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蜜蜂养殖教案大全》不要积分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由不良饲料引起蜜蜂下痢。晚秋喂越冬饲料时,对水过多,喂的时间较晚,蜜蜂尚未将饲料酿造成熟,蜂群 即进入越冬期,蜜蜂吃了这种未成熟的蜜或结晶蜜;另一种情况是越冬蜜中含有甘露蜜,蜜蜂不易消化,加之巢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越冬环境不安静,外界气温不稳定,蜜蜂又不能外出排泄飞翔,而造成下痢病。 2.症状

蜜蜂下痢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患病蜜蜂腹部膨大,肠道内积聚大量粪便,在蜂箱壁、巢脾框梁上和巢 门前,病蜂排泄黄褐色并带有恶臭味的稀粪便。轻病群,在天气晴暖时,外出飞翔排泄后可以自愈;重病群,飞行困难,为了排泄粪便常在寒冷天气爬出巢外,受冻而死,由于蜜蜂的大量死亡,常造成蜂群春衰。 3.防治方法

第一,在给蜂群喂越冬饲料时,注意不喂稀蜜汁和糖浆,喂优质糖或加蜜脾,当喂糖时要早喂、喂足,使蜜蜂有时间酿造为成熟蜜。 第二,越冬前如发现有甘露蜜、结晶蜜或发酵变质的蜜, 要撤出,换以优质的蜜脾。 第三,选择背风向阳的越冬场地,保持干燥,防止潮湿,蜂群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蜂群安静越冬。 第四,对于患病蜂群,可在早春晴暖的中午撤出多余的巢睥,密集蜂数,揭开草帘晒包装物,以提高巢温,排出箱内湿 气,使蜜蜂飞出巢外排泄。 (七)幼虫冻伤 1.病因

幼虫冻伤是由低温引起的幼虫死亡。多发于早春巢温过低或寒流的突然袭击时,弱群更易受到伤害。 2.症状

幼虫冻伤较易识别,当寒流过后,蜂群内突然出现大批幼虫死亡,尤以弱群边脾死亡幼虫居多,死虫不变软,呈灰白色,逐渐变为黑色。幼虫尸体干枯后,附于巢房底部,很易被工蜂清除。严重受冻蜂群,封盖幼虫也可被冻伤,尸体难于清除,待工蜂咬破巢房盖后才能拖出。 3.防治方法

主要是加强蜂群饲养管理,对饲料不足的蜂群要及时补充饲喂,对于弱群,应适当合并,增强群势,提高保温抗寒能力,早春要特别注意对蜂群的保温,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白垩病

白垩病又名石灰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台湾省发现较早,在我国南方省份80年代末期也开始流行此病。近些年来传播蔓延较快,给养蜂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1.病原

致病菌为子囊球菌,菌丝雌雄异株,两者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形成膨大的子囊球,其内充满着孢子囊,里面具有大量的子囊孢子。孢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之久。

2.症状

发病初期,病虫成为无头白色幼虫,体色与健康幼虫相似,体表尚未形成菌丝;中期,幼虫柔软膨胀,腹面长满白色菌

46

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似粉笔状。死虫尸体有白色、黑色两种。工蜂将虫体由巢房内拖出到巢门前的地面上和蜂箱底部,工蜂及雄蜂幼虫均可感病,雄蜂幼虫尤为严重。大幼虫阶段易感,巢房盖被工蜂咬破,挑开后可见死亡幼虫。 感染子囊球菌的幼虫,前3天无明显症状表现,少数幼虫体表长出白色菌丝,多数幼虫在第五天死亡。在蜜蜂幼虫体内病变分为6个阶段。 ①孢子静止期(3~48小时)

这一时期在幼虫中肠内可发现孢囊,孢子球已散布在食物中,孢子粘结在孢子球上呈静止状态。 ②孢子萌发期(3~72小时)

孢于在肠道内开始萌发,孢于萌发时膨大为球型,然后伸出发芽管,此时中肠组织未遭侵染,仍属正常。 ③菌丝增殖期(24~72小时)

孢子萌发后,在中肠内食物团里形成菌丝,并有孢子产生,此时中肠组织仍无病变出现,接种48~72小时,菌丝由肠道内壁穿透围食膜侵入真皮细胞。 ④穿透肠壁期(72~96小时)

接种72小时后,菌丝体生长旺盛,且有菌丝团穿透肠壁,中肠外壁真皮细胞有穿孔,部分细胞受破坏,4~5天后,中肠受到破坏并发现整团菌丝自马氏管穿出。 ⑤体腔增殖期(72~120小时)

苗丝穿透肠壁或马氏管后,即在体腔内不断增殖,引起脂肪体、气管和肌肉发生病变。 ⑥穿透体壁期(96~120小时)

