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卷3套汇总★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第五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Na2CO3H2SO4 B.FeCl3Na2SO4KOH C.BaCl2AgNO3Na2CO3 D.CuSO4 KNO3Na2SO4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因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Cl3和KOH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溶液两两都会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因三种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正确。 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

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

3.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解析:D 【解析】 【详解】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原子,故说法错误;B.KCl、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化合价相

同。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故说法错误;C.表示的是原子,故错误;D.CO、

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故选D。

4.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故选项说法正确。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磷矿粉呈灰白色,氯化钾为白色,可以将磷矿粉区分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参加反应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解析:D 【解析】

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错误;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分别是甲烷和水,错误;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即分子个数之比)为1:1,正确。故选D。 6.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解析:D

【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6

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

7.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C.使用公共自行车 解析:B 【解析】 【详解】

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

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B.露天焚烧垃圾 D.禁止焚烧秸秆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故选D。

9.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10.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解析:C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2种物质反应生成1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正确; B、任何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正确; C、生成物中不能确定有氧元素,故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

B.观察

C.假设

D.做结论

D、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单质,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正确。故选C。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一一通电后能发光一—制霓虹灯 B.石墨一一质地软且滑一一制作电极 C.一氧化碳一一还原性——冶炼金属 解析:B 【解析】

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制霓虹灯,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制作电极,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冶炼金属,正确;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正确。故选B。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D.生石灰一一能与水反应一一作干燥剂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过滤 D.点燃酒精灯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向着手心,容器口紧靠,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持试管与水平线成45度角,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故符合题意; 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防失火,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试卷3套汇总★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第五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k4k63wiz66bod04q39t7z7sh75m1a00og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