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蜜蜂养殖教案大全》不要积分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玉米 河北、山东、河南3省有玉米583.1万公顷,占全国2000万公顷的29%。每公顷放蜂15群,每群一个花期可采粉5千克。

荞麦 以河北、山西栽培为主,共有15万公顷。每群蜂可采蜜20~30千克,丰收年可达60千克,此外,每群蜂还可生产蜂王浆0.1千克,花粉0.2千克。荞麦是一种可以综合利用的蜜粉源植物。 芝麻 芝麻既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也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蜜粉源植物。山东、河北、山西、河南,以及北京、天津市郊区都有种植。冀、鲁、豫3省种植面积就有46.59万公顷,占全国66.67万公顷的69..88%。芝麻开花期长,春芝麻、夏芝麻花期交错达40多天,使芝麻开花期长达60多天。每群蜂可取蜜15千克左右,丰收年可达20千克以上。此外,还可以采花粉0.3千克,王浆0.25~0.3千克。 油菜 油菜是近些年北方新发展起来的油料作物。冀、鲁、豫、晋4省和北京市郊区又28万公顷,每公顷可放蜂15群,每群蜂能采蜜10~15千克,最高可达25千克;采花粉0.2千克蜂王浆0.2千克。油菜是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最主要的蜜粉源植物。

向日葵 向日葵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大田油料作物,花期从7月下旬到8月中旬,花期一个月。每群蜂丰收时可采蜜30~40千克,采花粉03千克,蜂王浆005~01千克。向日葵是秋季较好的蜜粉源植物。 (2)主要林木类蜜粉源植物

刺槐 刺槐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主要蜜粉源植物,仅冀、鲁、豫、晋4省计有成片刺槐树林65.16万公顷以上,占全国刺槐成林面积的54.1%。花期7天左右,自西向东花期相连。每公顷至少可以放蜂7群,每群蜂一般可采蜜15~20千克,最高可达30~40千克。

荆条 荆条分布广泛,是重要的夏秋季野生蜜源。花期可达60多天。泌蜜多,质量好。每群蜂1个花期可采蜜30~50千克,强群可达60千克。

泡桐 泡桐是早春继油菜之后,刺槐花期之前平原地区的重要蜜源植物,花期20~30天。据统计,仅冀、鲁、豫3省就有322万公顷,每0.2~0.33公顷可放1群峰,每群蜂可采蜜10~15千克,取王浆0.1~0.15千克。

柽柳(cheng liu) 山东又称红荆条或银柳。是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盐碱地上生长的一种灌木或小乔

木,分布面积约有1.33万公顷以上,每年7月份开花流蜜,每群蜂可采蜜15~20千克。

六道木 六道木在河北省海拔600~1500米山区的灌木丛中,面积可达0.65万公顷。花期在5~6月,可

放蜂3万群左右,盛花期20~30天,每群蜂采蜜15~20千克,丰产时可达30千克。(黑斜体植物为辅助蜜粉源植物。

枸杞 枸杞的果实是一种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益精明目的名贵药材。花期5月中旬至8月下旬,泌蜜丰富,华北地区广泛栽培,仅河北省栽培面积计达1.33万公顷以上,集中栽培处,每群蜂可采蜜10~20千克。

胡枝子 胡枝子在华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区广泛分布,属于落叶小灌木,7月下旬开花,9月上旬结束,花期40天左右,泌蜜盛期集中在8月分,一般年份每群蜂可采蜜15~25千克,强群还可取粉4~5千克。 (3)主要果树类蜜粉源植物

枣树 在华北4省两市的果树类蜜粉源植物中,枣树居首位。据冀、鲁、豫3省统计,现有枣树28,8万公顷,花期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载蜂量可达300万群,每群蜂可采蜜20~25千克,丰收年可采蜜30~60千克。

