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养鱼综合效益的几点新措施
唐玉银1 房元喧2 韩玲3 张凤翔3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1
池塘养鱼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历史,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饮食结构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饲料成本、塘租、雇佣劳动力成本、药品、燃料动力等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增加,普遍传统的养鱼方式或模式基本无利可图,多数塘口出现亏损状况。加上新的病害及池塘水质难处理等因素的影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但通过我们调查,传统养殖的模式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的更新改进来解决快速发展与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增加池塘养殖综合效益。现将调查和思考的相关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养鱼模式的改变
过去传统的池塘养殖品种主要是“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和鳊鱼等,这些大多数是大宗淡水鱼类,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效益很难稳定,加上在进水或投喂水草时,往往容易带进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野杂鱼,且易消耗高价的优质饲料和减少池塘空间,池塘养鱼的成本会增加不少,而且野杂鱼易消耗池塘的溶氧,影响主要饲养鱼类的健康生长。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放养方式,可适当少量搭配部分凶猛性鱼类如鳜鱼、乌鳢,也可适量搭配放养甲鱼,以此来增加优质鱼类的产出。同时还能通过生物竞争的原理减少病鱼的传播,降低主养鱼类疾病的发生,减少用药成本,提高池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或者可搭配放养
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大的螺蛳,既可通过螺蛳清除鱼池底层残饵,又可有效改善池塘水质,既改善了池塘生存环境,又可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
二、池塘水质精准调控的应用
良好的水质有利于养殖鱼类的健康持续生长,既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又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传统的水质判断方式已显得相当滞后,仅靠肉眼等较“粗糙”的方式来调控水质,特别在高密度养殖,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养殖业者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安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可有效监测池塘养鱼中所涉及的各项水质理化指标,包括监测池塘溶氧、pH、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几项,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精准测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与改善,保持池塘环境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促进水产品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池塘养殖降本增效。
三、病害防控观念的革新
池塘病害的发生是一个系统问题,它往往是病原、水生动物及环境三者发生交汇时,水生动物才会显性发病,其他阶段都是处于潜伏期,目前根据养殖实际情况来看,依照现有的检测手段,养殖户对病原的判断还无法及时准确确定,因此,针对病害,包括水环境变化等引起的鱼类死亡,只有从提高水生动物机体抵抗能力及改善其环境着手,并通过生物手段控制水体中的氮、磷,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实施生态养殖和生态修复才是我们目前最佳的防控措施。比如池塘养鱼,常年大量的饲料损失及鱼的生长代谢活动,会每年给池塘带来很多的污物,而池塘养鱼的污物处理一直不被养殖户重视,养殖户更多地忽视前期清淤工作,偏重于后期药物的预防与治疗,结果是效果不理想,成本显著增
加,而且还影响鱼的品质。
四、大力推广与应用渔业机械化设施
一是池塘可利用叶轮式增氧机与微孔管道增氧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从试验实践情况来看,这两种增氧设备相互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更有效增加全池水体溶氧、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池塘水质及降低病害的发生率,而且可较大幅度地增加池塘放养密度,充分提高池塘使用效率,具有降本增效的作用。二是改变投饵机投饵方式。可将原有固定式投饵机改为移动式投饵机,即将投饵机安装到电动船头,进行全池投饵,这样可防止固定式投饵机将鱼类集中在一起,大大降低因鱼类抢食相互之间碰撞、摩擦引起的受伤,而且全池投饲可保证体质不健壮的鱼类能有效增加摄食药饵,可大大提高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效果。
五、改变种苗放养方式
一是改春放冬捕为常年轮捕轮放。这种放养方式既可一次性放足鱼种,鱼种规格可分成若干规格,采取分期捕大留小,常年上市,可缓解集中上市造成市场饱和而导致鱼价急速下降,也可多次放养鱼种,捕大补小,降低池塘空间。二是改单一放养品种为多品种放养。单一放养品种往往使养殖品种局限于某一养殖层,多品种可充分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分布在不同的水层,提高水体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三是在不影响池塘主养鱼类的前提下,适度搭配放养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以提高池塘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