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
读书报告
组长: 学号: 组员: 学号: 组员: 学号:
组员: 学号:
2013 年 11 月 18 日
一、小组学习与讨论情况
《民国报人》读书报告 小组中期讨论记录
1. 时间: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2. 成员:【英】(组长) 【真】 【萱】 【焦】目标:(1)交流读书心得
(2)确定读书报告PPT展示结构 (3)分配制作读书报告PPT的任务 3. 交流内容(发言记录) (1) 对于何海鸣——
英: 叛逆,来自优良家庭,弃武从文,是一个类似“愣头青的人物”。 萱:个性与他人相异,但很有才华。
英:跟随《钦定宪法大纲》下的“办报浪潮”,如参与了汉口《商务报》
等。
萱:虽然挣扎,但误入歧途,但不能抹杀他的革命性。
英:从“大江报案”可以看出他是个革命性大于他的业务能力的斗士。 真:他让人想到,那个时期人办报往往是出于革命理想,他们想要救国救
民,肩上有很沉的历史担子。
(2) 对于成舍我——
焦:他与国家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隐秘奋斗。 真:史论与业务化相结合。
焦:同意以上观点,并且认为成进行的是品牌化、现代营销方式。
真:可以从他的经历、思想、生命来介绍这个有世界视野的报人,他的商
业梦想大概是建立一个报业托拉斯。特别是他创办的世新大学。曾经有世新大学的老师来大陆讲学,他提到成舍我时,是满满的自豪,他认为,成舍我的新闻眼界与视角是很开阔的,因为他强调每个新闻学子都应该胸怀世界,这对我的启发很大。
(3) 对于金雄白——
焦:身份特殊的小资产阶级,专注社会板块,开辟了新的报业天地,做出
卓越贡献。
真:他体现了不同的报人,在不同的选择下,从而走向不同的命运终点。 (4) 对于陈布雷——
真:从一个革命斗士变为被(蒋介石政府)操纵的笔杆。 焦:性格因矛盾,原则也模糊。 (5) 对于陈德徵——
焦:①毕业于浙大
②专注社会问题,爱折腾但会自保。
③开创了民意测验的先河,但从倾听民众心声变为自我宣传。 ④悲哀的结局。
真:对于一个人物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在业务方面他确实做出了贡
献。
(6) 对于陈纪滢——
英:文艺工作者,聪明有灵性。 萱:记者里收集信息的活络人,并且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帮忙传递获取信
息。
英:审时度势
萱:敢闯荡,敢钻营,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集成者。 真:他有他的坚持,但同时也不放弃他的追求。 (7) 对于陈彬龢——
英:①身世是迷,商务印书馆的“滑头”。
②从一个日本文学拥护者转变为汉奸。从用词尖利的民主斗士转变为圆滑、追逐名利,只活今天不考虑明天的投机主义者。
③既是节约协会副会长,又是奢华的人。 ④报道形式开创了《申报》黄金时代。 (8) 《申报》主笔列传——
共同特征:
①江浙秀士,考取功名无望 ②确定了经营管理的负责制度 ③考虑业务需求,亲近中国受众
④主笔的风格,办报的宗旨会根据社会环境而改变。 4. 讨论结果 第一.从个人性格方面入手,介绍他们在同样动荡不安的局面中性格使然所造成的命运差距,还有他们在新闻界做出的贡献和影响。 第二、一个人1~2张ppt。 第三、总结他们的特征。 PPT结构
一,概况介绍 1.作者介绍 2.本书介绍 二,读书理由 1.报人研究 2.本书写作特点 三,人物历史 1. 生平
2. 贡献
四,读书收获 五,思考 各人任务
共同:负责人物的生平、贡献及自己的读书收获,做成ppt 个别:珍真——人物资料及ppt 概况补充整理 亚萱——讨论记录整理 人物
Ppt检查制作 诗恒——人物资料整理 传英——人物资料整理 读书报告汇总
二、读书报告
读张功臣《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并做读书笔记。
一.本书概括介绍
民国年间,报馆之多,报纸之杂,报事之纷乱,可谓空前。多事之秋,报人当如何自处?且看叱咤一时者如何海鸣,矢志不渝者如成舍我,随波逐流者如陈布雷,变节沦落者如陈彬稣……事业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天壤之别,缘于一念之差,抑或本性使然?