柿树 冀、鲁、豫、晋4省以及京津市郊区都有大量栽培,约计6,0万公顷,集中栽培区丰收年每群蜂可采蜜30~40千克。

板栗 板栗是继刺槐、柿树之后,荆条之前山区的一大蜜粉源植物,仅山东省的泰沂地区、胶东丘陵就有

5,09万公顷,花期5~6月份,每群蜂可采蜜5~10千克,花粉0,5千克。

苹果 苹果在整个华北地区均有栽培,山东省是集中产区,计有32万公顷,4月上中旬开花,是刺槐花期前较好的蜜源植物,每群蜂可采蜜5~7千克。与此同时,经蜜蜂授粉后,苹果增产率一般为20~25%。

山楂 山东省的临沂、泰安、烟台等地市山楂栽培较多,约计6,67万公顷。山西、河北两省也有不少栽

培。4月底或5月初开花。每群蜂可采花粉0,5千克,可采蜜4~6千克。山楂是平原油菜之后,山区刺槐花期之前,同苹果树一起成为蜂群春繁的重要蜜粉源植物。

6

杏树 华北各省市均有栽培,它是北方春季最早的蜜粉源植物。3月中下旬开花,蜜粉俱全。虽栽培广泛,

面积不大,但蜜粉较多,可为山区春季蜂群的繁殖提供较好的饲料来源。 (4)人工栽培牧草和野生草类蜜粉源植物

此类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也很广泛,对放蜂有实用价值的主要有7种。

百里香 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花,花期40天,每群蜂可采蜜10~15千克,但蜜的质量较差,常用作蜜蜂的饲料。

紫花苜蓿 5月下旬开花,花期30~40天,蜜粉丰富,每群蜂可采蜜15~20千克。

沙打旺 花期为7月底至9月底,8月为盛花期,每群蜂可采蜜2,5~5,0千克,花粉丰富,对蜂群繁殖比较有利。

草木樨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花期30~40天,每群蜂可采蜜20~30千克,高达50~60千克。

紫云英 4月至5月开花,花期20天,是前接油菜,后接刺槐的蜜源植物,每群蜂可取蜜20~30千克。

紫荆芥 8月初开花,9月20日左右结束,盛花期20天,每群蜂可取蜜10~20千克,而且对晚秋繁殖越冬蜂群,保持强群越冬十分有利。

野菊花 10月至11月开花,花期30天左右,是蜂群采集越冬饲料的重要蜜粉源植物。

对养蜂生产和蜜蜂生活有价值的主要粉源植物有:紫穗槐、田菁(jing)、芝麻菜、黄瓜、南瓜、蒲公英、苹果、梨树、山楂、板栗、玉米;辅助蜜粉源植物有:侧柏、小叶杨、葎草、桑树、红蓼、草莓、杏树、芥菜、白菜、荠菜、瓦松、国槐、花椒、臭椿、蓖麻、酸枣、红荆条、桔梗、益母草、荆芥、紫苏、辣椒、金银忍冬、西瓜、西葫芦、黄花嵩(臭嵩)、鬼针草(婆婆针)、刺儿菜、高粱、葱、韭菜等。有毒蜜粉源植物有:藜芦、曼陀罗、乌头等。

第 二 章 蜜蜂生物学

第一节 三型蜂的发育

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千百只雄蜂。(三型蜂图示) 蜂王是唯一产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蜂,蜂王选择不同巢房产不同的卵,在普通六角形巢房及台基

内产受精卵,受精卵将来可以发育为工蜂或蜂王;在较大六角形巢房产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将来只能发育为雄蜂。

蜜蜂属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须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时期。 一、 卵期

蜜蜂的卵呈乳白色、略透明、似香蕉。稍粗一端是头部,稍细一端是腹末。卵上附有粘液,以细端粘于巢房底部中央,粗端向着房口。三型蜂的卵期均为3天,不食任何饲料。(见蜜蜂卵图) 二 、未封盖幼虫期

