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最后复习指导
1.血栓形成、类型、局部及对机体的影响
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白色血栓:心瓣膜处多见,血栓头部,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
类型 混合血栓:血小板梁状凝集堆,中间,血小板梁+纤维蛋白网+红细胞 红色血栓:尾部,纤维蛋白网+红细胞
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脱落 对机体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出血 2.肉芽组织构成及作用、结局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组成,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实性条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
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结局: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 核分裂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继发改变 转 移 复 发 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不转移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 常有转移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4.粥样硬化 AS:血脂过多沉积于A内膜并形成坏死粥糜样物质,A 硬化性疾病 病因:脂质代谢障碍(内皮损伤) 特点:坏死粥糜样物
好发部位:大中A,弹力肌型A
粥 表层:纤维帽,大量胶原玻璃样变,基质,SMC 样 深部: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 硬 底周:肉芽组织,少许F细胞,淋巴细胞 斑 中膜:SMC萎缩变薄,弹力纤维破坏 主A粥样硬化中腹主A病变最为严重
CHD临床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冠状A性猝死
精品
.
5.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细小A硬化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①功能紊乱期:血压↑,头晕,头痛
细A硬化:主要病变特征:玻璃样变,累及肾、视网膜 良性高血压 ②动脉病变期 肌型小A硬化:增生为主→左心室肥大 大A硬化:A→粥样硬化并发. 心脏:左心室代偿肥大
③内脏病变期 肾脏:肾小管萎缩,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原发性颗粒固肾 脑:高血压脑病、脑软化、闹出血 视网膜:细A硬化 6.风湿病
是一种与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血管各处,以心脏病最为严重 基本病理变化:
① 变质渗出期:早期,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变和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
② 增生或肉芽肿期: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巨噬细胞增生,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后形成风
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聚集为阿少夫小体 ③ 瘢痕期和愈合期:纤维化
心脏病变:①风湿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最常受累:疣状赘生物(纤维素性、黏液性变性、坏死),附壁血栓(白)
②风湿性心肌炎 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心肌小A旁间质结缔组织发生黏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继而形成风湿小体
③风湿性心外膜炎 心外膜脏层,浆液性,纤维素样性炎症→绒毛心 7.胃溃疡镜下病变及并发症 第一层:少量炎症渗出物覆盖 第二层:坏死组织 第三层:新鲜肉芽组织
第四层:由肉芽组织移行的新旧瘢痕组织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少见)
8.大叶性肺炎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病变特点(必考) 病理改变 充血水肿期 大体改变 镜下改变 其他临床病理联系 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毒血症导致寒战、高热 肺叶肿胀,暗红色 漫性扩张充血,内有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量浆液性渗出液(红细X线片状分布模糊阴影 胞、中性粒、巨噬细胞) 肺叶充血,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 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仍扩张出血,内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及红细胞,纤维素丝连接成网,穿肺泡间孔与其相邻肺泡内精品
通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发绀,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致使痰液呈铁锈色,波及胸膜时,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 红色肝样变期 .
的纤维素网相连 精品
.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缺氧状况改善,粘液脓痰 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肺叶肿大,充血消退,红色渐变为灰色,质实如肝 肺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正常、质地较软 纤维素渗出增多,纤维素丝经肺泡孔相连增多,少量红细胞 肺腔内中性粒细胞坏死,纤维素溶解 并发症: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粘连、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09预防三专业考题大题之一)
9.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类型 (1)基本病理变化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 水肿 肝细胞变性
嗜酸性样变
嗜酸性坏死 肝细胞坏死
液化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 ②炎细胞浸润 ③肝细胞再生
④ 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 (2) 临床病理类型 ①普通型病毒肝炎: 肿大,质软,面光滑;
广泛变性,水肿为主,肝细胞质疏松淡染和气球样变,肝窦变窄,有淤胆; 肝区疼痛,SGPT(谷丙转氨酶)↑,黄疸 可转为慢性,但多数治愈 ②慢性普通肝炎
轻度:点状坏死,界板无损
中度: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重度: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桥接坏死,纤维间隔分小叶 ③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
肉眼:肝体积明显缩小,被膜皱缩,质地柔软 切面呈黄/红褐→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
镜下:肝细胞坏死广泛而严重,肝细胞索解离,肝细胞溶解,出现弥漫性大片坏死,炎细胞浸润
临床:黄疸,出血,肝衰→肾衰 亚急性重型肝炎:
精品
.
肉眼:缩小,质地软硬不一,大小不一结节 镜下:肝细胞大片坏死,有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10.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肉眼:早期重量加重,晚期体积明显缩小,硬度增加,切面及表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 镜下: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再生肝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大,核大深染,双核偶见;②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 临床病理:
慢性淤血性脾肿大 出血倾向
门脉高压症 腹水 肝功能障碍 胆色素代谢障碍
胃肠淤血、水肿 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侧支循环形成 肝性脑病 11.坏死的分类及各自病变
①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灰黄、干燥;镜下: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早期) 结核病→干酪样坏死
②液化性坏死:无定形颗粒状,不见组织轮廓(脓肿,脑软化,溶解性坏死) ③纤维素样坏死:细丝状,颗粒状,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免疫性损伤) ④坏疽:干性——A阻V通,水分散失较多
湿性——凝+液化性坏死混合 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气性——属湿性,A阻V阻 12.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蚤咬肾)
病变特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分类:链球菌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 病理变化:
肉眼:双侧肾脏轻到中度水肿,被膜紧张,表面充血,散在粟粒状大小出血点,故“大红肾”“ 蚤咬肾”
镜下:病变弥漫分布,肾小球体积增大,而管球细胞数增多,主要为肿胀的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并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腔狭窄、数量减少,内有血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红细胞、颗粒等管型 免疫荧光:肾小球基膜和系膜区有IgG和补体C3沉积 电子显微镜: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临床病理联系: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儿童预后好成人差,可发展成慢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分类:Ⅰ型抗肾小球基膜肾炎
Ⅱ型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Ⅲ型免疫反应缺乏性肾炎
病理变化:
肉眼: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切面皮质增厚
镜下:肾小球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主要由增生的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萎缩甚至消失,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