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 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
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14.我们大体将文学文本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15.马克思提出的“特征性原则”成为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特征”的概
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他是“现代一位最大的艺术鉴赏家” 16.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7.人物的二重性特点为:行动元与角色。
18.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19.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20.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 21.期待遇挫的两种情况:顺向相应和逆向受挫。 二.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答:应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等三个方面定义文学理论。
从学科归属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极其紧密地联系;从对象任务来说,文学理论应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范围;从应有的品格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文学理论即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又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为理论指导,凌驾于一切作家和作品之上,要求普遍性,如“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2.艺术发现
答: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根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生活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 3.创作动机
答:创作动机是由作家的内在需要所鼓动,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与某种外部刺激相迎合之后所带来的极强的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
4.艺术构思
答: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艺术
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5.陌生化
答: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 陌生化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方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陌生化的重点是在改变事物的表述或描述方式。
6.灵感
答: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产生的原因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7.直觉
答:直觉英文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了直接了解和揭示。
8.即兴
答:即兴和推敲都是物化阶段语言、文学的操作方式。
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界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9.艺术真实
答:“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也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真实。
10.典型
答: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我们给文学典型以这样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1.意境
答: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
产物。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2.意象
答: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意象又称观念意象或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多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3.(重点)期待视野
答:在文学阅读之先及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心理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期待视野包括个人期待视野和公共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4.隐含的读者
答: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5.正误与反误
答:正误:读者的理解与作者本意相悖,却与作品本身相符。 反误:读者的理解既与作者本意相悖,也与作品本身相左。 16.共鸣
答: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以及人物命运遭遇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三.简答
1.文学有那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广义的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言语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基本与“文化”同义。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章炳麟、西方的韦勒克。
狭义的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曹丕、西方查里斯﹒巴托。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等,它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
2.文学创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文学创作不仅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有别于物质生产,而且也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方式有别于其他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
a.同科学、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和哲学是把客观世界概念化和理性化,而文学是把客观世界形象化和情感化。科学生产的特点在于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各种诸如哲学的理论活动也偏重于科学反映,而文学虽然也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可这些因素却被审美化了。
b.同宗教相比:虽然二者都致力于虚拟世界的创造,都有形象化和情感化的取向。但是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宗教以虚拟的世界为真,而文学以虚拟的世界为假。宗教使人忘却现实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文学则是要导向能充分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a.科学言语以说理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严谨、规范、艰涩。
b.日常言语以交流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通俗、简单、易懂。
c.文学言语以审美为目的和手段,语言风格:反常、陌生、复杂。文学言语更富有艺术性、技巧性,将无限的意蕴包含于有限的言语中。
然而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所以,文学创造不止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造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 所以说它又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4.举例说明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A.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例如鲁迅的《药》,将沾满革命者鲜血的血馒头作治病的药引子,这一看似荒诞而血腥又残酷的故事情节正是作家用犀利的眼光观察到大众心灵麻痹和对革命无知的内心深处的哀号与抗争。 B.是对外在事物的独特把握,是外物与作家内心体验的契合。例如,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的机械力活动,当茨威格由此发现赌徒正在挣扎着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
5.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
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答:若回答此参考题目,先将灵感的定义答上,再根据灵感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的特
点结合自身体会答题。最后与直觉进行比较:第一,将直觉定义答上;第二,写出课本上三点区别。即:
a.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6.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以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即情景为假,内蕴为真。
a.情景假:文学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感悟,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以及通过虚构和想象加以重组、变形和再塑的结果。例如,《聊斋志异》中的鬼魅狐妖,《红楼梦》中的宝黛的梦幻前世。
b.内蕴真:作家能够通过社会的表层把握生活的本质的真实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例如,对《聊斋志异》,鲁迅先生评价它虽是写妖怪,却写妖怪也多情、通人情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实以神鬼之名演绎人间悲喜。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应具有主观性和诗意性。 a.主观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例如《红高粱》中,“红色的天空”可以被看作是失恋者眼中的天空。
b.诗艺性:重视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例如,《水浒》的“糖葫芦”结构和《红楼梦》的网状结构。
7.(重点)谈谈象征性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而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第一,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则重在寄予某种意念、意蕴。
其次,再现和表现都具有直接性。再现是通过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
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法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和意味。
最后,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相对明确,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含蓄的。
8.(重点)区别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
答:A.诗歌是一种凝练、结构活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
的文学体裁。是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B.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
