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经济学说史word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

? 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加强分工,扩大市场。中国有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气

候是各种各样的,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物产,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可以内向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拓广大的国内市场; ? 中国经济也不能单纯地闭关自守,而应该对外开放,同外国进行广泛的自由贸易,不仅要开拓

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寻找本国的比较优势。

? “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

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通过更广泛的航行,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用各种机械的使用术和建筑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上其他各种改良。”“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结果。”

一、斯密的时代背景

斯密生活在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而产业革命刚刚开始。此时,英国已是一个工业园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英国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此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进一步确定和巩固,有待于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和大机器生产的普遍建立。然而资本主义积累却有着许多障碍需要扫除:

首先,当时占据首位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基础太狭窄,劳动生产率不高,剩余价值的榨取有限。因此,历史迫切提出要用机械来代替手工业的任务;

其次,若干陈旧立法的限制。这些法令、制度是适应封建社会的要求的,因而束缚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妨碍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

最后,保护关税的阻挠。 二、斯密的生平

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后来又到牛津的巴黎奥学院学习道德与政治科学、语言学。后来返回他母亲家中自学2年。之后在爱丁堡作了些关于修辞学和文学的演讲。1751年,被评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和道德哲学教授,这一职位斯密干了将近12年。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辞去教授职位后,担任查尔斯·汤森德继子的家庭教师。1776年的《国富论》是在10年前在法国开始创作的。

三、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

《富国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一部划时代著作。它汇集和大大发展了自配第以后一个多世纪的经济思想的优秀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富国论》共有5 篇32章,主题研究国民财富如何能够增长的问题。斯密认为,这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第二、从事生产劳动人数的增加。全书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的说明和论证而展开的。

研究方法:二元论:一方面使用内在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心理学;另一方面又使用外在分析方法,只把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中。

★《国富论》的结构

1776年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加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本篇一开始就分析了作为增进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之一的分工,随后分析了交换、货币和交换价值,论述了产品的分配,即工资、利润和地租。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讨论的主题是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二个积极因素--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特别强调了不断积累资本与合理利用资本的极端重要性。

第三篇题为《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对近世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考察和总结。

第四篇题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的最早的理论概括。

第五篇题为《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属于财政学问题,分析和论述了国家的支出、收入和公债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财政史上著名的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四大税收原则,研究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发展的影响。

(一)分工和交换理论

斯密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

1、对分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的作用作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 2、接着又分析交换以及交换与分工的关系。

3、分工程度的高低要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与市场范围大小相联系的是交通运输条件。 ★分工理论

分工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叙述的起点。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和方法:

第一,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

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人把全部注意力倾向于一种简单事物上,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简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斯密还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的分工。 ★交换理论

分工要受市场的限制,也就是说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斯密认为由于人的利己本性,产生一种“交换倾向”,所以交换是人类所共有和特有的属性,而分工也就是人类这种自然的、永恒的本性的产物。交换和分工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利已的需要。分工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甚至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商业的社会。

(二)货币理论

1、先探讨了货币的起源。在交换中,一物的“相对价值”很多,货币便是由于人们为了从中寻求一种便于记忆的作为“共同衡量标准”的物品的结果。

2、详细考察了货币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3、对货币的职能作了详尽的分析。 ★货币理论

他从商品种类的增多,交换的困难出发论证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斯密认为货币是商品,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着一定的劳动量,也具有价值。货币有两种职能: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又是价值尺度。斯密还探讨过货币流通量以及纸币流通的规律性问题。

(三)价值理论

1、最先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使用价值是指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指人们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价值论

什么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劳动是二重的:既是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又是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后支配的劳动:“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种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以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真正价值,等于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一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2、交换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斯密从分工、交换出发,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即确认一切商品价值时,却提出了自相矛盾的价值规定: 第一、他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为进一步明确商品价值的劳动数量,斯密还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认为它们在同样单位时间内所支出的劳动量是不相等的。但斯密有时又把决定商品价值的耗费劳动作了主观的解释,认为它是劳动者对自己安乐、自由与幸福的牺牲,

劳动量的大小,则取决于这种主观牺牲程度的大小,而不是取决于客观的所耗劳动时间的多少。斯密的这种观点后来被视为劳动“负效用”的理论根据。其实斯密只是想对商品经济中的不等劳动均等化作出说明。

第二、斯密认为,商品价值是由这个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他看来,商品价值由耗费劳动决定的观点,只适用于资本积累以前的初期的野蛮社会,即简单商品生产的情况。那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与该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是相等的。但是那以后,这两个劳动量就不相等了。价值已不再由耗费劳动决定,而由购买劳动决定,资本家出卖商品所换回的劳动量,除了用作支付工人工资部分(他认为,这部分就代表了劳动者在生产中所耗的劳动量)外,还包含有地租和利润,于是商品价值就不再由劳动决定,而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来决定了。