菌丝在体腔内大量繁殖,同时侵染体壁,体表充满菌丝,雌雄菌丝在体外交配产生孢囊。

3.诊断方法

若发现死亡幼虫呈白色或黑色,表面覆盖白色菌丝或黑色孢子粉时,挑取幼虫尸体表层物涂于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大量白色菌丝和孢囊及孢囊孢子时,则可确诊为白垩病;

4.流行特点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子囊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白垩病是通过子囊孢子传播的,被污染的饲料、死亡幼虫尸体或病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当蜜蜂幼虫吞食了混入饲料中的子囊孢子或菌丝后,孢子即在消化道中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肠壁,破坏消化道,幼虫表现明显症状,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将污染的饲料喂给健康幼虫。此外,养蜂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随意将病群中的巢脾调入健康群而传染。 5.防治方法

采取换箱换脾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首先取出病群内所有病虫脾及发霉变质的蜜粉脾,换以清洁的蜂箱和巢脾供蜂王重新产卵。换下的巢脾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消毒4小时以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入硫黄3~5克计算,也可用4%

47

甲醛溶液消毒巢脾,浸泡24小时或喷脾再密闭48小时。加强饲养管理,蜂群应安置于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箱底积累潮气,时常扩大巢门帮助蜂群通风,尤其是雨后帮助蜂箱干燥更为重要。

治疗可用:①优白净,将药液作100倍稀释,抖落巢脾上的蜜蜂喷脾,每脾约10毫升,每天喷喂1次,用药两次停1日,再用药两次为一个疗程,间隔4~5天,再作第二个疗程防治,病幼虫可得到治愈。②灭白垩一号,为一种高效杀真菌药剂,用法是,取药1包(3克)用少量温水溶解,加50%的糖水1升,充分搅匀,喷喂40脾蜂,每3天1次,连续用药4~5次为一个疗程。 黄曲霉病

黄曲霉病又名结石病,是危害蜜蜂幼虫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可以引起蜜蜂幼虫死亡,而且也能使成年蜂致病。分布较广泛,世界上养蜂国家几乎都有发生,温暖湿润的地区尤易发病。

1.病原

主要为黄曲霉菌,其次为烟曲霉菌。这两种真菌生活力都很强,存在于土壤和谷物中。黄曲霉菌成熟的菌丝呈黄绿色,烟曲霉菌的成熟菌丝呈灰绿色。以孢子传播,分生孢子圆形或近似圆形,大小为3~6微米,呈黄绿色。

2.症状

患病幼虫初呈苍白色,以后虫体逐渐变硬,表面长满黄绿色的孢子和白色菌丝,充满巢房的一半或整个巢房,轻轻振动,孢子便会四处飞散。大多数受感染的幼虫和蛹死于封盖之后,尸体呈木乃伊状坚硬。成蜂患病后,表现不安,身体虚弱无力,行动迟缓,失去飞翔能力,常常爬出巢门而死亡。死蜂身体变硬,在潮湿条件下,可长出菌丝。

3.诊断方法

若发现死亡的蜜蜂幼虫体上长满黄绿色粉状物,则可取表层物少许,涂片,在400~600倍显微镜下检验,若观察到有呈球形的孢子头和圆形或近圆形的孢子及菌丝时,即可确诊为黄曲霉病。

4.流行特点

黄曲霉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高温潮湿,所以该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多雨季节。传播主要是通过落入蜂蜜或花粉中的黄曲霉菌孢子和菌丝,当蜜蜂吞食被污染的饲料时,分生孢子进入体内,在消化道中萌发,穿透肠壁,破坏组织,引起成年蜜蜂发病。当蜜蜂将带有孢子的饲料饲喂幼虫时,孢子和菌丝进入幼虫消化道萌发,引起幼虫发病。此外,当黄曲霉菌孢子直接落到蜜蜂幼虫体时,如遇适宜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菌丝,穿透幼虫体壁,致幼虫死亡。

5.防治方法

蜂场应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避免潮湿,应时常加强蜂群通风,扩大巢门,尤其雨后应尽快使蜂箱干燥。对患病蜂群的巢脾和蜂箱消毒,撤出蜂群内所有患病严重的巢脾和发霉的蜜粉脾,淘汰或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患病蜂群喷喂优白净或抗白垩一号药物治疗,方法及用量均同白垩病。 (四) 蜜蜂慢性麻痹病

慢性蜜蜂麻痹病又叫瘫痪病、黑蜂病。是危害成年蜂的主要传染病,在我国春季和秋季大量死亡的成年蜜蜂中,有较

48

大部分是由慢性蜜蜂麻痹病引起的。 1.病原

为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该病毒寄生于成年蜜蜂的头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经节的细胞质内,在肠、上颚和咽腺内也含有此病毒。

