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物病害防治技术 复习思考题答案 1.水稻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有什么区别?怎样采取措施防治水稻绵腐病和立枯 病?
烂秧是水稻苗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 生理性烂秧病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 常见的有烂种、 漂秧、 黑根和 死苗等。侵染性烂秧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绵腐病、立枯病等。
药剂防治:
( 1)防治立枯病可选用 5.5%浸种灵 II 号 5000 倍液浸种,对水稻立针期的立枯病有显 著防治效果;播种覆土后,可选用
5.5%浸种灵II号3000?5000倍液2?3 kg/m2药液喷洒;
0.2%硫酸铜液 1500 kg/hm 2,喷药时应保持浅水 2?3 次后再施药,或在进水口处用纱布袋装硫酸铜
也可选用30%土菌消水剂3?4 ml/m 2加水3 kg,在播前浇透水后喷雾。
(2)防治绵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 层;如绵腐病严重时可将秧田换水冲洗
100? 200 g ,随着水的流动溶入秧田。
2. 水稻胡麻斑病与稻瘟病在症状上有何异同点? 水稻胡麻斑病在受害部位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褐色至
暗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
大小似芝麻粒。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绒毛状霉。典型的稻瘟病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两端 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 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 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3.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 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受
害最重。
( 1)叶鞘发病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后逐渐 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 天气干燥的条件下, 病斑边缘 褐色, 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 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 重病叶鞘上的叶片 常发黄或枯死。
( 2)叶片发病的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病情发展迅 速时, 病部暗绿色似开水烫过, 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 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 片蔓延。穗部发病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 死。在多雨多湿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 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在潮湿条件下, 病组织表面有时常产生一层白色粉末状子实层 (担 子和担孢子) 。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
4. 影响稻曲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如何防治?
诊断要点:一穗中有部分籽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
比健粒大3?4倍,黄绿色或墨绿色。
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注意适期用药,合理调整农业栽培措施。
(1) 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②建立无病留种田:注意晒田,发病的地 块收割后要及时
耕翻, 选用不带病种子; ③播种前及时清除病残体; ④合量密植, 浅灌勤灌;⑤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施足基肥、巧施穗肥、适时适量施硅肥。
(2) 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可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 以减少部
分侵染源;还可选用
适时移栽,
24 —48 h , 72 h ,晚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800 倍液浸种,早稻浸
稻浸48 h浸种后可直接播种。上述处理可兼防稻恶苗病和绵腐病、稻瘟病。②喷雾防治: 可选
用井冈霉素、或 50%稻后安(氧化亚铜+三唑酮) 、 18%纹曲清(井冈霉素+烯唑醇) 可杀得等,在抽穗前 5? 7 天喷雾,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穗的安全性。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识别要点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严重?如何防治?
( 1 )诊断要点: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形成鱼籽状菌脓。 (2)发病条件:该病发生流行要求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为
害流行。 一般深灌或串灌、 偏施或迟施氮肥,均有利于此病的发生与 为害。
( 3)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严格实行检疫: 不要到病区调运稻种和繁种, 以防传入病害; 引种寸必须实行严格的检 疫,病区种子和稻草不要外运。 选用抗病品种: 是控制和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最经济有效 的措施;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②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对带菌或可能带菌的种子在播种前结合浸种催芽进行种子处
理,可选用 85%强氯精 300 倍液浸 24 h ,用清水充分清洗后催芽;秧田和本田的药剂防治: 秧苗在水稻 3叶期统一用药,保护苗期不受侵染,大田孕穗期喷药 1 ? 2次。可选用金核霉 素 100?150倍液,或选用
30 C,相对湿度接近
饱和寸,最适合发病。暴风雨,尤其是夏季台风的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 侵入和传播,易引起病
20%叶青双、 10%叶枯净、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喷雾,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
6. 如何选用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在点片发生寸,即病叶普遍率在 分 )
拌种,播种后 45d 仍可保持 90%左右的防治效果。 冬小麦苗期发病早的地区或地块, 可用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
1%? 10%寸,开始防治。
0.03%(有效成
① 在冬小麦苗期常发病区, 可选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
60?120 g/hm 2喷洒幼苗。要根据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确定用
2?3次;
1000倍液喷雾;
l00 kg
药量。一般喷药 1?2次,如果流行寸间早,流行速度快,又是感病品种,则喷药
② 防治条锈病还可选用萎锈散
7.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① 种子处理是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选用 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 药 100?200 g 湿拌。
② 喷雾是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一般应于扬花 寸期
10%- 50%寸施药,防治穗腐的最适施药
2
25%施保克乳油 800?1000ml/hm 或
80%多菌灵微粒剂750?1000 ml/hm加水常规喷雾、也可选用 2加水常规喷雾。
70%甲基硫菌灵450?600 g/hm
8. 如何防治两种小麦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的防治应采用加强检疫、药剂拌种为主,农业防治为辅的综
合防治措施。
( 1 )加强检疫 小麦矮腥黑穗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为防止病害随种 子或商品传
播,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 2)农业防治 建立无病留种田, 繁育和使用无病种子是消灭小麦黑穗病的有效方法。 留种田要
与生产田隔离 200m以上,种子要进行精选,要进行种子处理。注意施用无病肥, 及寸拔除田间病株等。适期播种,春小麦不宜过早播种,
深,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采用与非寄主作物 种。
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可选用
2
冬小麦不宜过晚播种,播种不宜过
1?2年轮作,种植抗病品
(3)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药剂拌种是防治麦类黑穗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可选用 2%立
克秀湿拌种剂100?150g加水1.5L湿拌种100 kg,也可选用12%三唑醇、或12.5%烯唑醇, 每 100 kg 种子用药 20?30g 拌种;或选用 50%多菌灵,每 100 kg 种子用药 200?300 g 拌 种;还可选用 3%敌畏丹悬浮种衣剂按 1 :1 000( 药:种 ) 进行种子包衣。
9. 怎样区别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的症状?
