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下)综合练习(二)化
本试卷满分共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S 32 Mn 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的是
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
2024. 05
6.“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A.可用灼烧法鉴别毛笔笔头是否含蛋白质
B.用墨写字可长久不褪色
C.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
D.用工具打磨石材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7.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氨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
”下列有关
泄气,则药方不减……唯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鼻冲水”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B.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C.鼻冲水中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D.存在平衡:NH3 + H2O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不相同C.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不再溶解D.用甘氨酸
NH2
CH2COOH
和丙氨酸
NH2
CH3CH-COOH
缩合最多可形成
3种二肽
6种
NH+ OH
+
4
-
NH3·H2O
9.X、Y、Z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
X
A.B.C.D.
NO Cl2
2Na2O
..实现右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Y
2NO
Z
3HNO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①常温遇氧气②通入CO2③加入H2O2
3
X ①Y
②④
③Z
NaClO NaOH NaAlO2
HClO NaCl Al(OH)
Al2O3④加NaOH溶液
10.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元素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 / 7
B.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氢键C.IA族与VIIA族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D.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mol/L Na
+2-2
CO3溶液中:c(Na)=2[c(CO3)+c(HCO-
3)+c(H2CO3) ]
B.常温下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溶液的
pH恰好等于7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
-
(H+
) + c(Na+
3COO) + c(OH) =c)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
) > c(HX) > c(X-
) > c(H+
) > c(OH-
)
1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
...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系统
(I)
①H2SO4(aq)
SO2(g) + H
2
O(l) + 1/2O
2
(g)
ΔH1 = +327 kJ/mol
②SO2(g) + I2
(s) + 2H
2
O(l)
2HI(aq) + H
2
SO4(aq)
ΔH2 = -151kJ/mol ③ 2HI(aq) I2(s) + H
2
(g)
ΔH3 = +110 kJ/mol
④ H2S(g) + H
2
SO4(aq) S(s) +SO2(g) + 2H
2
O(l)
ΔH4 = +61 kJ/mol
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制氢气、硫磺系统
(II)
A.反应②为反应③提供了原料B.反应②也是
SO
2资源利用的方法之一C.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I)
D.系统(I)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O(l) H2(g) + 1/2O
2
(g) ΔH = +286 kJ/mol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25.(17分)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研究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作出的卓越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原理如下:
C催化剂
2H5CH=CHCH3 + CH2=CH2
C2H5CH=CH2 + CH2=CHCH3
现以烯烃C5H10为原料,合成有机物
M和N,合成路线如下:
2 / 7
的是
催化剂
B
Br2/CCl4
C
NaOH/H2O
△
D
C2H2O4浓H2SO4/△
M C10H16O4 (六元环酯)
A C5H10
Br2/CCl4
多步反应
F OH
CH3CH2-C-COOH
CH3
G C5H8O2
(只有一个甲基)
E
X 浓硫酸/△
N C13H16O2
(1)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2)B的结构简式是(3)C
D的反应类型是
A的名称是
。
。
。
。
(4)写出D(5)写出E
M的化学方程式
F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
。
N的结构简式
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6)已知X的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且取代基无甲基,则
为
(7)满足下列条件的
式
。
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写出任意一种的结构简
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26.(14分)
硫化氢气体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1)工业采用高温分解
H2S制取氢气,2H2S(g)
高温
2H2(g) + S2(g),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出H2。在容积为2L 的恒
H2S的转化率如
H2S的转
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此反应。H2S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 1mol,实验过程中测得
图所示。曲线 a 表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化率。
曲线 b 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时
①反应2H2S(g) 2H2(g) + S
2
(g)的ΔH
(填“>”“<”或“=”)0。
②985℃时,反应经过5 s达到平衡状态,此时H2S的转化率为40%,则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2) =
。
b向曲线a逐渐靠近,其原因是
。
S,其物质转化如下图所示。
③随着H2S分解温度的升高,曲线(2)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
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
。
①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
②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采取的措施有
。
3 / 7
CuS,可
(3)工业上常采用上图电解装置电解
生成的铁的化合物
K4[Fe(CN)6]和KHCO3混合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通入H2S 加以处理。利用
K3[Fe(CN)6]将气态废弃物中的H2S 转化为可利用的S,自身转化为K4[Fe(CN)6]。。
。
①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有16 g S析出时,阴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③通入H2S 时发生如下反应,补全离子方程式:
27.(12分)
四氧化三锰(Mn3O4)是电子工业的磁性材料,而氯化铅(铅矿精矿(主要成分为程如下:
PbS)和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PbCl2)常用于焊料和助溶剂、制备其他铅盐等。用方
3O4的工艺流PbCl2和Mn
2,还含有Fe2O3、Al2O3等杂质)制备MnO
已知:PbCl2(s) + 2Cl
-
(aq) PbCl
2-4
( aq)
ΔH > 0
(1)80℃时,为提高方铅矿精矿、软锰矿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试剂X是
。(填“化学式”)
MnCl2、PbCl2和S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5.5 kg Mn 时,理论上消耗金属铝的质量最少为
。
(3)用盐酸处理两种矿石粉末,生成
(4)结合化学用语回答,向酸浸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5)向滤液b中通入NH3和O2发生反应后,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金属锰可以用
kg。
Mn3O4为原料,通过铝热反应来制备,当生成
28.(15分)
4 / 7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0.4mol/L FeCl3溶液2滴+ 0.4mol/L Na2SO3溶液2mL
0.4mol/L FeCl3溶液2mL + 0.4mol/L Na2SO3溶液2滴
0.4mol/L Fe(NO3)3溶液2mL + 0.4mol/L Na2SO3溶液2滴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5min后与开始混合时一致红褐色明显变浅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3天后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溶液呈黄绿色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
0.4mol/L 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
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
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 3+2-①Cl可以加快Fe与SO3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
- 3+2-+3+
③NOFe氧化了SOH,使Fe水解出的Fe(OH)3较多。3在酸性环境下代替3,同时消耗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在2mL pH=1.0的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约
实验V
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实验
VI
3固体,在2mL 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 NaNO
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
5min后的现象溶液的红褐色介于
II、III之间
BaCl2溶液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填字母)。
3+2-3a.Fe与SO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
原反应为主
2+
b.浓度为1.2 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氧化
2-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