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新课标高考作文多则时评类材料写作指导: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离开”与“坚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离开”与“坚守”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近些年,以李咏、马东、刘建宏、柴静、张泉灵、张羽为代表的诸多央视名嘴纷纷辞职,转战新媒体,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2)主持过《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的白岩松,1993年开始进入央视,时至今日依然在坚守岗位。他说:“守土有责,在央视可能会比去互联网更好。”他还在自己的新书《白说》中直言要“做好你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山东省菏泽市一模考试。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材料含义限制。这是一道由两则时事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思辨类作文,第一则材料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央视名嘴离开原岗位转战新领域,而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选择和开拓的问题。

第二则材料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媒体人的坚守问题。面对这种二元对立、看似矛盾的话题,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可仅择其一而不顾其二。

2.价值判断限制。两则材料中都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第一则材料“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命题人不但没否定这种行为,而且用“更广阔的”来修饰“天地”,显然是肯定、赞同的。第二则材料中对白岩松“依然在坚守”的评价,命题人同样流露出认可这种行为和操守的态度。所以考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而支持另一方,因两种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见仁见智的。考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可以有侧重,但任何单方面的论述都是偏题的。

3.构思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中有两个关键点:央视一部分人选择离开,是看到施展才华更广阔的领域,不给人生设限;而白岩松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是一以贯之的持之以恒态度。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思考“离开”和“坚守”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开放性

1.思维角度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在人生选择上思考:追求成功的人生不但要认清自己,还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成就美丽人生。可以从“离开”是为了提升和拓展自己而谈,这样奋进的人生会丰富多彩;可以从对本职工作的“坚守”,以心无旁骛的人生态度孜孜求索来谈,因为这种精神,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两者虽然途径不同,但殊途同归,都会收获精彩人

生。这些都为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联系社会现实的开放性。材料中展现出了同一职业中的不同选择,是对“离开”和“坚守”或者“求变”和“坚守”的探讨与思考,是人生选择的问题,就此展开想象和联想,具有丰富的社会时代感。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以及关乎个体的个人发展方面,都可以围绕材料展开论述。如科学巨匠(南仁东、李小文、黄大年、潘建伟、金展鹏、程开甲等)和大国工匠(徐立平、张敬华、陈文学等)的梦想与坚守,传统文化根与魂的坚守与时代变化,守岛战士王继才的“守土之责”,乡村教师张玉滚的“守职之责”等,“北大屠夫”陆步轩,“博士生快递哥”谭超,从清华学霸到网络直播的石悦,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的蒋昌建、秦玥飞等,都与本题相切合。这些都为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3.文体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直接发表对二元对立问题的阐释和解读,联系现实使论述深刻而有启发性。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营构故事,揭示不一样的选择同样精彩的人生华章。还可以写成演讲稿,阐述在新的时代我们的选择和事业,但在行文中要兼顾二者的关联。这些都为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的思辨类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评判和理性思考能力。在我们这个时代,坚守与求变是一个现实性极强的话题,许多珍贵的东西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是坚守还是求变,成为我们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此论题看似宽泛,实则需要结合具体事例阐释,关键是要弘扬正能量,在其丰富的内涵上做文章。

第一则材料呈现的是“离开”问题,第二则材料呈现的是“坚守”问题。整体上看,是对选择与事业(成功)的探讨,此问题关涉到在人生的选择上,是根据自己内心的追求不懈坚守还是尝试开拓。央视名嘴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展示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命题。审题立意时,

应理解“离开”“坚守”的丰富内涵,“离开”可以理解为改变、超越、告别、放弃等,展示出一种开拓的勇气和气魄,更有美好的期待和憧憬。“坚守”可以理解为坚持、守护、留下、传承等,展示出一种坚定的意志和恒心,由此可以联想到必胜的信念、肩负的责任、高雅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传统的美德(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理解透材料的含义,就可以紧扣在人生事业选择上的“离开”和“坚守”这两个关键词,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体验展开联想、想象,选好角度,思辨立意(可以有所侧重),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和辩证智慧的文章来。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守正与变通,成功之两论。 2.坚守本美丽,嬗变亦芳华。 3.守变交融,方为上策。 4.嬗变求进,坚守求本。 5.坚守本心,砥砺奋进 。 6.坚守内心信仰,选择多彩人生。 7.忠于职守甚美,与时俱进亦佳。 8.涛拍坚守之魂,风颂嬗变之心。 …… 错误立意 1.以“变”应万方。 2.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3.既要不忘初心,也要抓住机遇。

4.至精诚者,必致其极。 5.选择自由,坚持自我。 ……

范文展示一

变通趋时虽好,坚守初心亦佳 一考生

《人民日报》曾言: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在波涛汹涌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发展与走向都与社会的进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就是在变通与坚守之中寻求平衡,谋求发展。

笔者认为,不管是辞职转战新媒体寻求更广阔天地的诸位央视名嘴,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白岩松,都自有风采。重要的是离开的人能够不忘初心,依旧坚守自我内心纯净,留下的人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博,拓展人生宽度,如此,方为最佳。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变的是时代的台阶,不变的是时代的根脉。变通与坚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如何在变通与坚守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平衡,才是选择的关键所在。旧时的闭关锁国,自封“天朝上国”换来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以及统治者美梦的彻底破碎,而新中国“五四”青年的觉醒与近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得到的则是国强民富的馈赠。所以就个人而言,不论是坚守自我还是创新求变,都应在认清自我的前提下实现人生价值。

《诗经·大雅》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却在于革新。同样的道理,中国虽然是文明古国,但要想长盛不衰,就要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那么折射到个人,一个人要想完成目标,到达理想的彼岸,就需要在变通中坚守初心,在坚守中趋时求变,两者并驱,通达远航。

2024年新课标高考作文多则时评类材料写作指导: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离开”与“坚守”

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离开”与“坚守”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1)近些年,以李咏、马东、刘建宏、柴静、张泉灵、张羽为代表的诸多央视名嘴纷纷辞职,转战新媒体,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2)主持过《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的白岩松,1993年开始进入央视,时至今日依然在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kjrb6u6uu0n19a8hrgx9da6a52gca00h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