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钩码在3s内上升0.3m,则钩码上升的速度为多大? (3)弹簧测力计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若在原来的钩码下再增挂两个钩码,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
2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900N的物体,使物体匀速上升3m,所用拉力为400N,摩擦不计。求: (1)动滑轮有多重。 (2)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大。
(3)若用它匀速提升重1800N的物体,绳端的拉力是多大?这种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27.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把一个重为G=95N的物体吊到h=5m的高处,人拉绳端所用的力F是100N。
(1)人拉绳端的力为什么不是95N,而是100iN呢?请回答是什么原因; (2)求在提升物体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总功及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28.一台起重机将重为3.6×103N的货物提高了4m,所做的额外功是9.6×103J。问:(1)起重机的动力做了多少功?(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29.(8分) 如图是简易电动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MN为质量可以不计、长4m的横梁,行走装置可以把提起的重物在横梁上左右移动。提升电动机通过钢丝绳和滑轮组提起重物,滑轮组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1×103N,电动机的铭牌“380V 1000W”,钢丝绳重和轮、轴间摩擦不计。当起重机正常工作,提起0.3t的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运动时:
(1)求电动机拉动钢丝绳的拉力;(保留小数一位) (2)求该起重机的效率;
(3)若行走装置(包括定滑轮),提升电动机的总重是2.2×103N,行走装置使提起的重物沿横梁从中点A移到B点,(A、B两点图中未画出)以M为轴,N点向上的支持力增加了1.55×103N,则BM的距离是多少?(g取10N/kg)
30.(7分)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把重100N的物体A从地面匀速提到三楼 (1)甲用图17所示的方法,直接用绳把物体提到三楼,判断该过程绳对物体A的拉力F是否做功时,有两种分析如下表,若分析正确,在表中同一行的空格画“√”
分析一(2)甲用20s把物体由M提到N,他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多大?
(3)乙用图18所示的方法,通过滑轮把物体捉到三楼,滑轮重10N,人对绳的拉力60N。有人计算乙做的总功过程如下 W=F乙S
②
③
①
F乙?S=6m
联立①②③求出W, 请改正②、③中错误之处
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F对物体做了功 分析二物体匀速上升,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做功的过程来实现.因为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所以拉力F对物体做了功
G物2?100N?50N 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3)机械效率
(2)
(1)动滑轮省一半力。
2.C
3.B 4.D 5.B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6.7.2×104,50% 7.55%
8.180 360 90 % 100 9.0.683.3%83.3%<η<100% 10.300 80%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
11.(8分)(1)见图(1分)
(2)竖直匀速(1分) 弹簧秤读数(1分) 重物上升的距离(1分) 绳的自由端(1分) (3)η=66.7%(1分)
(4)没有考虑动滑轮及绳子所受重力 没有考虑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每空1分 12.(1)0.2,0.24,83% (2)增 13.(1)20.0 (2)0.2 (3)62.5 14.(1)83.7%
(2)小明探究的结果是机械效率的大小与钩码重有关; 小东探究结果是机械效率的大小与提升速度无关
(3)机械效率的大小与提升物重有关,其它因素一定时,钩码重越大,机械效率越 15.(1)任选其中一个均可;(2)(3)见下表
16.(1)2 J 4 J 50%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3)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
17.(1)竖直向上 匀速 (2)5 (3)0.025J 80.% (4)变大
18.(1)图略(提示:使绳子向上拉) (2)56N 89% (3)最大能提起的物重为270N,最大机械效率为90%。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计算题
19.(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4)如:滑轮转动时的摩擦. 20.解:距离s=nh=2×2m=4m
机械效率η=Gh/Fs=(800×2)/(500×4)=80% 答:绳端移动的距离为4m,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21.(1)W有 =G·h=2N×0.08m=0.16J (2) s=3×0.08m=0.24m W总=Fs=0.8N×0.24m=0.192J (3)η=W有/W总=0.16J/0.192J=83.3﹪ 22.⑴2.4N ⑵s=3h=0.3m
W拉= W总=Fs=2.4×0.3J=0.72J P=
=
W=0.24W
W有=Gh=6×0.1J=0.6J
η==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