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常进 刘建滨 黄锋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235-01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的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的特点,CT12例,MRI7例。同时行CT和MRI5例。结果:14例FNH病灶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 CT平扫高密度2例,等密度3例,略低密度7例,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减低,强化程度10例高于正常肝实质,2例稍低于正常肝实质。3例中央低密度疤痕区轻度强化。平衡期3例病灶内中心瘢痕区强化明显。7例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均呈明显强化,门脉及平衡期呈稍高或等信号,2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强化。结论: CT与MRI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CT和MRI 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肝细胞良性结节,属于肿瘤样病变。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无明确关系。一般无症状。常因体检或其它疾病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FNH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FNH发展慢,不发生癌变,也不发生出血[1]。临床上认为该病不需要治疗。因此,熟悉FNH的影像学特性并做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的14例病人的CT或MRI特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4例、女10例,年龄24~54岁。平均40岁。12例为健康体检发现,2例为上腹部不适经B超检查发现。14例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均阴性,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均正常。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12例,MR|检查7例。其中5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CT检查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机,层厚5mm,间距5 mm,250~350 mA,120 kv,螺距为l。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或碘必乐)80—100ml(1.5 ml/kg),从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2~3 ml/s。动脉期25 s左右开始扫描,门脉期55~65 s。静脉期150 s。MR检查采用西门子3.0 T超导型双梯度扫描仪,体部阵列线圈,取头先进的仰卧位。7例MRI病人均先行T1wI和T2WI平扫,以上两个序列均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增强扫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3D-VlBE序列,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用量30ml,以2ml/S速率从肘静脉注入,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ml将对比剂冲入上腔静脉。按照设计好的序列来控制扫描的起始。分别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等多期图像。 2 结 果
2.1 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14例FNH中均为孤立性,位于肝右叶后段1例,肝右叶前段3例,肝左叶外侧段8例,肝左叶内侧段2例。全部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2~8 cm,平均4.0cm。
2.2 CT表现:12例CT平扫3例呈等密度,2例高密度,7例呈稍低密度,3例病灶内见中心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较均匀,边界清晰。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减低,强化程度10例高于正常肝实质,2例稍低于正常肝实质。3例中央低密度疤痕区轻度强化。平衡期3例病灶内中心瘢痕区强化明显。
2.3 MRI表现:7例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 2例病灶内见更长Tl长T2信号的中央瘢痕。7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中央瘢痕均未见强化改变;门脉期及延时期病灶增强稍减低,呈高信号,2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 3 讨 论
1 FNH的临床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良性瘤样病变,病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一50岁多见,多见于青年女性,与 口服避孕药无关。常因体检或其它疾病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组病例中12例无明显症状,均为健康体检发现。2例因上腹部不适B超检查发现。FNH自发性破裂及腹腔出血少见
[2]。FNH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AFP
及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均在正常范围。
2 FNH的CT与MRI FNH多发生在肝脏的游离缘,一般单发,病变较大时可形成一肿块突出肝表面,邻近肝组织及血管受压,但无包膜形成。FNH在CT平扫可以表现为高、等及低密度,部分病例中央见更低密度灶,病理为瘢痕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除瘢痕组织外病变均匀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实质而接近同层腹主动脉
[3],测量CT
值可予鉴别。病灶周围或病灶中央瘢痕见迂曲增粗畸形血管。而在门脉期病灶呈等或略高密度、略低密度改变,延迟期病灶呈等或略低密度;中央瘢痕在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而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本组CT扫描12例中,9例动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3例动脉期中央瘢痕部分无强化,其余部分均匀强化。门脉期12个病灶中除瘢痕部分轻度强化,其余部分强化程度减低,强化程度10例高于正常肝实质,2例稍低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3个病灶瘢痕部分均明显强化。由此可见,在动态三期扫描上出现中央瘢痕延迟强化为FNH最重要的影像学特征
[4]。文献
[5]报道FNH的典型MRI表现是:T1WI呈等、低信号,瘢痕为
更低信号;T2WI病灶呈等、高信号,瘢痕为更高信号。病灶呈等Tl等T2信号的病理基础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FNH结节内肝细胞排列相对紧密,纤维间隔较窄,未见细胞异型性。本组7病灶均为长T1、长T2改变。中心或偏心纤维瘢痕表现为更长Tl长T2信号,与瘢痕组织中含有慢血流的血管、扩张的胆管和炎症细胞侵润及水肿有关
[5]。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
化,瘢痕无明显强化;门脉及延迟期病灶呈等、略高信号,瘢痕逐渐强化。本组7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除瘢痕外均明显强化,其中2例显示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的特征性表现。Miyayama S等研究发现FNH的血供主要来源于中央瘢痕内的小动脉,缺乏毛细血管床,血流方向为离心状。国外文献报道中央瘢痕由纤维结缔组织、炎性细胞侵润、小胆管增生及异构的血管等结构组成,延迟3-5min扫描,由于对比剂滞留其内,所以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与本组资料一致。FNH的CT、MRI增强典型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增强特点呈“快进慢出”及中央瘢痕组织延迟增强。
3 鉴别诊断 对于部分不典型CT或MRI病例,应与肝脏其它富血供肿瘤鉴别。(1)肝细胞腺瘤:多发生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肝腺瘤有自发破裂出血的倾向,可出现腹痛及出血性休克,且肝腺瘤可以恶变,因此临床上多主张手术。肝腺瘤通常发生在无肝硬化的基础上,好发于右肝多单发,边界清楚,有包膜。肝腺瘤为富血供肿瘤,在动态增强上与FNH相仿,但缺乏FNH中央瘢痕;鉴别主要是依据病史,包膜及中央瘢痕。(2)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一般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基础上,在动态双期增强扫描上,肝细胞癌在动脉期上强化稍高于正常肝
[6,7],与FNH的明显高于正常肝不同,门静脉期则下降到低于同层正常
肝,呈“快进快出”改变,与FNH的等于或稍高于同层正常肝不同,且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时有假包膜,引起的“晕圈征”,鉴别上不难;但在一些不典型乏血供及无中央瘢痕的FN H与小肝癌鉴别有时就比较难,一般小肝癌都有坏死灶,不能鉴别时可以结合AFP,或行MRI检查;肝细胞癌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而FNH则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 (3)肝海绵状血管瘤:CT增强扫描肝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向中心扩展,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而稍近似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范围扩大。延时扫描呈等密度充填趋势。强化方式与FNH明显不同。MRI扫描T2WI序列,FNH呈略高或等信号,反映的是F N H由正常肝细胞构成,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呈明显高信号,呈“灯泡征”。
由于FNH很少破裂出血,未见恶变病例报道,可密切随访,暂不行手术治疗。螺旋CT及MRI平扫加动态双期扫描能正确反映FN H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从而降低了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 第2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903- [2] Christoper DMF,周庚寅。刘洪琪,等.肿瘤组织病理诊断[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