2.症状

病蜂症状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为\大肚型\, 即病蜂腹部膨大,蜜囊内充满液体,内含大量病毒颗粒,身体和翅颤抖,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爬行或集中在巢脾框粱上、巢脾边缘和蜂箱底部,病蜂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另一种为“黑蜂型”,即病蜂身体瘦小,头部和腹部末端油光发亮,由于病蜂常常受到健康蜂的驱逐和拖咬,身体绒毛几乎脱落,翅常出现缺刻,身体和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不久衰竭死亡。在一群蜂内有时出现两种症状,但往往以一种症状为主,一般情况下,春季以\大肚型\为主,秋季以\黑蜂型\为主。

3.诊断方法 ①症状诊断

若发现蜂箱前和蜂群内有腹部膨大或身体瘦小,头部和腹部体色暗淡,身体颤抖的病蜂,即可初步诊断为慢性麻痹病。 ②样品送检

慢性蜜蜂麻痹病易与其他成年蜂病症状相混淆,不易确诊。要做出正确诊断,可将样品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通过血清学检验加以确诊。

4.流行特点 ①传播途径

试验查明,在患麻痹病蜂的蜜囊内含有病毒颗粒,如果按健康蜂的分食习惯,把整个蜜囊所容纳的病毒分给同伴时,则足以使数只蜜蜂受感染。此外,病蜂群中的花粉也含有大量慢性麻痹病病毒。因此,可以看出,麻痹病在蜂群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而在蜂群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 ②地理分布和危害

该病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从发病程度来看,一个地区,甚至一个蜂场发病情况差异也较大,重者每日每群死蜂数百至数千只,蜜蜂大量死亡,蜂群群势严重下降。有的造成整群蜂死亡,导致蜂场破产。发病轻微的病群,有时仅有少数病蜂出现,蜂群经转地后,遇到较好的蜜源条件,往往可以得到暂时自愈,但遇到适宜的发病条件时,病情仍会复发。因此,该病不仅直接影响蜂蜜和王浆的产量,降低收入,而且严重阻碍蜂群发展。 ③发病的季节特征

在北京地区4~5月份为麻痹病的春季发病高峰期,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4~21℃,相对湿度为45~50%;9~10月份为秋季发病高峰期,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4.5~19.5℃, 相对湿度为60~70%。

49

从全国来看,一年之中也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病高峰期, 发病时间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推迟。在我国南方麻痹病最早出现在l~2月份,而东北最早出现在5月份,江浙地区3月份开始出现病蜂,而在西北则于5~6月份开始出现病蜂。

6.防治方法

对慢性蜜蜂麻痹病的防治,目前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更换蜂王

对患病蜂群的蜂王,可选用由健康群培育的蜂王更换,以增强蜂群的繁殖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仍是目 前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杀灭和淘汰病蜂

采用换箱方法,将蜜蜂抖落,健康蜂迅速进入新蜂箱,而病蜂由于行动缓慢,留在后面,可集中收集将其杀死,以减少传染源。 ③补充营养饲料

对于患病蜂群可喂以奶粉、玉米粉、 黄豆粉,并配合多种维生素,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 ④药物防治 (1)升华硫:

升华硫对病蜂有驱杀作用,对患病蜂群每群每次用10克升华硫,撒在蜂路、框梁或箱底,可有效地控制麻 痹病的发展。 (2)抗蜂病毒一号:

本晶为黄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不溶于水、冷乙醇,稍溶于热乙醇,溶于二甲基亚砜。 试验证明该药对蜂安全,对慢性麻痹病病毒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对健康蜜蜂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五) 蜜蜂孢子虫病

蜜蜂孢子虫病又叫\微粒子病\,是蜜蜂的一种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欧美一些国家发生较普遍,在我国一 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东北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发病较普遍而且严重。患孢子虫病的蜜蜂寿命缩短,产蜜及产王浆能力明显下降。 1.病原

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孢子虫引起的,它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以蜜蜂体液为营养发育和繁殖,有二种生殖形态,即无性裂殖和孢子生殖。在蜜蜂体外以孢于形态存活,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小6~5.5微米X1.7~2.6微米。

孢子虫孢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蜜蜂的粪便中可存活2年;58℃温水中存活l0分钟,在4%甲醛溶液中能活1小时,用甲醛蒸气及冰乙酸蒸气处理1分钟就可将孢子虫杀死,在2%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仅能存活15分钟。在直射的阳光下,经15~32小时才能杀死孢子虫;在10%的漂白粉溶液里,需10~12小时才能杀死;而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只需10分钟就可将其杀死。

50

《蜜蜂养殖教案大全》不要积分 - 图文

由不良饲料引起蜜蜂下痢。晚秋喂越冬饲料时,对水过多,喂的时间较晚,蜜蜂尚未将饲料酿造成熟,蜂群即进入越冬期,蜜蜂吃了这种未成熟的蜜或结晶蜜;另一种情况是越冬蜜中含有甘露蜜,蜜蜂不易消化,加之巢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越冬环境不安静,外界气温不稳定,蜜蜂又不能外出排泄飞翔,而造成下痢病。2.症状蜜蜂下痢病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患病蜜蜂腹部膨大,肠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qx40bpy347hq710ei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