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家禽养殖技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度,合适的饲养密度,稳定的水、料供应,安静的环境并排除各种病原微生物与内外寄生虫的感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康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一)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和环境控制 1.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

(1)温度 温度对家禽的生长、性成熟、受精、产蛋、蛋重以及饲料效率等都有影响。雏鸡在第1—2天温度稍高,可保持在35℃,第一周24℃,以后降到21—18℃,成年禽适宜温度5—27℃,产蛋适温13—20℃,13—16℃产蛋率效高。经常高于29℃时,则产蛋下降。雏鸭1—3日龄保持在27—30℃,25日龄后降至18℃。

对家禽来说,高温环境甚为不利。由于家禽无汗腺,通过表皮的蒸发只能散发有限的水份,再加上羽毛的覆盖使这种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几乎完全靠呼气来进行蒸发散热。环境温度逾高,鸡的体湿逾高,呼吸率也逾高。除热带家禽外,环境温度超过40℃时,温度逾高,存活的时间也就逾短。相对来说,家禽比较耐寒,由皮下脂肪和厚密的羽毛形成一个良好的隔热层。因此,鸡、鸭、鹅都能忍受较低的温度。但舍温偏低同样是有害的。如降到 -9℃以下时,活动迟钝,生产性能下降。最低舍温要求保持在0℃以上。

(2)湿度 这里是指相对湿度。禽舍里相对湿度对家禽的体感湿度,体温调节,以及环境卫生都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如低于40%,幼禽的羽毛生长不良,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过低,也可能导致脱水。如高于72%,就会羽毛粘连,关节炎病例增多。同时有利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的繁殖,诱发各种疾病。

(3)空气 禽舍里的空气受到家禽的呼吸,生产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分解,这样一些因素影响空气的化学成分,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或原来很少的成分。如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差。会造成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空气的有害气体中,氨如果偏高危害性较大。可降低抵抗力。引起肺部水肿、充血,对新城疫比较敏感。

(4)光照 光照可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自然光照

11

指太阳光,人工光照指灯光。用普通禽舍养鸡,应充分利用阳光的作用。阳光照射可提高鸡的新城代谢,增进食欲,还可使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禽体内的钙、磷代谢。同时还可杀菌,保持鸡舍干燥,预防疾病。在现代化的养鸡业中,完全用人工光照,利用人工光照的方 法,提高养禽业的生产率。人工光照的原则是,光照时间在生长期不宜延长,在产蛋期不宜缩短。

(5)噪音 噪音的刺激会引起啄斗、飞腾、惊恐等,因而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2.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的目的在于消除自然因素对家禽的侵袭,尽量减少各个季节气温,日照时间与强度的变化对家禽的影响,防止病原体对家禽的感染。从而达到高产、稳产和周年均衡的生产目的。 (二)雏鸡的培育与管理

从出壳到6周龄的幼雏,需要供给一定的温度,细致的饲养管理和精心的培育,称为育雏。 1.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室要进行清扫,做到保温、干燥,光亮度和通风换气良好。全部设施及用具要刷洗干净,集中于育雏室内,关严门窗,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熏蒸消毒,密闭1—2天。地面刷洗后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墙壁用10%石灰乳刷洗。

(2)准备好育雏的饲料添加剂,药品、垫料、食槽、饮水器等。

(3)接雏前三天,装好所有设施,试温,可靠后方可进雏。 2.育雏条件

(1)温度 在1—2天温度保持35℃,后逐渐降温,第一周保持在24℃,以后每周降1℃,降到18—21℃为止。温度合适为止,可从雏鸡的状态观察出来,温度适宜,雏鸡在舍内分布均匀,精神食欲良好,饮水正常,活泼好动,夜晚安静,温度

12

过低,雏鸡拥挤成堆,集于热源,并发出尖叫,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呆立,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

(2)湿度 出壳的雏鸡身体内水分的含量在70%以上,从高湿的出雏器转入较干燥的育雏室,会散发较多的水分,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一般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5%,偏高偏低都会造成危害。

