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南和县实验中学 郭云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中水物态

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 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 【进行新课】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教学设计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

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满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

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依据教学需要,亦可以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外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

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

二、测量温度

师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

生1: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

生2: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

生3: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 生4: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归纳: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

三、摄氏温度

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摄氏温度”,并进行讲解。

摄氏温度(多媒体课件)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0.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

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归纳:温度计的使用归则:

1、温度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器壁。

2、温度计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拓展: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师 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多媒体课件):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

且在感温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感温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

2、测体温时,感温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感温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南和县实验中学郭云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l51r4udqk55t2h95x553fre38hi55011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