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唐代历史和文学中的“渤海”-最新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历史和文学中的“渤海”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古代“渤海”一词是涉及地理、政治、文学等多层面的较为复杂的概念。其实,它的原始含义或基本含义很简单,就是指我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内海,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庄子?说剑》:“绕以渤海,带以常山。”然而,自汉迄唐,“渤海”一语又增生了若干历史文化和文学中的新含义,在唐代历史和文学中,其含义的复杂程度达到顶峰,宋以后虽复归简单,但仍从唐人那里沿袭若干用法。当今唐代文学研究中不少口水官司如“高适籍贯之争”等皆因此而生,甚至有好事者通过偷换概念的“学术研究”达到其特定的政治目的。因此,厘清“渤海”一词在唐代的确切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 归纳起来,唐人所使用的“渤海”一词,有这样几种含义: 一、 指其原始含义,即中国大陆东部最北端的内海。如骆宾王《浮槎》诗“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具体形象地勾勒出渤海之大,水中泥沙之多。因自汉代以来,渤海又别称“渤?省保?故唐人诗文中更喜欢用“渤?省币淮剩?其使用频率甚至超过“渤海”。如曾入选中学课本、最为人们熟知的陆龟蒙的名篇《新沙》七绝:“渤?噬?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诗中说“渤?省痹谂罾成礁浇?,应该指的是我国内海渤海。再如贾至诗“旷如临渤?剩疑造瀛洲”(《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渤?省庇搿

板?洲”对举,也是指我国内海渤海。

二、 指东海。唐代的“东海”范围包括今天的东海和黄海。徐坚《初学记》卷六引晋张华《博物志》:“按东海之别有渤?剩?故东海共称渤海。”还因为“渤”有“水波腾涌的样子”的意涵,而东海水给文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奔腾汹涌,所以唐人诗文中常常用“渤海”或“渤?省崩粗覆ㄌ翁谟康亩?海。如任华《寄李白》诗有“登天台,望渤海”,天台山在浙江沿海,登天台山所望到的是波涛汹涌的东海。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诗写钱塘江潮汹涌而来曰“浮天渤?士怼保?意思是东海海水浮天而来。再如杜甫名篇《陂行》诗“宛在中流渤?是濉保?旧注多将“渤?省苯馐臀?我国内海渤海,是不恰当的,因老杜此处用“渤?省崩幢扔鞒ぐ陂水之“清”,而我国内海渤海的海水是浑浊的,故老杜此诗中的“渤?省钡敝付?海。又如储光羲《送姚六昆客任会稽何大蹇任孟县》诗“越城临渤?省保?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诗“百川宗渤?剩?五岳辅昆仑”,等等,皆是指东海。 三、 指古渤海郡。渤海郡设立于西汉初,《汉书?地理志》云:“勃海郡,高帝置。莽曰迎河。属幽州。”其大致范围在今河北东南部沧州至山东滨州一带,因在渤海沿岸,故称。至唐初废郡,其主要土地属沧州,部分划归德州、棣州,故从唐代始再无“渤海郡”这一持续了八百年的行政名称,但唐代文人对许多地名常常喜欢沿用古称,原属渤海郡旧地的沧州、德州、棣州也时常被称为“渤海郡”或“渤海”。唐人诗中常以“渤海”指汉

代渤海太守龚遂乘单车赴郡而成为循吏的事典。如张九龄“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送赵都护赴安西》),刘长卿“渤海人无事,荆州客独安”(《题独孤史君湖上林亭》),其“渤海”皆是赞美渤海太守龚遂作为循吏的聪明才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诗人高适的籍贯记载。《旧唐书?高适传》载:“高适者,渤海?人。”意即高适是渤海郡?县人。此“渤海”即指古渤海郡,渤海郡?县唐时属于德州(即今隶属于河北衡水市的景县)。 唐人特重郡望,古渤海郡?县就是高姓的郡望。“渤海高氏”自东汉以来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望族,素有“天下高氏出渤海”之称,唐太宗时宰相高士廉及唐代著名文人高适、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编者)、高骈、高蟾皆自称渤海人。他们的共同始祖为东汉孝明帝时期的渤海太守高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敬仲生庄子虎,虎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丽,子丽生止,奔燕。十世孙量,为宋司城,后入楚。十世孙洪,后汉渤海太守,因居渤海?县。”因此,后世高姓文人多自称为渤海高氏后裔。唐朝虞世南的《渤海高氏族谱序》中写道:“德之有基也,肇自厥祖;祖之树德也,誓于厥后。后承其泽而享其福,未有如高氏者。”足见“渤海高氏”在唐代的兴旺。唐时,高氏子弟有的早已离开?县,却仍旧自称“渤海人”。如大诗人高适父祖几代都定居洛阳,仍称“渤海人”,其父高崇文的墓志《唐故韶州长史高府君玄堂记》近年出土,载曰:“君讳崇文,字崇文,渤海?人也。春秋六十七,以开元七年五月十一日