3天后,卵孵化为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就会吸吮(shun)王浆。此期蜂王5天,工蜂6天,雄蜂7天。前3天的蜜蜂幼虫都吃王浆,3天后,情况发生变化,蜂王幼虫继续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直至化蛹;工蜂和雄蜂幼虫改吃蜂粮:一种由蜂蜜、花粉直接调和成的食物。(见蜜蜂幼虫图) 幼虫不具足,体呈“C”,初期平卧于房底,化蛹前头部上翘,正对房口。

每只幼虫平均每天被饲喂1300多次,差不多每分钟一次。因此,开箱检查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影响幼虫的哺育。

后期,工蜂将幼虫房的房口封上一层蜡,称为封盖,之后幼虫在封盖房内蜕皮、吐丝、作茧、化蛹。

三、 封盖期

幼虫在封盖房内共蜕皮5次,化蛹,所以,封盖期包括了幼虫后期和整个蛹期,统称为封盖子期,蜂王8天,工蜂12天,雄蜂14天。蜂蛹在封盖房内羽化,并咬破房盖,爬出巢房,称为出房,开始了成虫期——蜜蜂的生活。(见蜜蜂封盖子图)

了解蜜蜂的发育日程,是推测蜂群群势发展,培育蜂王及适龄雄蜂的关键。

7

第二节 三型蜂的生活

由于三型蜂在形态构造上的不同及其显著特化,所以,他们分工有别,各司其职。

一、 工蜂

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个体最小,数量最多。正常情况下,工蜂不产卵,但当蜂群失王,巢内又没有条件培育出新蜂王,少数工蜂也能产卵,不过,卵未受精,只能发育成雄蜂。

3日龄以内的工蜂,尚需由其他大龄工蜂饲喂,但可以承担保温、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的任务。 4日龄后,可调制蜂粮,喂养大幼虫。

6~12日龄的工蜂头部两串葡萄状王浆腺最发达,能分泌王浆饲喂蜂王(蜂王终生吃的是蜂王浆)和3日龄小幼虫。

12日龄左右,这些出房但未出巢的蜜蜂有一个重大的、特别重要的集体活动——任巢飞翔,同时进行第一次排粪,成为闹巢,蜜蜂出巢后围绕蜂箱,时而向上,时而向下,范围越来越大,直至将自己的“家”的方位准确地记住,并深深得印在脑里,才飞回巢内,有时这样的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经过这次认巢,蜜蜂形成了对自己家园的固执记忆,在蜜蜂采集范围内,可以准确回巢,一般不会错投他箱。但这也或多或少的给养蜂生产带来一点麻烦,那就是,蜂箱一旦定位,就不能在小范围内随便挪动,否则蜜蜂将找不到家门而冻死巢外。

13~18日龄的工蜂,担任了蜂巢内大部分工作,如: 清理巢箱(打扫卫生),

拖弃死蜂(中毒或生病等来不及爬出巢房的蜂,正常情况下,健康蜜蜂寿终前都出巢选择墓地,从不在巢内了却生命),

夯实花粉(花粉是一粒一粒的,蜜蜂采回花粉卸入蜂房后,需踩碎并封上一层蜂蜜),

酿制蜂蜜(蜜蜂从外边采回的是花蜜,花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蔗糖,花蜜经过脱水:60%~70%→20%以下,和蔗糖转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叫酿蜜,脱水工作一靠扇风,二靠加大面积来蒸发水分;蔗糖的转化是从采集花蜜一开始,就加进了蔗糖转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化过程),

建筑蜂巢(使用蜂蜡,建造正六边形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园钵状的王台), 使用蜂胶(包埋老鼠等大天敌的尸体,堵塞箱缝)等工作。

17日龄的工蜂就可以出巢采集,但采集力充分发挥尚待20日龄后,主要从事采粉、采蜜、采水、采胶等。

养蜂生产上为了方便起见,将工蜂生活期分为四个时期: 幼龄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前的工蜂; 内勤蜂{

