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公共部门工作要求所造成的损耗,这在一定程度是由于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对再教育再学习的投资不够而引起的。 6、(1)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 (2)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4)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7、(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能够直接转让和买卖,只能被出租,或转让使用权;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都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受其个人偏好的影响;
(3)一个人可能拥有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但其总量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一个人所具有的非互补的人力资本也不能同时使用;
(4)人力资本的形成一般是在消费领域,当然有时也在生产领域;
(5)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涵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8、(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9、(1)维持政治稳定; (2)促进行政发展;
(3)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科学化; (5)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10、(1)确立目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要依照组织战略目标来确立,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目标可包括定量的目标和定性的目标。
(2)收集信息。充分适用的信息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收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一是要了解组织所处的基本环境,把握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二是要了解外在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等相关因素。三是要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需与利用情况,包括现有员工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在收集组织内外环境方面的信息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对人力资源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把握环境的主要方面,不可细大不捐,轻重不分。
(3)进行供给和需求预测。这是人力资源规划中较为关键的工作。在所搜集的人力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供给需求预测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人力资源总体需求预测;二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人力资源的总体供给预测;三是分析组织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
(4)制定并实施规划。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紧密相联。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对组织人力资源前景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还要将未来发展与管理现实联系起来,将人力资源规划转化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
(5)评估和反馈。人力资源规划在实际人事管理活动中运行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这一切都要依赖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反馈。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将人力资源总规划与各项业务计划的实施结果和影响,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和判定,并及时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
11、(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 (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 (3)以人为本、以能为本; (4)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5)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12、(1)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3)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4)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还有利于解决公职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如长期两地分居、上班路途遥远等,体现组织对公职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具有稳定公职人员队伍的作用。 13、(1)用人所长的原则; (2)人事相宜的原则; (3)依法流动的原则;
(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4、(1)工作标识; (2)工作目的; (3)工作职责; (4)工作权限; (5)绩效标准; (6)工作环境。 15、(1)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获取工作有助于塑造和推广组织形象; (3)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有效性影响组织人员的流动率; (4)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影响到人事管理费用。 16、(1)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制度老化; (2)福利待遇差距大,标准悬殊; (3)福利形式过于社会化; (4)福利资金提取和使用混乱,“小金库”盛行,滥发补贴和实物的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监督。 17、(1)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机; (2)改进培训项目设计环节;
(3)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4)积极而有效地沟通。 18、(1)激励可以凝聚人心;
(2)激励可以引导、规范的行为;
(3)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4)激励可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挖掘人的潜能; (5)激励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6)激励可以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19、(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 (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 20、(1)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西方国家的立法比较严格,务必做到一切行为皆有法律作为依据和保障。最直接的对公职人员的监控来自行政法规的规定,如美国1911年颁布的《从政道德法》、《廉政法》等,大量的法规和条例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具体的公职人员行为规范。
(2)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也就缺乏权威性,就很难避免“失监”、“弱监”、“虚监”现象的发生,权力发生错位也就在所难免了。由于,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高,独立性强,不依附于被监督与约束的主体,西方国家往往可以排除干扰因素有效的进行监控。
(3)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从监督约束的运行看,西方将约束与监督机制与个人利益、个人行为挂钩,通过对个人利益的约束来控制公共部门人员的行为。西方国家通过公职人员因损害公共利益将丧失其个人利益的相应规范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例如通过扣除或取消养老金公积金的办法来限制公务员的违纪行为。 21、(1) 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1)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2)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3)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五、论述题 1、(1)管理者成为业绩考核的中坚推动力量。公共部门的各级管理者应作为业绩改善和提高的有效推动者,而不仅仅是员工业绩和能力的评定者。绩效评估是主管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双向交互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工作沟通,考评者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评者,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考评者随时对被考评者进行指导、帮助和观察,收集考评信息,通过实施可控的工作过程从而使考评结果可靠,令人信服。因此,绩效评估必须得到各级管理者的有效支持和认同,不然结果肯定是白费力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要执行人是各级主管而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只有各级管理者的中坚力量得以发挥,绩效评估的思想才能深入员工心中,受到重视与接纳。
(2)目标管理与行为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好业绩评估的监督职能与引导职能。目标管理能够指导和监控员工的行为,使其把时间和精力最大程度地投入到主要的组织目标上。目标越具体,越具有挑战性,反馈越及时,奖励越明确,员工表现就越好。行为评价通过列出具操作性的行为指标,便于主管观察员工的行为并作出评价,也便于公共部门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内部寻找适合的行为案例,使公共部门最终实现形成一支高效能工作团队的管理目标。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业绩评估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组织的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架构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绩效评估也要成为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组织应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筑整个人
