覆以由纤维素、坏死细胞和细菌团块等组成的血栓物。局部原组织结构坏死、崩解。坏死组织边缘毛细血管管充血、出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肉组组织增生。
3肝硬变的病理变化
剖检:肝脏被膜增厚,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粗糙,常可见凹凸不平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