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任务驱动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这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含义
任务型高考作文就是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1、 指令性。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2、 矛盾性。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想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3、 权衡性。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 辨析性。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5、 比较性。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解题思路
(1)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2)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3)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4)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四、示例:
1、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为例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1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立意
(1)体式驱动: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对象驱动:
①“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于事”—— 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②“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4)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
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 ①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②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 ③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 ④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 ⑤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参考立意: 小陈:小陈对父亲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很温暖。“举报背后亲情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理性尽孝”、“ 亲情的另类解读;这也是一种亲情;”等。 老陈: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敬畏法律,珍爱生命”;责任意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
警察:对交警严格执法,我们要点赞。但是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值得商榷,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注重人性化地执法。树立榜样的意义;树立榜样要把握度
2、下面以2017年全国卷11的作文题为例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
审题立意
(1)体式驱动: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思考,说明写论述类文章。 (2)内容驱动: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3)思维驱动: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感触,是读了六个名句,你思想上的领悟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写作思维应该是读名句,浮想联翩,有关的人和事历历在目,由此思考,有感悟、领会。
参考立意: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 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
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
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
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
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浩然将于2024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最近,他开始思考自己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在和家人朋友的探讨中,形成了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三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四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
请同样面临专业选择的你,给王浩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权衡和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