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
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
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
修模块的内容;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
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
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一、什么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
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案例]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小结】: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三、怎样学习《通用技术》?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四、技术源于什么
【导思】:技术是不是与生俱来?大家知道技术源于什么吗?
1)技术的萌芽阶段可追溯到 时代,人类使用带利刃的石
块切割兽肉,用兽骨制成了骨针等等,从而得出,技术最早源于 , 和 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导练】:许多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举例: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导思】:在现代汉语中,技术与科学经常一起出现,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人们常说“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等于技术吗?
【导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举例:
五、技术的发展历史
技术的发展史可以分
为 、 、 、 。
技术至少已经引起了3次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一次 14000年前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次 来自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其他许多重要机器的研制,以及第一批工厂的建立;
第三次 来自数10年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近10年来的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六、技术的影响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如:计算机,网络
【学法指导】: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
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
本节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技术,因而本节详细介绍了技术的来源,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的影响。希望同学们从总体上知道什么是技术。
第二节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发明和革新的基本概念;
(2)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3)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了解产品的所应用到的技术;
(2)增强法制观念,能自觉抵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维护技
术的正常发展。 【学习重点】:
(1)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与总结,从而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
明与革新”这一基本原理,从而加深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2)知道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发明与革新的关系;
(2)对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
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丰富内涵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读】:课本14页
【导思】:人类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 ,一种是 。 一、技术发明 【导读】:
1、集成电路的发明
美国硅谷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轰动世界的集成电路,最早就是在这里发明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经过精心研究,发现了半导体的电流放大原理,并发明了可代替电子管的晶体管。1958年,硅谷的一家公司发明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此后,许多科技人员进行了无数次应用技术实验、研制出了从装有1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到自身具有完整功能单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装有10万~100万个晶体管的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支新换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都离不开集成电路。 【讨论交流】:
通过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二、技术革新
【导读】:课本15页
【导思】:技术革新是技术创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技术革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技术革新都是立足于对原有技术加以 和 ,是技术创新的良好形式和途径。与技术发明一样,技术革新也是推动 进步的动力。 【问题思考】: 技术革新有哪些形式、才能用实例来说明吗? 三、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 【导思】: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对 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 ,是一种 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 的权利。
① 广义包括:著作
权、 、 、 、 、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程序著作权……
② 狭义包括: 、 、 。 2、什么是著作权
。
举
例: 。
3、什么是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在 的有效期内,对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的 、 和处分的权利。 【导练】:案例1.商标是先使用的受法律保护,还是注册的受法律保护?
[案情]某电视机厂甲厂生产的“菊花”牌电视机,质量优良,价格适中,售后服务好,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后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受聘于邻省一家生产“中意”牌电视机的工厂,担任了乙厂的技术副厂长,为扭转乙厂亏损落后的生产局面,乙厂一方面在技术上加大力度进行革新改造;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变产品名称打开销路。当得知甲厂的商标还未注册的情况下,便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菊花”牌商标。此后,产品销路大有好转。甲厂得知这一情况后,以该品牌是自己首先创出,先使用为由,要求乙厂停止使用该商标。而乙厂则认为该产标自己已经注册,是有商标专用权,要求甲厂停止使用。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通用技术教案必修1(广东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