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上篇 民用建筑部分
主要介绍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以大量民用建筑为主,涉及部分大型公共建筑
第一章 概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建筑的发展简史及其分类;
2、掌握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以及建筑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一门学科,涉及到建筑历史和发展、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施工等内容。
建筑: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是建筑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和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彭一刚先生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引用 《辞海》中的一句话“空虚能容受之处”来定义建筑。
1.1概述
1.1.1国外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 --天然材料:树、石块。宗教纪念建筑:石环、石台。 主要建筑:欧洲巨石阵是人类最早的建筑活动例证。
2.奴隶社会 --材料:石材为主,混凝土。宗教纪念建筑:金字塔、神庙。 对古建筑影响深远的国家: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主要建筑:胡夫金字塔、雅典卫城、万神庙、大角斗场、古罗马凯旋门。 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立克、柯林西
古罗马五柱式:多立克、爱奥立克、柯林西、塔司干、组合柱式 3.封建社会 --材料:石材、混凝土。 建筑:教堂、广场、市政厅、别墅。
建筑风格:拜占庭、哥特式、巴罗克、洛可可
主要建筑: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堡主教堂,巴黎凡尔赛宫 4.资本主义社会 –新型材料:钢材、玻璃、钢筋混凝土。
多功能建筑:商业、办公、车站、展览馆、歌剧院、 住宅等。
主要建筑: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美国世贸大厦.吉隆坡佩重纳斯大厦 建筑风格:古典主义、现代建筑、折衷主义。
1.1.2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 --天然材料:泥、草、树木。 建筑:住居村落。
主要建筑:陕西半坡村(木骨泥墙 )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 ) 时期:仰韶文化 2.奴隶社会 --材料:夯土,陶瓦。 建筑:城墙、住居。
主要建筑:郑州商城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长城开始修建。 朝代:商、周、春秋 名匠:鲁班 3.封建社会早期
主要成就:战国“兆域图”、秦长城、秦朝都江堰、三国时期邺城 主要建筑:秦朝阿房宫、北魏永宁寺塔、北魏嵩山嵩岳寺塔
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历时900余年,以汉代为高潮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
系,到汉代已经确立。
1
4.封建社会中期
主要成就:隋朝大兴城、隋朝赵州桥、唐朝长安城
主要建筑:唐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宋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 5.封建社会后期
主要成就:元朝大都城明朝建设北京城、明朝紫禁城、清朝避暑山庄、明式家具驰誉世界。 主要建筑:明朝南京灵谷寺的无量殿、清朝布达拉宫建筑代表作:计成《园冶》 时期:元、明、清
历时600余年,其中除元代受宋代影响外,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明清建筑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6.中国现代建筑
1840-1949传统的中国建筑占主导地位,商业建筑打破传统建筑风格,西方建筑风格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建筑中。
1949-改革开放,中国建筑经历了复古风格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筑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1.2建筑构成要素与我国建筑方针
1.2.1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1.建筑功能 –-房屋的使用要求,建筑物的目的性,在建筑构成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分为基本功能和
使用功能。
基本功能:指建筑物具有避风雨和防寒暑的功能。使用功能:指建筑物的主要功能。
2.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相关内容。 3.建筑形象—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室内外空间的组织、 建筑色彩与材料质感、细部与重点的处理、
光影和装饰处理等。
建筑三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有主次之分。
1.2建筑构成要素与我国建筑方针
1.2.2我国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适用 –-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 安全 –指结构安全、防火安全。
经济—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美观—在适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把建筑美和 环境美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1.3建筑的分类和分级
1.3.1建筑的分类:
1.按使用性质 –-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住居等类型的建筑。 分为住居建筑和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指各类生产用房和生产服务用房的附属用房。 农业建筑:指各类农业生产使用得房屋。
2.按层数和高度—住宅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公共建筑分为多层、高层、超高层。工业建筑
分为单层、多层、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
3.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为大量性建筑、大型建筑。
4.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为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 5.按建筑结构类型—分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空间结构。
2
1.3.2建筑的分级:建筑物的等级包括耐久等级、耐火等级和工程等级
1.耐久等级–-指使用年限。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决定的。
临时建筑—5年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25年 普通建筑物和构筑物—50年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100年
2.耐火等级—由建筑组成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根据建筑分类,其耐火等级分为一级、二级。
3.建筑物的工程等级--以建筑规模和复杂程度为依据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1.3.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等级标准
1.考虑因素–-包括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 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适度设防类(丁类) 3.各设防标准的设防要求
标准设防类—按抗震设防烈度设防,遇高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不致倒塌。 重点设防类—按高于抗震设防烈度一度设防。 特殊设防类—按高于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设防。 适度设防类—比抗震设防烈度可适当降低。
1.4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4.1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1.建筑设计–-包括总图设计、单体设计。
2.结构设计—包括结构计算、构件设计。
3.设备设计—包括给水排水、电器照明、通信、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设计。 1.4.2建筑设计程序和要求
1.设计权的取得–-企业具有与该工程等级相适应的资质。通过设计投标、委托赢得承揽设计的资格 依法签订设计合同。
2. 建筑设计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3. 设计前期—包括熟悉设计任务书、收集设计基础资料、调查研究。
4. 初步设计—提供设计方案、主管部门审批文件、初步设计图纸和文件(设计总说明 、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工程概算书、效果图和模型)。
5. 技术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问题。图纸内容与扩初图相同,但更详细。 6.施工图设计–-设计的最后阶段,满足施工要求,各专业配合施工,材料采购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各
专业图纸、设计说明、计算书和预算书
1.5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1.5.1建筑设计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选择合理的结构、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案。
3.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人力、节约材料和资金。
4. 考虑建筑美观要求—考虑历史传统文化、地方地域特色、建筑性质、时代精神等 。 5.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单体应符合总体规划,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5.2建筑设计的依据
1.使用功能–-包括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家具和设备的尺寸和使用空间。
2.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条件(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地形、水文地质及地
震烈度。
3.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