玉米大斑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大斑, 病部有灰黑色的霉状物。玉米小斑病叶片上有数量较
多的黄褐色椭圆形小病斑,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10.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区别?怎样才能减少菌源数量?
(1)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穗期出现典型症状,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 个大黑粉苞,基
部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不易飞散、 常黏结成块,内部夹杂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 黑穗病。
减少菌源:及时拔除田间病株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中越冬菌源;
进行高温堆肥,厩肥充分
因丝状物在黑粉飞散后才显露,
所以称为丝
发酵,杀死病原菌后再施用;切忌将病株散放或喂养牲畜、垫圈等;一般实行 理轮作,可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
1?3年的合
(2) 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形成病瘤,地上部具 有分生能力的幼
嫩组织均可受害。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畸形病瘤。病瘤成熟后,外膜破裂, 散出大量黑粉。
减少菌源:秋季翻地,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重病田实行
玉米秸秆用堆肥时要充分腐熟,在病瘤未
2?3年的轮作。
11. 影响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棉花苗期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红腐病。 由于立枯病菌和枯萎病菌为土壤习居菌,
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枯萎病菌、红腐病
菌能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枯萎病菌、炭疽病菌和红腐病菌还可以分生孢于粘附在棉籽短 绒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内越冬,
棉籽边萌发边受侵染。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的其他寄主
也是次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流水和地下害虫在田间扩散蔓延。 带菌棉籽通过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进行再侵染。
因此,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或2个及以上情况同时出现时, 就会造成棉花苗期病害发生 甚至流行。 (1) 苗期低温多雨,寒流侵袭。因低温多雨时,有利于病菌繁殖,而此时棉籽发芽率 降低,出苗慢,
棉苗抗病力下降,易被病菌侵染。因此,寒流侵袭之后几天,往往棉花苗期 病害大发生或流行。
(2) 棉种质量差。棉种纯度低,籽粒不饱满,造成出苗缓慢,幼苗长势弱,易感病, 造成病害流行。 (3) 连作、土质粘重、低洼地。地势低洼的棉田,土壤通气性差,土壤温度偏低,棉 苗出土缓慢,易
烂种、烂芽,出苗后因生长不良,易受病菌侵染;连作棉田,土壤中病菌积 累过多,发病较重。
(4) 播种质量低。凡播种过早、过深或覆土过厚,造成种子发芽、出苗慢,常大量烂 种、烂芽。
12.怎样识别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怎样防治?
(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识别:
可以从发病时间、叶片上的典型病状、叶片萎蔫发展的方向、维管束变色的深浅、病 症几方面的差异加以区别。
病害名称 发病时间 典型病状 叶萎蔫方向
棉花枯萎病 苗期/秋季 黄色网纹型 由上至下、全株或半边 棉花黄萎病 3-4片真叶以后 掌状萎蔫 由下而上
维管束 病症 (2)防治措施:
深褐色 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浅褐色 白色霉层 根据两病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入侵方式及发病条件, 应采取以保护无病区,铲除零
具体措施如下:
星病株控制轻病区,在重病区主要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轮作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 农业防治
轻病区拔除零星病株,
就地烧毁,然后用强氯精或沼液对病穴及其周围
土壤消毒;北方棉区与禾本科作物 3?4年轮作,南方棉区采用水旱轮作;合理施用氮、 钾肥,增强植株磷、 的抗病性,减轻发病;选用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品种,在无病区建立无 病良种繁育基地,禁止从病区调运棉种。
②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棉籽经硫酸脱绒,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在
55?60C的
402抗菌剂2000倍液中浸闷30 min;或用40嫁菌灵胶悬剂750 g加清水99 kg ,在常温下 浸泡40 kg未脱
绒棉籽14 h,药液可反复使用2?3次;在棉花移植前5天,浇灌7. 5 kg/m2 强氯精300倍药液,防治效果可达70%左右,对棉花还有增产效果。或用50%沼液5000?7750 kg/hm2分次浇灌,连续3年防效为70%左右。
13.棉铃病害主要有哪几种?怎样识别?