青年蜂——系指分泌王浆以后,出巢采集之前的巢内工蜂; 壮年蜂——主要指担任采集工作的工蜂。 外勤蜂{

老年蜂——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脱落,呈现光秃油黑几丁质外壳本色的工蜂,主要承担守卫工作,紧急时刻也可承担其他各龄蜜蜂的工作。

工蜂的寿命根据不同季节而定,生产季节,由于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工蜂紧紧能活一个月左右,越冬期,工蜂新陈代谢大幅度降低,寿命长达6个月左右。 二 蜂王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 1 蜂王的产生 在自然情况下,蜂王可由以下三种情况产生。

自然分蜂 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几个至几十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台数多,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

自然交替 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培育新王,但不分蜂,原来的蜂王,有

8

时是在新王出台前后自然死亡;有时则与新产卵王同处,不久自然死去。交替王台出现的特点是:季节不一,群势强弱不一,台数少,日龄一致,并且在若群中,其位置常接近巢脾中部的保温圈内。

急迫改造 当蜂王突然失亡时,约经过1天,工蜂就会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内的幼虫,培育新蜂王。

这种改造王台的数目常达10个以上,但当第一个蜂王出台后,其余王台将全部遭到破坏,因而不会进行分蜂。

2 蜂王出台 经过3+5+8=16天的发育期,新蜂王就要咬破王台出房了,蜂王的出台非常吃力,因为王台是呈倒挂状态。蜂王必需弯曲腹部,紧紧抓住巢脾才能爬出王台。(见图)

出台的蜂王吃一点蜂王浆,恢复体力之后,第一件急需要办的事是寻找并破坏其他王台,她决不允许未出台的同胞妹妹将来与她争夺王位,一旦找到,便在王台的中部用上颚咬开一个洞,再用蛰针将台内的蜂 王刺死。有时两只蜂王同时出台,那么二者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败并杀死,胜者为王。在人为干预下,有时蜂群内产生了蜂王,但原蜂王并未离开蜂巢,这时新出台的蜂王也会与她的母亲进行争夺王位的较量,当然,最终败者总是可怜的妈妈,这就是动物世界。

3 蜂王交尾 新加冕的蜂王接受王者的丰厚待遇,由工蜂定时饲喂给蜂王浆,其雌性生殖器官迅速发育,5~6天,性已成熟,开始出巢,在高空与雄蜂完成交配,养蜂上称为交尾。不过,8~9日龄是蜂王交尾的高峰期。

交尾后雄蜂的精液储存在蜂王的储精囊内,储精囊储存的精液是供蜂王一辈子产卵受精所用的,所以,蜂王在交尾期要与多只雄蜂交配,为此,蜂王一次出巢可进行多次交尾,一天也可出巢几次,也可在几天内完成。

蜂王交尾期间要求天气清朗,无风或微风,气温不低于20℃ 。

4 蜂王产卵 交尾后蜂王会接受食用大量王浆,腹部渐渐膨大、变长。2~3天后,蜂王即产卵。蜂王能根据不同巢房类型,控制产卵器官,产下不同的卵,在工蜂房内产受了精的卵,从巢脾中部开始,一房一粒,螺旋扩大,直至产满一面巢脾,再爬到另一面继续。在繁殖盛期,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2000粒卵,这些卵的总重量相当于蜂王本身的重量。

蜂王一经产卵,一般不再离开巢房,所以,产卵蜂王便不再出巢交尾。由于天气等原因,有的蜂王储精囊未能储满精液便产卵,这样的蜂王产卵力明显不足,极易产雄蜂卵。

春季,蜂群处于繁殖盛期,蜂王会在巢脾边缘的雄蜂房内产不经受精的卵。

自然交替或自然分蜂前,蜂王会在工蜂的簇拥逼迫下,到巢脾侧部或底部的台基中产下受精卵。 5 蜂王寿命 自然条件下,蜂王寿命长达5~6年,养蜂生产上只利用1~2年的高产蜂王。 三 雄蜂

