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作者:李宏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9期
摘要: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阳等小反刍动物。现介绍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方法并探讨疫情的综合防控措施,为该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9-0064-02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阳等小反刍动物,临床症状以发热、口腔溃疡、腹泻、肺炎为特征。1942年该病首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发生,随后在中东、西亚、南亚国家相继发生,我国于2007年在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2013年后又陆续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现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概述。 1临床诊断 1.1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发病严重。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病羊、带毒羊及分泌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为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1.2临床症状
山羊的临床症状较绵羊典型。根据症状程度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温和型症状较轻微,类似感冒症状;标准型常见,症状明显且典型,主要有体温升高,可达40~41℃,持续3~5天;病初有水样鼻液,随后变成大量的黏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流眼泪,眼分泌物增多,遮住眼睑,出现结膜炎;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初期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迅速脱水、消瘦。急性型较少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后急性死亡,无典型症状。 1.3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