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

作者:曾娜妮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 要:《基础乐理》是音乐学学科基础课程,任务是使初学者在获得音乐表现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观。现行乐理课的设置和教学是建立在“欧洲乐理”基础上,本文从“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方法论取向、研究手段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乐理;民族音乐学

“中国民族乐理”是《基础乐理》课程的一个分支,他同民族音乐学一样,在自己的研究方法中结合了音乐学与民族学二者的基本要素特征。最初提出在《基础乐理》课程中引入“中国民族乐理”思维的理论,是基于一部分民族音乐学家的对音乐描述的新的认识——强调应该从历史、社会、艺术三个重要角度,对音乐本体进行深度描述;强调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全方面进行观察、体验和描写。

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早期的音乐学者由于处在缺乏足够的乐理学术成果的年代,其研究工作是在西方乐理的基础上展开,侧重对乐音的时值、音高、谱例、调性的教学性描述,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使初学者在获得音乐表现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音乐学术研究与中外音乐交流在停滞十年以后突然解禁,音乐理论界进入了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199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有关中国民族乐理的专著——杜亚雄《中国民族乐理》出版,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引发众多学者的参与和争鸣。争鸣的热点有“音乐形态学研究”与“音乐作为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由此引出了《基础乐理》课程与中国音乐审美背景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时隔二十年的今天,由于民族音乐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环境与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音乐基础理论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的可行性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基础乐理》课程教师也意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思路和讨论范围已经很难用旧有的西洋乐理教学模式加以限定。如何在保留本民族音乐习惯前提下,发展适合本民族审美思维的音乐基础理论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使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比较性质的研究课题成为可能。于是,一些学者们基于“双视角”的文化立场,开始以中国学者的眼光,从学科发展史角度对“民族乐理”的学科理论、实践教学、理论方法的衍变脉络进行梳理。

1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方法论取向

“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民族乐理”思维引入《基础乐理》课程的研究作者:曾娜妮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摘要:《基础乐理》是音乐学学科基础课程,任务是使初学者在获得音乐表现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音乐审美观。现行乐理课的设置和教学是建立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nbi239xh5nd0e7n2yj9vfqx3d4pq0160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