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从何而来?
东西必然有另一个东西造成的,如果只是这样的产生疑,只不过是把问题在向后拖延罢了
天底下当然有一些问题是每个人感兴趣的。而这门课程正好与这些问题有关。
人不能只靠面包过日子,当然每个人都需要食物,都想需要爱与关怀之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都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我不希望在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将这个世界视作理所当然的人。 “神话” P22 P26
万物是否起源于某一种物质?
“感官幻想”,我们感觉使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误解
这种意识让我们对自己的理性产生了误解,与我们的理智不符。 这里坚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的理智是这世间一切知识的来源。
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中涉水两次。当第二次在河中涉水是,无论是我还是河水,都已经与以前不同了。
人类的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单世上有一件“0普遍的理性”在指导着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普遍理性”和“普遍法则”是每一个人具备的,而且称之为行事准则。 要坦白说出这种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意味着要驳斥人们所亲眼看到的种种自然界的变化,一定有很多人取笑他。 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东西只有原子与虚空。
----德莫克里特斯
对发现新事物法则比当波斯的国王更有兴趣。
命运:算命者试图预测的事实上极不可预测的事物。因为“算命仙”看到的非常模糊,所以你非常困难去反驳他们。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明白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 是否有人天生害羞 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内心
真正的知识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来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内心生出的知识,才能真正使人拥有智慧。
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对生命和世界一无所知,并对自己贫乏的知识感到
懊恼。这点非常重要。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知善者必能行善。 ---苏格拉底 P80 P90
我是王飚,一个小学生,不错,现在正在读大学,为什么
这样说呢,因为越长大越发现自己思考的太少,无论是对于事物以及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但所思甚少。认为长期以来的事物都是在理所当然的发生,确实我现在知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细思唯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什么知道,知廉耻,总是被耻笑,知荣辱,却总是做着不符荣辱的事情。所以做起事来也是常常的欺骗自己,以至于慢慢的都丢了也不知道,以前曾经想过一件事就是:我要是生下来什么事情都知道那有多好啊,但是事与愿违,第一点你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神童,你仍然是处于正态分布最中间的那一块,你这个群体没有什么特点,貌似就是太平庸。你原来的时候想过你是否像极了你的城市---中庸,但是是结果是你的城市中庸却不平庸,但你是过于平庸,拥有大多数普通人的急功近利,沾沾自喜,过于慵懒,不切合实际,且抱有侥幸心理。所以你想做一张名片把你的城市带出去的时候,但结果是你并没有这些显著的特征,而你的城市在不停的接纳你,宠爱着你,始终
的溺爱着,就像兄弟一样不分彼此。永远永远你只是唯一。你又过于浮躁,考虑了太多不像样的问题,像事问题中的高富帅的问题,然而这些都不是根本,都不是来自于你。你曾机械式带的想到过,那个阶级固化的年代是否将要来临,但是你没想到这是人心太浮躁的想法。因为浮躁的心把时间过的短了,总是一天接着一天的消磨着日子,你始终没有回首看去,认真过日子的人依旧把每一天过的非常的洒脱。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是余生俱来我们便具有了思考的能力,每一件事你都想着这应该吗?可是是否应该问一下自己:你了解吗?不要让太多的习惯占据了你的本能。常识是十八岁之前的偏见,你已经过了那个依靠尝试过下去的时代,况且你的时代还是一直在变着呢。随着日子的进进行,你的想法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看法,哲学解释了这你看惯的一切与你觉得并不一样。
你和全班三十个人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如果老师问你们彩虹里的那个颜色最漂亮,他也与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要是问3×8等于多少,全班大概会提出相同的答案。因为这是理性正在发言,因为理性只表达宇宙共通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永恒不变,宇宙共通。 柏拉图说过他喜欢数学,因为他认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也是人真正可以了解的状态。
在这个感官的世界我们只能用我们五种粗略的感官约略的认识着这个世界。
《洞穴神话》: 假设有些人住在底下的洞穴里,,他们北向洞口,手
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他们的手里还举着不同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他们的手里,同时墙与洞穴之间还有一把火炬,因此在墙的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居人们看到的唯一事物只不过就是这唯一的“皮影戏”。他们自出生是就是这样坐着,因此影子是他们看到的唯一事物。 ,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存在的唯一事物就是这些影子了。
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胸部,腹部;人的灵魂也相对应的有三种 能力。“理性”属于头部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属于腹部。这些能力各有其理想,也就是“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遇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能达到“和谐”和“美德”的境界。在学校儿童必须先学会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最后运用自己的理性达到智慧。
一个“有德”之国的公民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扮演的角色。 柏拉图是第一位主张成立公立于育儿所的和推进全时教育的哲学家。 中国应该是仅次于理想国最好的国家。 每一个人都需要食物,温暖,爱与关怀。 游手好闲,易生祸端。
柏拉图说:不存在于理性的世界中的事物也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柏拉图的这种观念只会让事物的数目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