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边注”的唯物史观价值
(最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具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备受学界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难以计数。但它的某 些内容长期未能
得到关注,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所作的“边注”。其实,这些“边 注”文字虽短,多数只有
寥寥数字,却包含大量信息,对于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 弥足珍贵。本文尝试对这些“边
注”及其所包含的思想略作梳理,以彰显其在唯 物史观形成中的理论价值。
这些“边注”值得关注之处,首先是它们所在的位置。 《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费尔巴哈章,产生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计划之外,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临 时动议”
的产物。这在当今学术界已有定论。大致情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布?鲍 威尔和麦?施蒂
纳的批判性写作中意识到,在批判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史观之 前,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观
点和立场,也即这一批判的理论依据一一唯物史观,加 以阐述。于是,他们从已经写好的
部分中,抽取与阐述唯物史观直接相关的内容, 另外又专门写了若干段落,对唯物史观作
了集中论述;然后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 在一起,冠以“一、费尔巴哈”的名称,列为全书
第一章。恩格斯明确指出,这 一章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
恩格斯所写的全部“边 注”,都集中在他们从已经写好的部分抽取出来的内容上;而在他
们专门为费尔 巴哈章加写的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其他各章,都见不到“边
注”。
这种情况暗含着一种提示:“边注”的添加可能与马克思恩格斯重读已经写
好的部分的目的有关。他们重读这些部分,目的是寻找与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以及 通过这一
批判阐述唯物史观相关的内容,也即确定哪些部分可以作为费尔巴哈章 的内容进而抽取出
来。因此,“边注”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内容的标注,用以 说明它们与费尔巴哈及唯物
史观思想有关系,应该抽取出来放在第一章。
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的。我们不仅可以从“边注”的位置得到提示,还可以 从“边
注”的内容中找到支持。“边注”共33处,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关于 费尔巴哈的,
共9处(1、5、6、7、8、9、10、20、27),这9处中有7处仅仅 写出费尔巴哈的名字,
意在指出所标注的内容是针对费尔巴哈的。第二类是马克
思对自己唯物史观思想形成过程及核心思想的概括或提示,有 4处(2、11、12、
13)。第三类是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观的批评,总计 9处(3、4、16、19、
21、23、25、30、32)。第四类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正文中所含唯物史观思想的概
括,也是9处(14、15、17、18、22、24、26、28、33)。第五类是恩格斯对两
处文字从技术角度所作的说明(29、31)。这33处“边注”,除了第29、31两处 以外,
都和费尔巴哈以及唯物史观直接相关,只是相关联的角度不同。对于上述 情况,合理的解
释是:“边注”写作于马克思恩格斯决定组织、编辑费尔巴哈章 并为此阅读已经写好的文
稿(即对鲍威尔、施蒂纳唯心史观的批判)的过程中,他们 把文稿中与费尔巴哈以及唯物
史观有关的部分作了标记,然后把它们全部抽取出 来,集中在费尔巴哈章。
特殊的角度使得“边注”具有了特殊的价值。上述五个类型的“边注”,属 于第五类
的两处与唯物史观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忽略不计。第三类和第四类“边 注”中的观点尽管
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以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的著作中,特别是在一 百多年来人们所概括的唯物史观理
论中、教材中,反复出现,已经成为常识,本 文无意再作专门考察。重要的是第一类和第
二类“边注”。第一类“边注”大多 数只有“费尔巴哈”四个字,通过对正文中被注内容
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马克
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知道他们在哪些问题上怎样批判并超越费尔巴 哈从而形
成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而这又可以使我们获得对唯物史观思想本身更 深刻、更清晰的认
识。马克思曾经说:“由于费尔巴哈揭露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 界的幻想(世俗世界在费尔
巴哈那里仍然不过是些词句),在德国理论面前就自然而 然产生了一个费尔巴哈所没有回
答的问题: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 脑’的?这个问题甚至为德国理论家开辟
了通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道路。 ”④可见,
研究马克思如何超越费尔巴哈是理解唯物史观的关键。在 1845年春天写作《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对费尔巴哈称赞有加。《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
纲》开始批评费尔巴哈,它被恩格斯视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⑤;然而它 只是马克思供自己
使用的提纲,过于简略。恩格斯在 1888年写作《路德维希?费
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集中批评费尔巴哈,但他主要关注的是唯物辩证 法,而不
是唯物史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只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费尔巴哈章,
我们方可见到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费尔巴哈的集中批评。因此,对 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历
史观问题上与费尔巴哈的关系, 进而深入理解唯物史观,
属于第一类的9条“边注”十分宝贵。第二类“边注”只有 4条,均属于马克思, 虽然极为简要,却是他一生中对唯物史观形成过程及其核心思想唯一一次全面系 统的概括,而且具有写作纲要的性质,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十分罕见,值得特别关 注。为此,下文将集中对
第一类和第二类“边注”略作分析探讨。
关于费尔巴哈的第一类9条“边注”中,7条只有“费尔巴哈”四个字。正 文中与它
们相对应的部分,基本内容分别为:
与“边注1”⑥相对应的是这样一段话:“我们不想花费精力去启发我们的
聪明的哲学家,使他们懂得:如果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一切废物消融在‘自 我意
识’中,如果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 词句的奴役一
一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只有在现实的 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
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第526 — 527页)“边注1” 的四个字“费尔巴哈”位于
第一句话“我们不想花费精力去启发我们聪明的哲学 家”中“花费精力”和“去启发我们
的聪明的哲学家”之间。显然其意思是说, 费尔巴哈属于“我们的聪明的哲学家”之列,
他把人的解放归结为“人”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