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用文案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个特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著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西方最早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 《爱弥儿》 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育。康德 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 裴斯泰洛齐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 “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之父” 《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五段教学 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情意统一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主张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成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教学法。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 《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 《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从事流浪儿和违法者,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和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 《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苏霍姆林斯基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人口功能)
1.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性别结构,文化,职业,城乡结构和人口迁移)2.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目的,课程设置,规模和速度,学校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的反作用(政治功能)1.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2.是舆论力量3.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和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社会政治关系的以延续和发展,或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内容的选择3.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吸收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和舍弃)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人的发展规律
1.个体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少年期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不能一刀切3. 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2.环境3.人的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国家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902年我国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未实行 1904“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正式施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1922 “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取多种形式并存。
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而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培养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合。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
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