终于广陵私第。以开元八年岁次庚申六月壬午朔廿五日景午,迁窆于河南府洛阳县平阴里积润村北原。”(《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这更加证实了《旧唐书》所载高适“渤海?人”(即郡望在渤海郡?县)之正确,又证实了高适实际家在洛阳县,父亲在扬州(广陵)也有居所。

四、 指渤海县。渤海县设置于唐垂拱四年(688),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东北,唐属棣州,但棣州在唐初一度被废,其地归沧州。《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载:“渤海县,本汉蒲台县地,垂拱四年分置渤海县,属棣州,在州东一百一十里。天宝五年,以土地咸卤,自县西移四十里,就李邱村置。大海在县东一百六十里。”渤海县虽是唐朝新设置的县,但此地也有渤海高氏的一支。唐李思齐《对致仕判》:“渤海县高迈、高秀,历官清途,位望崇重。”《唐高匡墓志》:“匡字才仁,沧州渤海人。”(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六)。最著名同时争议最大的就是《新唐书?高适传》对高适籍贯的记载:“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沧州渤海人”意思是沧州渤海县人。渤海县在唐代属于棣州,不过唐时沧州与棣州更替频繁,时而棣州被废,其地归属沧州,时而沧州与棣州并列,所以存在“沧州渤海”这一称呼。但“渤海县”无论属于沧州还是棣州,都与“?县”不是同一地,“?县”在唐代属于德州(见上文)。可见,两唐书对高适籍贯的不同记载给后人带来困惑和争议。如清严可均《刻高适琴台诗》辩曰:“《唐新书》:‘达夫,沧州渤海人。’沧州本渤海郡,而渤海

县属棣州。《旧书》:‘高适,渤海?人。’而?县属德州。二书《地理志》各与本传不合,与《元和志》亦不合,当有改属沿革。志家疏漏难复考稽。”(《铁桥漫稿》卷十二)《唐才子传校笺?高适传》对此弥合说:“新旧《唐书》所记地名虽有不同,实指同一地区。”弥合有一定道理,因“渤海县”与“?县”曾都属于古渤海郡。高适的祖上大概出自“渤海县”高氏这一支,因高适是唐代诗人中唯一被封侯的,所封正是“渤海县侯”,所以我们不可轻易判定《新唐书》所记高适籍贯错误。

五、指渤海国。如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贯休《送人之渤海》诗:“国之东北角,有国每朝天。海力浸不尽,夷风常宛然。”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以H粟末部为主体,结合其他H诸部和部分高句丽所建。唐武后圣历元年(698)由H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初名振国,大祚荣自称振国王。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唐朝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H号,专称渤海”(《新唐书?渤海列传》)。唐肃宗宝应元年(762),“诏以渤海为国”(《新唐书?渤海列传》)。“渤海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黑龙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以及俄罗斯海参崴、朝鲜龙兴江以北,治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南与新罗国(即今南北朝鲜)毗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渤海国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而只是唐朝辖域之内的一个国中之“国”,它不仅成为大唐体制下的一个藩

封政权,而且始终是置于唐朝管辖下的一个羁縻州府。唐王朝在册封新继立国王的同时,必任命其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和渤海郡王,也就是必须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头衔。忽汗州都督府又被称为“渤海郡”,因此“渤海国”有时也称作“渤海郡”或简称“渤海”。大祚荣之后的历代渤海国王都沿袭“渤海郡王”的称号。当时唐朝内地重臣也有被封为“渤海郡王”的,如高固、高骈等,只是此“渤海郡”指的是位于今河北沧州、山东滨州一带的古渤海郡,不是指位于今东北三省的“渤海国”。 总之,唐代历史和文学中“渤海”一词的含义不外乎以上五种,因其都称“渤海”,故极易混淆。近年有学者利用唐代“渤海”含义的复杂性,发表文章论证高适、高骈等唐代著名高氏文人皆为韩国(指朝鲜半岛)人,其大致逻辑就是:两《唐书》等史籍载高适等高氏文人为“渤海”人,而“渤海”即渤海国,渤海国属于韩国历史的一部分,故高适等高氏文人为韩国人。逻辑和结论虽然荒谬,但此一现象颇值得学界反思。

唐代历史和文学中的“渤海”-最新文档

唐代历史和文学中的“渤海”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古代“渤海”一词是涉及地理、政治、文学等多层面的较为复杂的概念。其实,它的原始含义或基本含义很简单,就是指我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内海,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庄子?说剑》:“绕以渤海,带以常山。”然而,自汉迄唐,“渤海”一语又增生了若干历史文化和文学中的新含义,在唐代历史和文学中,其含义的复杂程度达到顶峰,宋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klq44cfzr79c964hjsm5kaxd91bwp00kx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