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1.孟子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了美好生活作准备,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即生活”。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在动物界中也存在。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 2.谢弗勒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都把教育看做“一种活动”,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4.人与动物教育的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自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5.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6.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不仅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而且活动的对象也是人,这是一种“人—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养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再者,教育活动以一种特殊归训方式呈现,是在尊重生命,在发挥主题能动性的条件下使个体不断被社会同化,是自我实现创造性转会的典型方式,它不同于监狱等其他归训方式。 7.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8.教育的直接落脚点:身心发展以每个具体的人为直接目标。最终落脚点: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9.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抢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特性: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0.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在《终生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内涵:终身教育不排斥学校教育,也不等同于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职后教育,而是包括从摇篮到坟墓各种年龄的人以及各种形式的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

11.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认为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

12. 教育的三种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在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按照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教育社会,古代教育社会,现代教育社会。

13.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具有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社会教育是指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势的开放性。

14.原始教育的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15. 古代学校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段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势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16. 学校产生的条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7.我国最早的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西欧最早的是雅典时的弦琴学校。欧洲奴隶社会最具代表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18. 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势;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生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民主化的表现为教育的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

2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1. 普通教育学两大任务: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2.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只是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到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23.人类、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学记》和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专著是被称为“教学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师、课堂教学、教材的中心地位 24.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赖建立价值标准,他肯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能力,因此,以问答法启迪他人思想。问答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认为理念世界是完美的世界,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永不完美。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以类聚,类有类的本性。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服务于社会的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示范教育的先河;英国哲学家洛克《人类理智论》提出白板说。1826德国福禄培尔《人的教育》;1861斯宾塞《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并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美国哲学家杜威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26.人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写的教育学著作: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和1930年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孟宪承《教育概论》钱亦石《现代教育原理》

27.1956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1963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975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1972前苏联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1970法国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概念。1972埃德加·富尔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28.教育学在当代发展的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方法的实用性问题;多元方法的互补性问题;方法的协调性问题)

29.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类比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2.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3.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4.系统方法(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动态,综合性,最优化原则)5.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30.常用教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系,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上几乎完全相对应。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是有限度的)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政治因素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方向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培养合格公民,早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C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D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反作用:A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人力资本理论

5.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以来,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6.人力资本的概念: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

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C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反作用: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D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B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C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9.传统和新的教学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在何处 10.教育和文化存在着相互包含、相互作用、互为目的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

11.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文化;制度``;观念``;活动``;心理、行为形态文化

12.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A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B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C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D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文化的作用:A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4. 学校文化的特征: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B是一种 整合性较强的文化,是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仁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5.校园文化的概念: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种类: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

16.学校精神文化的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17. 学生文化的成因: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A具有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E生成性

1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的作用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B教育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滞后性,超前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1. 个人身心发展含义: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特殊性:a.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含义及代表人物:a.内发论者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b.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荀子、洛克、华生)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1.孟子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了美好生活作准备,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即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fc49ou8102tjb2ixwe3xy6q955i0014q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