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第 册 第 一 章(单元) 第 二 节,共 5 课时 课题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技能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之间的关系。 组织过程: [引入] 复习C + O2 ==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讲解]可以表示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这是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表示的。由于原子、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微观粒子。另外,我们也可以说12g的碳和32g氧气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这是从宏观物质的角度,当然也可以说可称量的物质的角度。 [提问]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同一条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那么,对于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同学们翻开课本P11,阅读第1自然段。 [学生]阅读P11 第1自然段 [板书] §1.2.1 物质的量 [讲述]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符号:n;单位为摩尔(mol)。 [板书]1、符号:n;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PPT]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PPT]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2、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为摩尔,简称摩,不要将两者混淆。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要说成“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 3、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 4、使用mol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具体的微粒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微粒的名称能用化学式表示,即微粒的名称与化学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举] 2mol H、1mol H2、1.5mol NaOH、1mol OH-、1mol e- [讲解]我们来看这5个例子,所列举的5种粒子,它们都是用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来表示,所以,它们均可以使用mol作单位。再来看,它们指明的粒子依次氢原子、氢分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特定组合、氢氧根离子、电子。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铁的物质的量为1.5mol。 [讲解]下面再来看这3个例子,它们都是用粒子的名称来描述。但我们知道氧气就是一种分子,它可以用化学式O2来表示,所以可以用mol作单位;而铁是一种原子,它可以用化学式Fe来表示,所以这两者都可以用mol作单位。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讲解]有些同学说,氢的符号为H,但要注意,H代表的是氢原子,所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氢是元素的名称,而不是粒子的名称,它指代的粒子种类可以是氢原子、氢分子或是氢离子,因此粒子的种类不明确,故不能用mol作单位。 不正确。小米是一种宏观物质,而不是微观粒子,故不能用mol作单位。 [过渡]我们强调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那么到底用多少个粒子作为一个集合体是最为合适呢? [学生]阅读课本P11 第三自然段 [PPT](课本P11第三自然段)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讲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住6.02×1023这个数值,下面,我们来一道计算题。算出12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PPT]12g C中含有多少个碳原子?m(C)=1.993×10-23g [学生]计算 [讲解]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在这里,粒子集合体和粒子是一个对应关系。例如,1mol 氧气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就不能说成氧原子,因为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举例&PPT]1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5mol H2SO4中约含有1.5×6.02×1023个硫酸分子。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0.5mol NaOH中约含有0.5×6.02×1023个Na+。 … n mol 某种粒子集合体中所含有的微粒数约为n×6.02×1023个 [学生探究]现在,我们以N表示粒子数(微粒数),写出物质的量(n)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式。 [分析]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n?N,由23?16.02?10mol于物质的量(n)的单位为mol,因此要在6.02×1023后加上单位mol-1,我们把这个带单位的数值称之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所以物质的量(n)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为n=N/NA。 [板书]2、公式:n=N/NA [讲解]这条公式的注意事项: 1、n、N两个量,已知任意一项就可求另外一项; 2、该公式适用于气态、液态、固态物质。 [练习&PPT]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 (1)、2mol O2中约含有 个氧分子, 个氧原子。 (2)、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 (3)、1个NH3含有 个电子,在0.5mol NH3中约含有 个电子。 (4)、0.2mol Ba(OH)2中含有 mol钡离子, mol氢氧根离子。 [生答](1)、1.204×1024 2.408×1024 (2)、2mol (3)、10 3.01×1024 (4)、0.2 0.4 [过渡&PPT]下面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n)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我们回到课本P11第三自然段国际上规定这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0.012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根据刚学习的n=N/NA,也就是0.012kg 12C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换句话说,1mol 12C的质量为12g。那么其他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尝试从图中找出物质的量(n)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 [PPT] (加上各物质的式量) [阅读]P12图1-12下面的自然段。结合图中的信息去理解课本的结论。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精品文档在线编辑
[学生归纳、回答]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讲解&PPT]在化学上,我们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摩尔质量(M)。(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它的定义、符号和单位)(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单位g/mol。(3)数值上等于对应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原子团的式量。 [板书]3、摩尔质量(M),单位:g/mol [举例]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Mg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所以Mg的摩尔质量是24 g/mol; K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所以KCl摩尔质量是74.5 g/mol; CO32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是60,所以CO32摩尔质量是60 g/mol。(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单位是g/mol。 [提问]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 [学生探究]物质的量(n)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 [分析]由摩尔质量的定义可知物质的量(n)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n=m/M [板书] n=m/M [讲解]使用该公式的注意事项: 1、n、m两量,已知任意一项就可求另外一项; 2、公式中, n、m、M所指物质必须是对应的; 3、该公式适用于气态、液态、固态物质。 [练习]P13的学与问 [练习&PPT] (1)、0.01mol某物质A,其质量为1.06g,则A的相对质量为 ,摩尔质量为 。 (2)、1.5mol H2SO4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氧原子的质量为 。 (3)、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生答] (1)、106 106g/mol (2)、6mol 96g (3)、5:4 5:4 5:6 [探究]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探究一下物质的量(n)、微粒数(N)、阿伏伽德罗常数(NA)、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分析]从黑板上知,n=N/NA=m/M。所以,如果已知某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求出这种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是多少。由此可见,物质的量是连接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的一座桥梁。 设问过程: 1、 指出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的意义。 更多好内容为您奉上
--
1.2.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