(3)通气 通气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并调节室内湿度。适宜的通气为人进室内不感闷气和刺眼鼻。 (4)光照 阳光照射有杀菌、消毒,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代谢,防止软骨症,一周后逐渐放到室外活动。 (5)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容纳的雏鸡数。每平方米可养20-30只,以后逐渐调整到6周龄的10-15只。 3.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食与饮水,一般在孵出后的24—36小时开食,开食应放在白天,最好在早上进行。开食饲料以小米或粉碎的黄玉米浸泡软化后饲喂为宜,料中应加0.02%的抗菌素药物和碎大蒜,以增强抗病力,开食两天后逐步加入配合饲料,一周后全部喂配合饲料。开食第一天每只喂2—3克,以后每天增加1克,喂八成饱即可,0—4周内每天喂5—6次,之后每天4次,间隔时间要均匀。

雏鸡的饮水要与开食同时进行,供水后就不能中断。一周龄内要饮温开水。每周饮一次0.04%的高锰酸钾溶液。

(2)为了保证雏鸡发育均匀,提高成活率,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将弱雏挑出来,加强饲养管理。

(3)疫病防治,雏鸡个体小,抗病力差,饲养密度大,如果染病,难以控制,因此要防治。育雏期间最易发生而且危害较大的为白痢和球虫病,故要在10日龄的饲料中加0.02%痢特灵;11—20日龄加0.1%四环素,21—30日龄加0.1%土霉素,能有效地预防雏鸡白痢和球虫病。 (三)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3

为了使鸡群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适量的营养,维护鸡群健康,促进产蛋鸡高产稳产,就必须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 1.日常饲养管理要点

(1)注意观察鸡群,每日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是否正常,对有病症的鸡要隔离饲养,及时对症处理。 (2)定期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鸡,减少饲料和管理费用。

(3)定期称重,体重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对照各周龄的体重标准,检查产蛋鸡的体重情况。

(4)维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给鸡舍维持一个相对稳定而不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小气候,才能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潜力。 (5)工作程序要固定,每天的喂料、加水、拾蛋、开灯、关灯均应固定,严格执行,饲养人员也要固定,不得随意更换。 (6)根据鸡群的生产水平调整日粮,调整日粮中粗蛋白质、必须氨基酸、代谢能、钙、磷水平。 2.季节饲养管理

(1)春季的饲养管理,春季是产蛋旺季,鸡体新陈代谢旺盛,每天的饲料供应量应高于其它季节的10—15%,昼夜温差大,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2)夏季的饲养管理,饲料要新鲜,防止变质,可喂一些青绿饲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鸡舍要通风良好。

(3)秋季的饲养管理,秋季是老鸡换毛,新鸡产蛋的季节,所以应给充分的营养,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随着自然光缩短,要人工补充光照,产蛋鸡光照时间每天应达到16小时。

(4)冬季的饲养管理,冬季气温低,要提高饲料的能量,注意保温。

(四)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14

1.肉用仔鸡的饲养方法

(1)分阶段饲养。肉用仔鸡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特点,因此要求高蛋白、高能量、营养全面、消化率高的饲料,可按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合日粮。4周龄前,要求高蛋白,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4周龄后,要补充含脂肪的动物性饲料及谷粒饲料。

(2)饲喂方法。饲喂方法应以自由采食为好,饲槽里随时都有饲料,供鸡任意采食,吃的越多,长的越快,饲料报酬越高。 (3)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应无变质,未污染,不混有杂物。

(4)保证充足的饮水。饮水不足,直接影响采食和增重。 2.肉用仔鸡的管理方法

(1)合理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一周龄每平方米40只左右,随日龄增加密度逐渐减少,到出栏时每平方米9—12只。 (2)按公、母,强、弱分群饲养。分群有利于增重,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合理的光照。光照只方便采食和饮水,所以暗一些为好。 (4)适宜的温度与通风,肉仔鸡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在整个饲养期都要进行严格控制,1—27日龄温度在32—23℃,28日龄后20—23℃。肉仔鸡饲养密度大,呼吸和排粪也大,要注意通风换气。

(5)定期称重,每半个月抽测称重一次。

(6)实行全进全出制,这是一种科学的现代肉鸡生产饲养技术。

(五)生态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选好场址是关键 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最好。要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

15

家禽养殖技术

度,合适的饲养密度,稳定的水、料供应,安静的环境并排除各种病原微生物与内外寄生虫的感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康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一)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和环境控制1.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1)温度温度对家禽的生长、性成熟、受精、产蛋、蛋重以及饲料效率等都有影响。雏鸡在第1—2天温度稍高,可保持在35℃,第一周24℃,以后降到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k6t29u8lu4bptb11x4w7g2499iozz00ml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