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C.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分为
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以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D.散文有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
抒写真实感觉、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E.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
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9.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A.审美特征:生动独特的形象和高度的概括性 B.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一方面,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都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总之,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相互依存: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反之,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A.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a.景中藏情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诗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没有透露出一点对友人的态度,但是从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而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又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表面上写景,实际却是句句抒情。
b.情中见景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之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是当读者了解了作者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
c.情景并茂式。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B.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如果说实境是意境中较为真实的景、形、境,那么虚境则是景外景、形外形、境外境。例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诗人游园,却久扣柴扉旧不开,十分扫兴,然而突然看到一支怒放的红杏伸出墙外。它那盎然生机已足以引起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C.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这首诗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诗中各种对比与烘托营造了美的韵致,并和以箫声柳色,伴以晚霞西风,让人回味无穷。
11.文学抒情和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A.抒情偏重于变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重于再现客观世界
B.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C.叙事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少了一些,叙事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则多一些。 12.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A.定义: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B.内涵:a.言语特色是外部特征。b.创作个性是内在依据。c.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基本条件。
13.形成期待视野的因素(思考:可否改编为“期待视野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的答案)
答:A.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
B.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状况、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C.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14.(重点)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即造成填空、对话与兴味的原因) 答:A.文学文本是抽象性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这些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例如黛玉肖像)
B.文学语言主要使用的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隐含着无数的“空白”,必须经由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才能把握。 15.文学活动中为什么会发生异变?课本P343
答:A.客观原因:文学语言本身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空白”。
B.主观原因:读者不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
a.政治观念会导致异变。(例如,诗经中的《关睢》)b.预定的文化观念会导致异变。(例如,麦尔维尔的《白鲸》)c.文化视野会导致异变。(例如,《离骚》)d.个人经验会导致异变。(王国维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e.文学欣赏能力会导致异变。(例如宋人读杜牧诗《赤壁》“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论述题
1.文学活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答: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其中,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把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至于读者,则是文学接受主体,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既是世界的镜子,又是作者的创造物,还是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综上所述,可知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出现之后,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儿提出了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把它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所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它们都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依然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这一诠释在我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现上得到充分的确证。如曹操的白脸谱让人想起奸诈,而关云长的红脸脸谱则是忠义的象征,等等。 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和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A.文学言语层是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所以这个系统中的 “言语”,总的说来已与一般言语有了明显的不同。
B.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须格外注意:
a.文学言语是内指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即指向言语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而文学言语是内指的,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不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统一就可以了。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违反现实真实,而文学言语的内指性使其指向诗中特定的情景,符合这个艺术世界的诗意就可以了。
b.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相分离。而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
乡明”中的“花”、“鸟”和“月”,在普通言语看来,只不过是符号背后的实物,而在文学言语中,已被伤感、悲戚的心情所浸染 ,“花”、“鸟”代表个人的感伤,“月”代表人的思乡之情。
c.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普通言语强调“说了什么”,是以一种自动化的现象;而文学言语强调“如何去说”,是一种有意不使读者轻易理解的“阻拒性”“陌生化”的言语。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以颠倒语序,措辞押韵的手法使普通的鹦鹉啄稻粒、凤凰栖碧枝的情景含蓄的描写出来,并烘托出作者深沉的郁郁失落之情。
4,(重点)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A.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B.文学形象有如下特征:
a.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既是主观创造的产物,又必须以客观形象为依据。例如同写柳絮,林黛玉《唐多令》“漂泊亦如人薄命”写出的是对生命无助的感叹,写出了自己可能同柳絮一样,空有才华风流之情,却终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写了美好时光的稍纵易逝;“谈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而去,忍淹留”则悲叹自己凄苦而悲惨的命运。是一首极其悲情之作。而薛宝钗《临江仙》则欣赏柳絮轻盈优美的舞姿和自由的飞翔,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写柳絮脱离柳枝后更加自由,可以凭借风力直冲云霄。表达了她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b.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形象本身是假的,但反映的生活内蕴却是真的。例如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极富夸张的假定描写中,却是蕴含着作者生活中的悲愤之重。
c.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既是独特的“这一个”,又具有普遍性。例如《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个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其好色、贪吃、遇到困难退缩的性格特点却是在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
d.文学性形象又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文本提供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这就决定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作者告诉了我们她的身份、外貌美丽不丑陋、性格聪慧纤弱而又多愁善感等等。这是确定的。然而林黛玉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气质神韵,这
又是不确定的。比如,“态生两靥之愁”是何种愁,“姣花照月”是怎样的风情,“弱柳扶风”又是怎样的神韵,“病如西子胜三分”,要美丽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非确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