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前言:
该课题于2013年9月份开始筹备,做好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工作,收集资料、信息,研究相关文献。于10月份制定研究方案,递交申请评审书。经审核被定为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4年度)立项子课题。 该课题历时一年(2014.1—2014.12)。(2014.01——2014.10)为实施阶段, (2014.11--2014.12)为总结阶段,具体做好收集、整理资料工作,全面反思、 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实践证明: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年来,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教师的作文观念更新,教学变被动为主动,科研意识增强,整体素质提升。该课题组成员肖素萍老师撰写的论文《留心观察 体验生活 轻松习作》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2.大部分学生一改以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更多的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有信心,写作能力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连诗敏、苏心如、徐凯琪等同学在校现场作文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李清婷等同学多篇优秀习作在《鹏湖》及《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 不对题。课题研究表明,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小学高年级快乐作文教学”的理论专著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根据该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课题研究建立在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之上。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班级或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估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成绩: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小学高年段学生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实际的了解和研究,初步探索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快乐的梯度作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的习作从被动、无奈走向主动和快乐,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使作文成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成为师生有趣的快乐体验,从而彻底改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被动局面,并努力将作文教学创建为学校的一个特色。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作文课堂,实践新颖的评价方式,精心打造快乐的梯度作文课堂。
(一)、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1).设计内容凸显快乐。
有研究证明,“以类别为载体,以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依托,分解各类记叙文的基本写作要求,明确每个年段的能力训练重点,从而有序地构建小学作文的能力目标序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写实践中螺旋式提升写作技能,自由、自如地进行表达。”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写反应生活的记叙文,生活作文中涉及的面无外乎写人、写景、写物、写事等。因此,在高年级应用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多,所以结合教材,在这个年级段里放入了应用文与研究性作文两大类。这样,学生每学期至少要练到这六大类的习作(写话)。《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在六大类的选材上,即写作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力求做到“易”与“乐”。也就是所选的内容是易于师生操作,易于教师设计教案学案,易于学生动笔表达的,是师生都感兴趣,学生体验后乐于表达的。 (2).训练序列讲究梯度。
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是有梯度的,在这儿的梯度分三个方面。 一是训练目标有梯度。一方面是整个六年的训练有个梯度。各个学期的训练目标有所不同,呈螺旋型提升趋势。 二是训练过程有梯度,每个学期的每一单元训练中的三到四次练习也呈梯度状态。 三是儿童的快乐也有梯度。根据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我们注重高年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提高谋篇布局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现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学生以自由选材、写话题类作文为主。 (二)、创造开放课堂,在多样的方法活动中体验快乐。
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让课堂开放起来,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大作文课堂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1.教学方法形式多。
有感兴趣的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还得进一步在操作上花力气、有突破。因此,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我们提倡“活动化、趣味化、体验化、多样化”,努力让学生在多形式中体验快乐,如:说与写结合、听与写结合、画与写结合、读与写结合、玩与写结合、操作与写结合、吃与写结合、观察与写结合、想象与写结合、采访与写结合、调查研究与写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中快乐地写作,在快乐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2.指导过程有梯度。
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作前指导,二是作中指导,三是作后指导。而先放后收,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正如南宋诗人谢枋得所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习作指导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作前指导重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与习作的欲望,打开思路,指导宜粗不宜细,旨在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及时书写,感受到快速写作、一吐为快的快乐。作中指导带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重在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宜细不宜粗,及时评价,及时修改,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提升的快乐。作后讲评主要是本次习作的全面展示,重在肯定,重在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3.习作日记同步走。
黎锦熙先生曾说:“日札胜于作文”。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说的是要多练笔,按照一定的方法科学地练笔。日记教学一直是我校习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受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书写生活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困惑。老师们
觉得一些语感与积累较好的同学日记水平就高,而且越写越好。而另一些同学则写来写去写不好,写了一个学期水平也没什么大提高。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写日记是自由的,无序的,无序的练习不容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因此,我们树立大作文观,提出“提笔即是作文时”,将梯度作文的序列训练与自由日记打通。在进行序列训练时,在保证主要训练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倡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当时实际情况在内容上作相应的调整,写作就像写日记一样自然,写当时发生的,写正在进行的。同时,每个序列的最后几次练笔让学生根据大目标自由选择内容写,尽量写当天或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我们要求教师时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点拨学生发现生活材料,而后自由抒写。实践证明,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这是让学生两条腿走路,因此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4.有效阅读来提高。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既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更为学生“落雨”布下了一朵朵云。譬如,日诵古诗与名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积累,使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可谓“文化味”浓厚;每学期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既学到了习作的好方法,又燃起了学生成为“小小作家”的欲望;组织师生共读佳作名著并书写阅读报告,开展班内校内 “阅读之星”“书香之班”的评比,学生浸润在名著美文之中,对其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评选“诵读小明星”;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剪贴佳作,做美文赏析等。可以说,打造“书香校园”对有效实施本课题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5.精彩活动促发展。
