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切身体会——谈提高下水文的效用
作者:彭 燕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0期
江苏兴化市戴窑中学(225700)彭燕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教师们努力探求着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举措,他们身先士卒,切身体会作文的艰难。坚持为学生写下水文,已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共识。
写下水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下水文写的是身边的人,记的是身边的事,它比起《优秀作文选》中的习作对学生更具有直观性,对学生的写作更具有针对性,易于学生接受。写下水文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运用技巧,使之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写下水文,与学生一起体味写作的甘苦,方能向学生提出较为恰当的写作要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一、下水文要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能力
“下水文”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作文的要求。毫无疑问,教师的学识远远高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远远高于初中教材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写下水文时,教师的写作水平不需要发挥得淋漓尽致。否则,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了下水文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1.下水文写初中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写下水文时,遵循“作文即生活”的理念。下水文必须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或者景和物。我们教师的自身经历中,有许多值得回味、令人感慨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是否适合选用到下水文中,要看从什么角度切入,如果离开了特定的背景仍能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的,才可以选用到下水文中来。
2.下水文的语言特色符合本班学生实际
“下水文”是写给学生学习写作用的,太过于“成人化”的语言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会使学生觉得习作难。对学生写作不但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般的,使用长短句、排比句等能增强习作的语言气势,使用富有哲理性较深的语言来表述和描写,可使习作更耐人寻味。但对于“下水文”来说,这样的文章未必就很好。
下水文一定要紧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用初中生学过的词句和富有少年儿童语言特色的句子去表情达意,做到语言贴切、朴实,从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习作亲切自然、可学可用。写下水文时,尽可能用学生的心理、语言和口气去写,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选材和组织材料。当然,适当地使用学生没有学过的成语、典故等,也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下水文所渗透的情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习作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教师看事物是比较全面、准确、客观的,这与初中学生往往大相径庭。教师写下水文时,固然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眼光来叙事和描写,但教师在下水文中
所渗透的情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不乏准确和客观,最好能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
二、多方面“下水”
下水文未必都是完整的习作。有的只给学生“下水”开头,有的只给学生“下水”结尾。有的给学生“下水”素材的加工部分,有的给学生“下水”写作方法。
有时,就学生作文中的事例或段落,进行重新加工、修改,写出“下水文”,让学生能从中体味、感悟,受到启发。
三、把握下水文的呈现时机
教师写下水文不要局限于和学生一起作文。在学生习作期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一些困难。一般在评讲作文以后,呈现“下水文”,既不干扰学生第一次的习作思路,又能对学生的二次习作带来帮助。当然,呈现下水文的时机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习作的需要,也有在学生写作前呈现下水文的,此时必须跟学生讲清楚,只能模仿形式,不能模仿内容、语句等。
四、尝试学生命题,师生同写
作文之前,试着让学生来命题,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与命题的学生以及其他的学生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习作写好以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书写提纲、选择素材的,介绍习作完成初稿后是怎样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最后当场呈现“下水文”。
写下水文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很有帮助。当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这种模式每学期也只能进行一次、两次。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