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ode of design for intrusion alarm systems englneering GB 50394-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7 年 8 月 1 日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 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 统工程的设计。

1.0.3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 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实用可靠。

1.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入侵报警系统 intruder alarm system(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

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譬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 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 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 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 故障状态 fault condition 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 防拆报警 tamper alarm.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 防拆装置 tamper device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O.6 设防 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 撤防un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 防区defence area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

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 周界perimeter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2.0.10 监视区 surveillance area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 戒线与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2.0.11 防护区protection area 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2.0.12 禁区 restricted area 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入(或窥视)的防护区域或部位。 2.0.13 盲区blind zone 在警戒范围内,安全防范手段未能覆盖的区域。

2.0.14 漏报警 leakage alarm入侵行为已经发生,而系统未能做出报警响应或指示。

2.0.15 误报警 false alarm 由于意外触动手动装置、自动装置对未设计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部件的错误

动作或损坏、操作人员失误等而发出的报警信号。

2.0.16 报警复核 check to alarm利用声音和/或图像信息对现场报警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的手段。 2.0.17紧急报警emergency alarm用户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的报警。

2.0.18 紧急报警装置 emergency alarm switch用于紧急情况下,由人工故意触发报警信号的开关装置。

2.0.19 探测器 detector 对入侵或企图入侵行为进行探测做出响应并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

2.0.20 报警控制设备 controller 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防、撤防、测试、判断、传送报警信息,并 对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断定是否应该产生报警状态以及完成某些显示、控制、记录和通信功能的装置。

2.0.21报警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从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到目标后产生报警状态信息到控制

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

3 基本规定

3.0.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和《入侵报警系

统技术要求))GA/T 368 的相关规定。

3.0.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综合应用电子传感(探测)、有线/无线通信、显示记录、计算机网络、 系统集成等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配置可靠而适用的设备,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入侵探测 报警应用系统。

3.0.3 入侵报警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 认证合格。

3.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环境条件、功能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建设投资等因素,确定系 统的规模、系统模式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

2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建筑平面图和现场勘察报告,进行防区的划分,确定探测器、传输设 备的设置位置和选型。

3 根据防区的数量和分布、信号传输方式、集成管理要求、系统扩充要求等,确定控制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软件的功能。

4 系统应以规范化、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以保证设备的互换性。

3.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深度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设计文件应准确、完整、规范。

4 系统构成

4.0.1 人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

显示/记录设备四个部分构成。

4·0·2 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宜分为以下模式:

1 分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一对一专线相连(图 4.0.2—1)。

2 总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总线(专线)相连(图 4.0.2-2)。

3 无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通讯,其中一个防区内的紧急报 警装置不得大于 4 个(图 4.0.2-3)。

4 公共网络: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人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 采用公共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无线-有线网络(图 4.0.2-4)。 注:以上四种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单级使用,也可多级使用。

5 系统设计

5.1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5.1.1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 防护区和禁区。

5.1.2 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周界和内周界。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 戒线(面)。周界防护应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措施;采用电子防护时,需设置探测器;当周界有出 人口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1·3 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1.4 防护区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器,宜设置声光显示装置,利用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多重 防护。

5.1.5 禁区应设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声音复核装置,通向禁区的出入口、通 道、通风口、天窗等应设置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立体交叉防护。

5.1.6 被防护对象的设防部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的相关要求。 5.2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5.2.1 入侵报警系统的误报警率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和/或工程合同书的要求。 5.2.2 入侵报警系统不得有漏报警。 5.2.3 入侵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应有防误触发措施,被触发后应自锁。

2 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 号应无丢失:

1)在设防状态下,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入侵发生或触动紧急报警装置时,报警控制设备应显示出报警发生的 区域或地址;

2)在设防状态下,当多路探测器同时报警(含紧急报警装置报警)时,报警控制设备应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 的区域或地址。

3 报警发生后,系统应能手动复位,不应自动复位。 4 在撤防状态下,系统不应对探测器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 5.2.4 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上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 号应无丢失:

1 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入侵探测器机壳被打开时。 2 在设防或撤防状态下,当报警控制器机盖被打开时。 3 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报警信号传输线被断路、短路时。 4 在有线传输系统中,当探测器电源线被切断时。 5 当报警控制器主电源/备用电源发生故障时。

6 在利用公共网络传输报警信号的系统中,当网络传输发生故障或信息连续阻塞超过 30s 时。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ofdesignforintrusionalarmsystemsenglneeringGB50394-2007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kzaz3wv6f7k6x46aj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