开放的课堂是生动的,活动的作文是精彩的。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期“训练儿童在知觉、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使他们逐步做到能广泛地、灵敏地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大脑中具有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作文材料库房。”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练习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这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为此,我们根据各个年级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梯度、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每年十二月的作文节各班开展不同的作文活动。由于每个班每个年级所开展的活动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快乐”也各不相同。而2014年的作文节,我们的主题又变成了“写作,让生活更美好”,通过编写班歌、编写作文剧等形式,将写作与活动紧紧融合在一起。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作家进校园活动;每年出版一册《小荷尖尖》师生美文集,每学期编印《小荷》报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文字变成铅字后的成就感;打造学校的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进行师生优秀博客评比;当场写话比赛、作文大赛;千人同写日记活动、小荷文学社活动、高年级的作文调查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散文朗诵;优秀习作日记本评比、活动创意设计,写一写外出游玩的建议,给校长的一封信,各类小报设计评比等等。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自由、自主、快乐地写作,在玩与写的过程中发展了习作能力。 (三)、创新评价机制,在多元的品评方式中享受快乐。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作文成绩通常以等级来评定,许多老师批分严格,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得不到一个“优秀”,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儿童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胜心、求成欲、威望需要是儿童作文洞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成就和获得在集体或朋友中的威望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们大胆改革习作评价方式,实施让学生快乐作文的“2+2策略”,即改变作文批改方法和形式的两大提倡,提倡新的评价方法——“等级+附加分”,提倡新的批语形式——“批语”变“心语”;拓宽讲评渠道的两大途径,课堂共享——“作文一品香”,网上交
流——“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圈。
1、“等级+附加分”:指出“等级”要舍得给“优秀”,附加分可以根据年级的不同分别用星或笑脸、大拇指等标志性的图案来表示,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我们指出,老师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打破“等级+附加分”的评价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2、“批语”变“心语”:改变传统习作中空洞俗套的评语,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句充满鼓励的心里话,具有指导性的真诚中肯的建议:“你写的这篇文章我读了很感动。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以情动人’。作文也好,做人也罢,‘情真’最重要。”“好!继续努力!不久的将来,你会是一个小作家!”“我很欣赏你文中的人物对话,简洁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果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也许会更传神。”同时,也鼓励学生将习作与家人和伙伴进行分享,并邀请他们为作文写上评语。这既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也强化了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3、 “作文一品香”:每周至少两次评讲学生习作。主要品评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每次讲评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次推出一到两位作文进步大的同学,称之为“作文黑马”,对他们进行热情洋溢的,甚至“夸张性”的赞扬。一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被表扬一次,以此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4、 “小荷尖尖”博客圈:这是我校建立的两个展示学生习作的平台。一是每个班级内的“小荷尖尖”作文展示板,要求每位老师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与日记以原稿形式展示,高频率地更新。二是在网站上建立的学校“小荷尖尖”作文博客,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习作上传到相应年级的栏目中,老师、同学、家长,甚至陌生人一起参与点评,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许多学生因此纷纷自建博客,不断发表新作。
我们就是通过以上方式,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写作教学和活动过程中,使写作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采取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抒写表达,在快乐中习作。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加强了校园作文文化氛围的建设:增建了作文长廊、小荷日记馆、班级作文尖尖展示板、小荷尖尖作文博客等,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2.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上研讨课,经常撰写习作教学论文,高频率的研究活动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队伍快速发展。教师作文专题研究论文、文章发表与获奖大幅增长。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不怕教作文了,并在作文教学中品尝到了快乐。 3.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2013年至今学生参加学校各类作文竞赛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学生多篇优秀习作在校报《鹏湖》及《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在一次次快乐的作文活动中,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悦中,学生们写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五、课题研究反思:
为期一年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课题即将结题了,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作文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有困惑: 1、课题研究是辛苦的,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其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使老师们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愿为之,乐为之?
2.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3.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在校报《鹏湖》及《小学生学习报》上发表。在一次次快乐的作文活动中,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和被肯定的愉悦中,学生们写作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五、课题研究反思:
为期一年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课题即将结题了,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作文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有困惑: 1、课题研究是辛苦的,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其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使老师们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愿为之,乐为之?
2.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3.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