雄蜂卵经过3+7+14=24天的发育,羽化成为个体较工蜂大的雄蜂。雄蜂自己不会照顾自己,就连吃饲料也要由工蜂喂他,不仅如此,雄蜂在巢内什么活儿也不做,他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与蜂王交尾。

但雄蜂巢房后7天就会飞,雄蜂需要5~20天飞翔能力最强,同时性也成熟,所以,雄蜂出房后12~27天是他交尾的青春期。

雄蜂交尾时所需的天气条件与蜂王相同,在几百米以上的高空,本群、本场或他场的雄蜂都可以参加追逐蜂王,这可以有效地预防近亲交配。

雄蜂的寿命与季节有关:繁殖季节,工蜂尽心尽力伺侯雄蜂,那些无缘与蜂王交尾的雄蜂寿命长达3~4个月,而对于那些有幸与蜂王交尾的雄蜂,交尾后几秒钟就从蜂王身上翻落,坠地而死,所以,雄蜂的婚礼与葬礼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非繁殖季节,由于雄蜂食量极大,且游手好闲,所以养蜂人每次检查蜂群时,都会清除(捏死)一部分,工蜂也少喂或停喂雄蜂,向巢外驱逐雄蜂,雄蜂在巢外饿死、冻死。

第三节 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

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作用,不断进化的结果。 一、 蜂巢

9

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理方便,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 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mm;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mm。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见图) 1 工蜂房 2 雄蜂房

结构 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优点 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数量 445×235mm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

3 台基 王台的基础,形似园钵,口向下,专用于育蜂王。 4 过度房 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二、 蜜蜂的行为

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 泌蜡与筑巢 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约10000只,10000只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 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

(1)温度 蜂巢子区温度34~35℃ ,无蜂子时14~32℃ ,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 产热。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来降温。

(2)湿度 采水增湿,扇风降湿。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3)蜂巢的守卫 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 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3 蜂舞

(1)圆舞 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源泉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 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约经半分钟后,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不表明方向。(见示意图)

(2)摆尾舞或八字舞 100米以外,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腹部极力摆动,在摆动中已250赫兹

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一定时间(15秒钟)内经过中轴的次数。100米——9~10次,600米——7次,1000米——4次,6000米——2次。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指示出蜜源的方向: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阴天,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确定太阳的位置。(见示意图)

4 自然分蜂 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培育新蜂,只是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整个蜂群的繁殖,是以 自然分蜂来实现的。

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强大时,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而后出现台基——蜂王在台基内

产卵——工蜂培育新王,在新王出房之前,老蜂王同大部分工蜂涌出巢门,飞离原巢,另建新巢,组成新蜂群;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雄蜂及部分工蜂,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成分蜂的因素 自然环境:闷热气候、较充足的蜜粉源

巢内环境:巢内拥挤、通风不良、粉蜜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余地。

蜂群的状态: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通常蜂 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封盖子增多,卵虫减少,同时幼蜂相继出房,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 (2) 分蜂前的征兆 雄蜂—→台基—→产卵—→培育新王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5天之间,早的在封盖前2日,迟的在封盖后7日,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蜂王腹部开始收缩,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并在巢门口团集,挂上“垂须”,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

10

《蜜蜂养殖教案大全》不要积分 - 图文

玉米河北、山东、河南3省有玉米583.1万公顷,占全国2000万公顷的29%。每公顷放蜂15群,每群一个花期可采粉5千克。荞麦以河北、山西栽培为主,共有15万公顷。每群蜂可采蜜20~30千克,丰收年可达60千克,此外,每群蜂还可生产蜂王浆0.1千克,花粉0.2千克。荞麦是一种可以综合利用的蜜粉源植物。芝麻芝麻既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qx40bpy347hq710ei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