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评估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具体的措施包括:及时的目标跟进与绩效辅导、评估后能给予相应的奖惩或改进监督、建立员工的投诉渠道和将评估结果运用到培训中去等等。如果这些措施不完备,业绩评估效果就无法保证。 (4)要注意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运用业绩评估不是赶时髦,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查和评定组织员工对职位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从而促进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一些公共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估时,盲目运用所谓新兴的绩效评估方法,结果导致评估失灵。“平衡记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等绩效评估方法固然有其先进性,但对于你的单位来说并不一定具有适用性。如果一知半解,盲目引入,有时未获其利,可能反受其害。任何绩效评估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最好的绩效评价工具,只有最适合你组织的工具。简单实用或复杂科学,严厉或宽松,非正式的考核方式或系统性的考核方式,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不同阶段的组织要选用不同的方式。困此,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选择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法,方为明智之举。 (5)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合理性。绩效评估标准是对员工绩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的准则。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要充分考虑标准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考核标准要全面。要保证重要的评价指标没有遗漏,公共部门制定的各种考核标准要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二是标准之间要协调。各种不同标准之间在相关质的规定性方面要衔接一致,不能相互冲突。三是关键标准要联贯。特别是关键绩效指标(KPI)应有一定的联贯性,否则不仅于不利于考评工作的开展,而且可能导致员工奋斗目标的困惑。四是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只有科学合理的量度方法,才能让员工相信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和可行性。倘若绩效量度的内容过于笼统,量度的方法不明确,员工完全有理由认为考核结果是由考核者主观臆断而作出的判定,无任何客观标准和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形式上“走过场”,从而产生不满和抵抗情绪。
(6)要注意评估过程的完整性。完整的绩效评估过程包括事前沟通,制订考核标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分析、评定,反馈、控制等五个阶段。而我们的人力资源主管们通常忽视了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两个重要过程。尽管人事部门把绩效评估系统和政策设计得比较完美,但如果事前没有和部门主管进行有效的沟通,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认同,结果肯定是白费劲。要知道绩效评估的主要执行人是各部门直接主管,而不是人事部门。绩效评估的结果是必须让员工知道的,这就是绩效评估的反馈。如果企业做了绩效评估后,却不让员工知道评估的结果,而只作为企业对员工的奖赏或其他的决定,那么这种做法就不能发挥绩效评估的应有目的,从而使得绩效评估工作前功尽弃。
2、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目的是使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争取主动,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合理地确定组织目标,了解现状,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认清人力资源的潜力和问题。
(1)确立目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要依照组织战略目标来确立,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目标可包括定量的目标和定性的目标。前者如员工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人力总成本、基层员工所占比例等一些结构性或有确定性指标的目标。后者包括工作满意度、员工成熟度、员工岗位的适合度、领导者素质与形象的提升程度、组织效能的提升程度、组织文化等不易量化的目标。
(2)收集信息。充分适用的信息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收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一是要了解组织所处的基本环境,把握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组织的基本环境因素包括公共组织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趋势。二是要了解外在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市场供给与需求状况,人口与教育的社会状况,劳动力职业观、择业心理等相关因素。三是要了解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需与利用情况,包括现有员工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知识、经验、能力、潜力、兴趣、需求、绩效、培训、流动以及人力
资源结构、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等。在收集组织内外环境方面的信息时,要尽可能地把握对人力资源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把握环境的主要方面,不可细大不捐,轻重不分。 (3)进行供给和需求预测。这一阶段的工作技术性较强,也是人力资源规划中较为关键的工作。在所搜集的人力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供给需求预测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人力资源总体需求预测;二是一定时期内社会人力资源的总体供给预测;三是分析组织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平衡状况。预测可采用主观经验判断和各种统计方法及预测模型,并与所实施或假定的人力资源政策相关,它对组织的管理风格和传统往往会发生重大影响。
(4)制定并实施规划。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紧密相联。通常组织要形成人力资源总体战略,根据人力资源总体战略制定总体规划,再制定各项具体业务计划及相应的人事政策,以便各部门执行。规划的制定要全面考虑,保持各项计划和政策的一致性。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对组织人力资源前景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还要将未来发展与管理现实联系起来,将人力资源规划转化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公共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权力和资源,将人力资源规划融入日常的人事管理活动之中,指导人事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确保规划内容得到有效落实,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5)评估和反馈。人力资源规划在实际人事管理活动中运行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这一切都要依赖于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和反馈。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将人力资源总规划与各项业务计划的实施结果和影响,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和判定,并及时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人力资源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是否得到实现,实现值与期望值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公共部门总体发展的目标要求,在人力资源的总体结构上是否与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需求相一致;人力资源规划是否能弥补现有人力资源不足,解决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规划是否能促进公共部门工作绩效的提高,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人力资源规划是否能满足预算额度的要求,是否能长期推行;人力资源提供的各种人才发展路径是否经济合理,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是否可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以降低录用培训成本;人力资源规划给社会带来何种影响或效益,是否有利于社会优秀人才的成长。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评估可以采取定期报告执行进展的形式,通过定期的报告和检查,确保所有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到位,并且方案执行的初期成效和预测的情况是一致的。由于组织内外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组织战略目标不断变化,也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的不断变更,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应滚动实施,不断修正。通常人们只注重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而忽略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与反馈工作。实际上,通过评估和反馈可明确规划的有效性,及时发现规划中的缺陷与不足,不断改进和发展规划,调整由环境变迁带来的不适应。 3、(1)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而企业只需对领导者利益、企业自身利益负责就够了。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政治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考虑的不是政治回应性与社会公平,而是经济生活中的交换与回报,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考虑的是谁进入企业的这些职位将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听命于领导者,领导者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任命与使用,对员工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分析获得,并通过职位说明书及培训计划等充分展现出来,录用和解雇员工时较少考虑外部压力,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对缺失。企业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