本书意在揭开新闻史上隐秘的一页,视角自然不同于大多新闻史书籍,作者从鲜被提起或具有争议的几位报人入手,以第一手资料,从报人报界的浮沉反映时代的剧变。
作者张功臣,祖籍河南,1960年生于新疆,大学毕业后在《新疆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一年,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某企业任职至今。杂着有《白色夏季》《书谭独酌》《名着的诞生》《外国记者与近代中国》《僧格林沁传奇》《洋人旧事》十余种。
二.读书理由
选择读这本书,或者说应该读这本书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本书主要介绍新闻史上曝光率不高或者具有争议的报人,这对于以往新闻史事的记述是强有力的补充,研究新闻史理应查漏补缺,充分了解处于灰色地带的历史报人,全面深入认识新闻历史。作为新闻学子,更应该由此树立全面、
客观的新闻认识。
二是这本书的写作方法。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在有限阅读的基础上,排比材料,综合观点,一五一十叙述出来。这样,在过去仅在某书中看到的一个名字,或在某文章中读到的一件史事,经过背景材料的叠加和同时代人的佐证,就成为一篇较为完整的人物往事,这对现有新闻史来说,就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作者身处日渐多元化的时代,不愿举步不前,认识到以往的新闻史编撰有 “功利心”从中作祟,遮蔽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作者针对民国时期的新闻史,深挖被淹没了的重要史事和人物,把新闻史隐秘的一页页,翻给读者看。
尊重历史,以第一手资料呈现人物及史事,这就是本书最大也是最值得借鉴的特点。
三.报人历史
本书分为九个板块,对于报人的描述有特写,也有群像。九个板块分别为: 大江曲——辛亥革命中的何海鸣, 往事半苍茫——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历史转弯的地方——时报馆里的金雄白, 请作布雷鸣——报人时代的陈布雷,
只是当时已惘然——《民国日报》总主笔陈德徵沦落史, 穿过了变幻风云——《大公报》客卿陈纪滢, 一半是斗士,一半是汉奸——陈彬龢在《申报》, 辣手着文章——《申报》总主笔列传, “孤岛”血痕记——上海报人抗战往事 。 下面就针对每个板块进行分析归纳 大江曲——辛亥革命中的何海鸣
何海鸣,本名时俊字一雁。湖南衡阳人。“大江报案”主导。沦陷后期任汪伪政府宪政实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办《爱国晚报》《民权报》《侨务》杂志,还自编《海鸣丛书》。作品多社会言情小说,是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重要人物。
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
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湖广总督瑞徵阅后大怒,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投案。之后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体抗议,谴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新军士兵至报馆声援。湖广总督瑞徵慑于民愤,从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徒刑。
这就是闻名历史的“大江报案”。何海鸣就是如此个性之人,也让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在两个月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解救出狱,出任汉口军分政府少将参谋长。1913年8月,何海鸣曾因申电讨袁遭到袁世凯十万元的悬赏通缉,他也因此逃到日本。1921年底,归国后的何海鸣痛下决心,从此献身文章事业。他将自己一部短篇小说《老琴师》寄给周瘦鹃,“颇得阅者赞许,即新文学家亦有赞可者。”弃武从文的生涯就此开始。但是虽然何是一位高产作家,到了1929年却在《上海画报》有《何海鸣潦倒沈阳城》的报道。生活的拮据让他体会到文人的无奈窘迫,他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936年他开始出任天津《庸报》的社论主笔,成为附逆文人。最终的结局也是悲剧的,抗战期间,身陷南京,贫病交加。1944年病殁,竟无棺为殓,大汉奸周佛海闻讯,捐一笔款,才草草办理后事。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可能会造成他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或者是毁灭性的。但是那属于“当下的”判断,是属于他自己的判断。而我们只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去伪存真,毕竟何海鸣是曾经为中国近代报业、中国革命痛声疾呼的文人武将,他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甚至他还是研究华侨历史第一人。他所着文章使报业历史增添了许多亮彩,他也战战兢兢的高压统治下兴办了《庸报》。
至于何海鸣悲剧的结局,只能说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只能由后半生来偿还。一个人的才华是不能成为一辈子的依靠,长远冷静的思考和审时度势,但不能失去最原始的初衷,保持探索和热情的心,或许是新闻文字工作者所需要坚持的。
往事半苍茫——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成舍我的报人生活,从开始记者生涯的安庆《民碞报》、沈阳《健报》、上海《民国日报》、北京《益世报》,到独自创立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南京《民生报》,再到与同人发起的上海《立报》、香港《立报》《自由人报》,其丰富多彩,流光溢彩,本身就是一部报业风云史。
成舍我原籍湖南湘乡,1898年生于南京下关。1912年,十五岁的成舍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