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第一篇经济学专题调查报告
经济学专题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关于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4年,全球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从去年九月入学到现在,我们已初学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这里,我将用我所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地认识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及金融界对它做出的反应。
一、 主要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概述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大主要宏观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请你继续关注ww.wd.o)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尽管你这么做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使利率上升,影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来说,生产和就业是增加的。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以上措施都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然,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太高时,政府也可采用増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常常被视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搭配使用,而它们的搭配方式及效果有很多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导致产出减少;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
策将导致利率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产出增加。
二、当前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
伴随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全球受到了一场势力强劲的金融风暴的席卷。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邹平座说,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
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三)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订单减少或流失,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最先受到生产和出口冲击,进而使得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受到就业冲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影响。2014年10月以来,外贸出口增长滑落,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出现负增长。金融危机通过信贷和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传递。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波及全球经济,它的影响比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更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如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工“返乡潮”现象。 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四种效应一是主要危机国家进口需求萎缩的收入效应。二是人民币升值的价格效应。三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减少的投资效应。四是服务贸易需求下降带来的间接效应。上述四种效应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了综合影响,进而对中国国内就业带来冲击。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效果
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走向间接调控,而间接调控主要依赖的就是两大政策,一个是调节总量的货币政策,另一个是侧重调节结构的财政政策。全面来看,稳健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是“有保有压”。在减少财政赤字和控制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上,要敢于压缩,而在支持“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方面的支出则要加大力度,优化支出。财政政策目前的方向是正确的,其存在的问题在于依靠庞大的政府体制运行速度较慢、效率不高,投入力度仍然不足,因而尚未在宏观层面产生足够的效果。
2007年,央行上调利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另一方面,这也是经济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后自身的适度调节。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