★斯密的教条

5) 商品价值的表现,斯密认为有三种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表现为另一种商品,可以表现为一定量他人劳动,也可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

6) 斯密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他感到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之间有矛盾,特别是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二者量的不等,便抛弃了劳动价值论转为收入构成价值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已经不是惟一决定价值的因素了,借助劳动、土地和资本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价值不仅包括劳动的报酬,而且也包括资本和土地的报酬。所以,一旦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资本,以及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商品的价值本身就转换为一种生产成本理论。

8) 工人-工资;资本-利润(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又是资本的报酬);土地-地租(地租是工人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

(四)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斯密从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自然价格的概念,并认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并不一定相符。

自然价格是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或平均率相一致的价格,因而实际是指与由收入决定的价值相一致的生产价格。市场价格是指市场上实际的售卖价格。 ? 价格论

1) 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他所处理的市场关系是一个自由竞争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

2) 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品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

3)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 ? 工资理论

1)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斯密认为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自然价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2) 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斯密提出工资额至少应等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3) 斯密在考察工资数额即劳动市场价格变动时还分析了人口的增减与国民财富增减的关系。他认为财富增长造成工资上涨,劳动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加;反之,财富缩减时工资下降,人民生活就贫困,人口减少。

4) 斯密提出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首先把消费资料分为必需品与奢侈品,然后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由奢侈品变为必需品的物品归于生活必需品。

5) “效率工资” ? 利润理论

1) 斯密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资本的出现而出现的。

2) 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了工资以后的余额;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资本家生活费用的正当来源。

3)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4) 利润变动的趋势同工资变动的趋势完全相反,随着资本的积累,社会财富的增加,利润必然日益下降。

5) 竞争 ? 地租理论

地租是工人劳动所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另一方面又认为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地租是土地生产物价格超过农业资本家普通利润以上的余额。

斯密没有专门研究级差地租问题,但他已经知道级差地租是由耕地的丰度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两个条件引起的。

四、 资本积累学说

斯密把资本看作是增加生产劳动从而增加资本主义财富最重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一)资本的性质。斯密首先认为。资本是能够用以取得利润的积累;其次他又认为,资本是用于继续生产的过去劳动积累,即生产资料。

(二)资本的分类。斯密从自己的资本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积累的观点出发,以其提供收入或利润的方式之不同,

★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大类。

(1)固定资本,是指那些不必经过流通,不必更换主人就能提供收入或利润的资本。一是企业中使用的机械和工具;二是经营企业必要的建筑物;三是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土地改良费;四是指社会上一切人学习所得的才能。

(2)流动资本,是指那些依靠不断流通、交换,不断更换主人才能提供利润的资本。流动资本也分为四项:一是货币;二是粮食及其他食物用品;三是制造衣服、家具、房屋之类的材料;四是已经制造但尚滞留在生产者或商人手中的待售品。

(三)资本的积累。斯密把资本的积累的方法,归结于节俭。他认为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

五、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劳动,凡是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生产劳动;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称之为非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仅提供个人服务,不能生产价值和任何物品的劳动。 生产劳动部门包括农业、制造业、批发商业、零售商业;除此之外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都是非生产性劳动。

斯密主张节俭以积累资本,主张减少非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

六、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

“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够比在真正出于本

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他认为政府是个没有效率的管理人,因为它的一些工作人员是疏忽而浪费的,对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感到兴趣,徒耗公币而已。他感叹地说,如果土地的管理交给政府,将得不到现有产量的四分之一。

他认为垄断的消极作用有二:

一是“独占乃是良好经营的大敌。”而出色的经营必然来自“自由和普遍的竞争。”因为“自由和普遍的竞争,势必驱使各个人,为了自己而采用良好的经营方法。”

二是独占违反了资本流向的自然驱使,使资本时而流向享有独占收入的特殊贸易,时而又限制这种贸易,其结果将破坏国家一切产业部门的自然均衡。

★国家的职能

按照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共设施。”

★斯密提出了四项收税原则:

第一、公平。即一国国民都有必须按照各自的收入的比例纳税,负担要公平;

第二、确定。即纳税数目、日期、方法都必须明确,人人清楚,不得随意变更,以免税吏弊; 第三、便利。即纳税方法、日期都有要给纳税者以最大便利;

第四、经济。即要使国民缴纳的税额尽量全部归入国库,减少税收费用,避免困扰人民。 在公债方面,斯密认为。这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必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公债除因战争不得已而为之外,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他指责公债制度是“有害的举债制度”。

斯密有一整套的财政赋税的理论和政策,它构成了自己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以后的资产阶级财政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好处。每个人把自己的劳动用来生产他最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他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花费最少,比他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有利。

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都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会更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

经济学说史word版

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加强分工,扩大市场。中国有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气候是各种各样的,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物产,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可以内向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拓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也不能单纯地闭关自守,而应该对外开放,同外国进行广泛的自由贸易,不仅要开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6gh4oh759f98j84o2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