棉铃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红腐病、黑果病四种,应从发生部位、典型病斑特点、 病症去比较。 病害名称 炭疽病 发生部位 棉铃各部 铃基、尖端和 铃缝 红腐病 铃基、尖端和 铃缝 黑果病
典型病斑特点 圆形、绿或黑褐色,略凹陷, 病斑边缘暗红色 病症 橘红色黏质物 疫病 初暗绿色、水渍状,很快全 铃呈青绿至青褐色 初墨绿色、水渍状小斑,后 致全铃黑褐色腐烂 病铃不易开裂,病铃及棉絮 变黑僵硬 白至黄白色霉层 粉红至粉白色霉层 表面多小黑点,并布 满黑色煤粉状物 整个棉铃 14. 简述红麻炭疽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
红麻炭疽病在红麻整个生育阶段都能发病,发病后在不同发病部位呈现如下症状特点。
(1)种子:带菌种子萌发后,幼苗不能出土,或出土后子叶脱落、幼苗猝倒,最后枯
死。
(2) 子叶:叶边缘变红,中央生黄褐色的斑点,扩大蔓延至顶芽,使其变黄褐色枯死。
(3) 真叶:初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大为紫红色圆斑,病斑中部呈浅灰色。病斑多 沿叶脉发生,使
叶片皱缩变形。
(4) 茎:幼苗期、成株期均能发生。病斑大都发生在顶梢及侧梢上,形成梭形、中 稍凹陷、边缘紫红部黄褐色的病斑,扩展后常造成茎折或烂头。 色、 花蕾:如受害害,可致腐烂。
(5) 蒴果:受害初为圆形或椭圆形暗红色斑点,中央浅红色。
潮湿时,各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形成桔红色的粘状物。 防治红麻炭疽病的措施有: (1)栽培管理
① 病区米用无病田留种并选用抗病良种。
② 病田应与水稻进行一、二年轮作或与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 ③ 多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使用。
④ 低洼地加强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 ① 种子处理
选用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
1%拌种,或用 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 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浸种。
② 喷药防治 根据病情与天气情况及时喷药,可选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
80%炭疽福美、或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25%施保克乳油 1000 倍液等 喷雾防治。
15. 怎样识别大豆病毒病?如何减少传毒介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诊断要点: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
严重皱缩,病种子产生云纹状或放射的斑驳。
(1) 轻花叶型:用肉眼能观察到叶片上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此症状在后期感病植株或 抗病品种上常见。
(2) 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叶肉呈突起状,严重皱缩,暗绿色,叶缘向 后卷曲,叶脉坏死,感病或发病早的植株矮化。
( 3)皱缩花叶型:叶脉庖状突起,叶片歪扭、皱缩、植株矮化,结荚少。黄斑型:皱 缩花叶和轻花叶混合发生。
( 4)芽枯型:病株顶芽萎缩卷曲,发脆易断,呈黑褐色枯死,植株矮化,开花期花芽 萎缩不结荚,或豆荚畸形,其上产生不规则或圆形褐色的斑块。
( 5)褐斑粒:是花叶病在种子上的表现,病种子上常产生斑驳,斑纹为云纹状或放射 状,病株种子受气候或品种的影响,有的无斑驳或很少有斑驳。
治蚜防病 大豆花叶病发生流行与蚜虫数量、 蚜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早晚关系密切, 在蚜 虫发生期可选用
1.5%乐果粉剂 22.5 -30.0 kg/hm 2喷粉;或用 40%乐果乳油 1000? 1500 倍 液喷雾。此外,用银灰薄
膜放置田间驱蚜,防病效果达
80%。
16. 怎样识别和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 诊断要点:病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
至黄白色的球状物。
( 1)大豆开花前后植株地上部的症状最明显,病株明显矮化,似缺水、缺氮状;
( 2)叶片褪绿变黄,瘦弱;病株根瘤少、根系不发达并形成大量须根,须根上附有大 量白色至黄白色的球状物,即线虫的胞囊 (雌成虫 ) ,后期胞囊变褐,脱落于土中。
( 3)在田间,因线虫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匀,常造成大豆被害地块呈点片发黄状。
防治措施 无病区加强检疫,防止大豆胞囊线虫传入;在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轮 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种植抗、耐病品种,利用耐病品种可增产
10%? 15%,但耐病品种只能
减轻当年受害的程度, 而不能减少土壤中胞囊数量;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重要措施, 轮作要在 3 年以上, 轮作年限越长, 效果越好,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等非 寄主作物轮作防病效果好, 轮作制中加入一季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 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料或喷叶面肥, 线虫危害;在高温干早的年份要注意适当灌水,效果会更加明显。
(3) 药剂防治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可选用呋喃丹、力满库等,如
可减少轮
促进植株生长, 可以减轻
3%呋哺丹颗粒剂有效 成
分用量为30?45 kg/hm2随播种一齐施入土壤,防治效果显著;大面积应用种衣剂,省时 省工,防治效果明显。
17. 油菜病毒病在不同类型的油菜上的症状有何不同?如何防治? 油菜病毒病在不同类型油菜的症状差
别很大。
( 1)甘蓝型油菜典型症状:苗期在叶片上产生黄斑、枯斑和花叶,成株期在茎秆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