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命题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多选)(2012·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解析:选AD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A对;根据惯性定律可知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行星在圆周轨道上的运动是变速运动,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所以C错;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线运动,D对。
2.(2013·全国卷Ⅰ)下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 4 9 16 25 36 49 64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1 2 3 4 5 6 7 8 32 130 298 526 824 1 192 1 600 2 10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解析:选C 由题表可以看出第二列数据与第一列为二次方关系,而第三列数据与第一列在误差的范围内成正比关系,说明物体沿斜面通过的距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故选项C正确。
命题点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2013·全国卷Ⅱ)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解析:选C 设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ma+f,所以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C,选项C正确。
4.(多选)(2015·全国卷Ⅰ)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
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解析:选ACD 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2=。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f=ma1,mgsin θ-Ff=ma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
v0
t1
v1t1
v0+v1mv0-v1
,滑动摩擦力Ff=,而Ff=μFN=2t1g2t1
μmg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C正确;由v-t图像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正确。
5.(2014·全国卷Ⅰ)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 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
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5
解析: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0,安全距离为x,反应时间为t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ma0①
v02
x=v0t0+②
2a0
式中,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2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μ0③
5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④
v2
x=vt0+⑤
2a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20 m/s(或72 km/h)。⑥
答案:20 m/s(或72 km/h)
命题点三: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6.(2011·全国卷)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
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开始阶段两物体一起做加速运动,有 F=(m1+m2)a,即a=
Fm1+m2
,两物体
加速度相同且与时间成正比。当两物体间的摩擦力达到μm2g后,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对m2有F-f=ma2,在相对滑动之前f逐渐增大,相对滑动后f=μm2g 不再变化,a2=F-f,故m2
μm2g其图像斜率增大;而对m1 ,在发生相对滑动后,有μm2g=m1a1,故a1=为定值。故
m1
A选项正确。
7.(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3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C.15
B.10 D.18
解析:选BC 设该列车厢与P相连的部分为P部分,与Q相连的部分为Q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节,Q部分为n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当加速度为a时,对Q有F=n1ma;当22
加速度为a时,对P有F=(n-n1)m·a,联立得2n=5n1。当n1=2,n1=4,n1=6时,n33=5,n=10,n=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C正确。
8.(2013·全国卷Ⅱ)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析:(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a1=①
2
v1
t1
v0-v1
a2=②
t1
式中v0=5 m/s、v1=1 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③ μ1mg+2μ2mg=ma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⑤ μ2=0.30。⑥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⑦
2μ2mg-Ff=ma2′⑧
假设Ff<μ1mg,则a1′=a2′;
由⑤⑥⑦⑧式得F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故Ff=μ1mg⑨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等于a1;物块的v-t图像如图中点画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x1
v12
=2×⑩
2a1
v0+v1v12
x2=t1+?
22a2′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x=x2-x1?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式得x=1.125 m。 答案:(1)0.20 0.30 (2)1.125 m
9.(2015·全国卷Ⅱ)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3
倾角为θ=37°(sin 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
5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
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
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求:
(1)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解析:(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2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