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体赋发展简史目录版
作者:杨白云
七体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以七段成篇的一种专门文体。“七”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较为独特的一类文体,首创于西汉枚乘的《七发》,正式形成于东汉,繁荣于魏晋南北朝,南北朝后期逐渐衰微,直至明清再次繁荣。
初步统计,现存先秦七体赋3篇、汉代七体赋23篇、三国七体赋6篇、两晋七体赋12篇、南朝北朝七体赋15篇、先唐七体赋3篇、唐代七体赋2篇、宋代七体赋7篇、元代七体赋1篇、明代七体赋28篇、清代七体赋18篇。
先秦七体赋3篇
鬼谷子《七箝》、管仲《七臣七主》、宋玉《对楚王问》
汉代七体赋23篇
枚乘《七发》、马融《七厉》(存目)、《七广》(存目)、桓麟《七说》、《七疑》(残)、桓彬《七设》(残)、傅毅《七激》(残)、刘广世《七兴》(残)、崔骃《七依》(残)、崔瑗《七苏》、《七厉》(残)、崔琦《七蠲》(残)、李尤《七款》、《七叹》、张衡《七辩》、刘梁《七举》、刘桢《七华》(存目)、郦炎《七平》(存目)、王粲《七释》(残)、徐干《七喻》(残)、崔驷《七佛》、崔瑗《七言》、卫洪《七开》(残)
三国七体赋6篇
曹植《七启》、《七忿》、卞兰《七牧》(残)、刘劭《七华》(残)、傅巽《七诲》、杨修《七训》
两晋七体赋12篇
应贞《七华》(残)、杜预《七规》(残)、傅玄《七谟》(残)、傅玄《七体》、《七社》(据说有此两篇)、成公绥《七唱》(残)、
孙毓《七诱》(残)、左思《七讽》(残)、张协《七命》、陆机《七微》、《七证》、《七羡》(残)、湛方生《七欢》(残)
南朝北朝七体赋15篇
谢灵运《七济》(残)《七集》、颜延之《七绎》(残)、孔欣《七诲》(残)、卞景《七林》、萧纲《七励》、萧统《七契》、萧子范《七诱》、何逊《七召》、萧子良《七要》、郦道元《七聘》(存目)、到镜《七悟》、臧严《七算》、陆暐《七诱》、颜之推《七悟》
先唐七体赋3篇
吴氏《七矜》(残)、柴子大《七折》(残)、孔炜《七引》(残)、
唐代七体赋2篇
沈俭期《七引》、柳宗元《晋问》
宋代七体赋7篇
晁补之《七述》、都颉《七谈》、王应麟《七观》、郑泳《七奉辞》、薛季宣《七届》、潘祖仁《七进》、孙因《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