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博”融入作文教学
作者:李旭俦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7期
李旭俦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是中考作文的重点。我们初中学生的习作模式基本上是以作文本上书写为主。一谈到作文写作,学生就头疼、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对作文写作没有兴趣可言。曾经一位学生在作文上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课堂像看动画片一样有趣,写作文像上网聊天那样快乐就好了。”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什么不能借助网络展开?而微博作为当今一种最时尚、最流行的文字呈现形式,以“微”为显著特征,篇幅设定在140字之内,参照微博特征,我对“微博式作文”提出了篇幅要求:可以只有140字左右也可以有所突破。但是我的学生写着写着,就超越了140字这个要求了,他们是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长,有的学生甚至能写到一千字以上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不在乎“微”的显性要求呢?这样的作文方式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内在的隐性特点?于是,我就逐渐把“微博”的一些隐性特征移植到作文教学中,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微博写作观:此在性写作
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真正凸显了微博写作的基本态度。从新浪CEO曹国伟的第一条微博,到今天微博关注度的提高,展现了互联网各大网站迸射出的新的生命力和激情。新鲜事,“随时随地”可写,是因为“此时此地”实有,这样的写作态度是在强调“此在性”。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此生在此时此地”,这也是我从微博中探寻到的第一个隐性特征——此在性写作。
有这第一个隐性特征我就联想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作文教学要有这样的正确导向,在平日里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养成性、积累性的基础性工作,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当下的生活。学生的养成性和积累性的基础工作做好之后,一旦有重要的作文考查或者作文写作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多一点左右逢源的轻松,少一点缘木求鱼的尴尬。因为好多学校特别注重作文“考查”这一功能,每次写作都是“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做的荒诞之处就像学员在学习驾照的时候,不让学员在场地进行过程性练习,直接要求学员到公路上去驾驶一样。
此在性写作,就是让学生把“此身在此时此地”的想法和切身感受随时随地写下来。这样的写作,我一般每周给学生安排两次,因为是学生的自由写作,我一般不会在课堂上给学生限定时间,而是固定在某一天完成。考虑到学生所在班级中的生活空间的一致性、都具有交叉的生活经历,同时为了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能够实现心灵上的碰撞,思想上的交锋,我每次都给学生提出一个共同的热点话题。这些话题都关系到学生们的生活,并且都是自己的生活,例如校园生活、节日生活、教室的手抄报、演讲比赛、运动会以及拔河比赛等。总之,我要求学生们从自己的当今生活出发,至于学生们的写作能够走多远,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一学期除了穿插几次严格意义上的“考查”作文之外,大部分让学生们“与生活同行”,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脉搏的跳动。
2011年版《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要求,还有“多角度观察生后”的要求。而微博式作文教学所倡导的“与生活同行,从当下出发,有切记开始”,正好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不谋而合,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经常抱怨自己的学生不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不细心、体验生活不动心、思考生活不深入,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
活的源头活水,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正是自己多年一直严格遵守“考查”的规矩,才导致学生的写作和生活背道而驰。
二、微博交流观:多向度交流
新浪微博的宣传语:“分享你想表达的,让全世界能听到你的心声。”这凸显了微博交流的独特价值。我们的微客写出来的文字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更不是用来尘封心底的,它会随着鼠标的点击立即发送出去,给每一位愿意刷微博的人去阅读的,他们是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知音。微客们自己的心声就是世界的心声,通过微博,人们的交流欲望不断得到满足,于是人们越来越愿意写微博,写的也会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从微博中探寻道德的第二个隐性特征——多向度交流。
我们的学生在写好作文之后,一样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这就需要我们在讲评课上建设一个平台来分享学生们的作文,让同伴评价或者让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这样的横向交流往往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在同伴交流过程中生成的亮点教师要及时给与点赞并顺势发挥,对那些暴露出的缺点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正;同时,这也和学生之间互批互改作文一样,甚至也是为老师批改作文,教师就被彻底解放出来。基于这样的情形,每次作文我都是略微修改,基本上不给学生写评语,只是把我认为比较好的作文标注出来,把需要推荐的作文记录下来,这样一个班级的作文我一个小时就能批阅完成。
当然作文的交流是多向度的。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不是排斥师生之间的交流。我们要把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在良好二点生生之间的交流之上,引导生生之间的交流渐渐的聚焦于师生的交流之中,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多向度交流,在多样化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对应的提升。我在平时的作文讲评课上主要是这样多向度交流的:
1.学生公平抽签。在作文写作中,总是有一些对写作来说是“弱势群体”的学生,他们暂时不适应那种自我展示、自我竞争的氛围,或者是因为自己犹豫不决而失去机会;还有的学生对作文写作本身不够重视,认为分数拉不开。为了照顾前者,鞭策后者,我就采用抽签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就都会成为潜在的交流作文的对象。抽签会给那些羞涩的学生一个台阶,让他们自然走上讲台,有时也给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一个警示,端正他们的态度,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这个时候让抽签这支看不见的上帝之手来发挥他的公平性,我常常默不作声,认真倾听,捕捉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
2.学生自由竞争。总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高,他们往往在自由竞争的氛围中如鱼得水,抽签的形式满足不了他们发言的欲望。所以,我为了鼓励竞争,必须给学生举手发言的机会。如果举手的比较多,我就限制名额,先举手的为胜者,他们将获得展示作文的机会,我称之为“自由之手”,基于掌握在自己手中,抢到机遇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余的同学给予点评。
3.教师特别推荐。在学生之间横向交流完成之后,还需要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我通过两个环节的聆听,不但知道了学生作文的亮点,也知道了学生作文的不足,掌握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带着这些宝贵的信息,我在“特别推荐”环节就推荐那些典型的作文并朗读,在点评的时候,可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针对性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借力打力”的助学作用。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尝试多种文体写作,互相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这里的“互相交流”正是我在微博中提到的“横向交流”。
我们当前语文教学最缺少的就是横向交流,这种横向交流,会给课堂带来曲线之美、生成之美。
三、微博展示观:高频率展示
新浪微博的宣传语“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此语强调了展示的重要作用。微博不仅仅是写作、交流,还需要展示。我们的生活新的、收获转变为文字之后留存在那里,就如同展示在舞台上,吸引更多的人来给自己点赞,有的人刷微博就是在刷存在感。一个“刷”字意味着我们的微博在高频率展示;“存在感”意味着展示自己的成就感、获得感,有成就感的人更会在意这个展示的舞台,因此会更好地写好微博——高频率展示。
就我们初中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内心何尝不是渴望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写作者来说,展示是一种尊重;展示也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动力。高频率展示就是把学生作文的亮点尽可能展示给更多的人看。那么,展示微博作文“亮点”的途径有哪些呢?
1.印发。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文转化成电子稿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同学阅读、参考;还可以张贴在班级的墙报上,让每位老师看到。
2.网络推荐。建立班级博客群或者建立班级公众号,把每次优秀作文展示在那里,不仅能让本班的学生看到,还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
3.积极投稿。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佳作写好点评,积极找寻投稿的线索,帮助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至少在校级刊物上发表。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微博式作文教学实际已经把这一倡议落实在了作文教学中了,这一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我们透过微博式作文教学中“微”的显性特征可以看出,“微博式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微写作教学”,而是顺应新课标中的写作观、交流观以及展示观看,借鉴微博的隐性特征基础上做到的一种一体化的教学,是作文训练更加有效的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热爱写作并提高他们的写作素养。
李旭俦,甘肃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