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三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一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目标的学习活动。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
第二,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可以在本单元学习之初,提前布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要介绍的人物形象和推荐的书籍,认真研读推荐的书籍或人物。
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
第三,本单元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所涉及的作家读书经历、读书感悟、阅读方法等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根据要求梳理出来的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读书实践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一单元或这一学期的读书经验,并运用
25、古人谈读书
教材解析
本文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
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尝”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尝”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
《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再根据交流情况,有重点地对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指导,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一、理解运用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再同桌互读检测,读准易错的读音。如,“敏而好学”的“好”是“喜好”的意思,读“hao”;“是知也”的
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
“知”同“智”,读“zhi”。
2.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本课中的长句子比较多,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先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样断句的理由。
以下长句子的停顿仅供参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3.理解课文大意,积累背诵。
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结合注释或者上下文先猜一猜,再和同学、老师交流。理解意思的时候,要结合整句话来理解,不要求学生逐字翻译。如,“默而知之”的“默”,可以借助上下文,用组词的方式猜词义,结合整句话的大意,可理解为“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余尝谓”的“尝”、“心到最急”的“急”、“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断”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和现代汉语的常用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在比较、发现、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理解词义。
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是知也”的“是”和“盖士人读书”的“盖”等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也可以教师直接讲述:“是”是“这”的意思,“盖”是语气词。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师说大意、学生读背对应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
4.分享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
教学完三则文言文后,可以结合课后第三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三篇文言文所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不需要让学生辨析课文中的某句话是读书的方法还是态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对自己的启发。
如,学生交流“三到”读书法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做到
本资料能够帮助老师们,精心备好课。
这三点。
如果做到了,它给自己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做到,今后应该怎么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交流其他名人谈到的读书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其中,积极分享读书经验。
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除了可以安排在本课,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整个单元之后,联系本单元其他两篇课文,以及“日积月累”中的《观书所感》等内容,梳理方法,交流体会。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耻、岂”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帮助识记,如“羞耻、耻笑”“岂有此理”;“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助词,相当于“了”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借助文中拼音读准字音。
“识”是多音字,在“默而识之”中表示“记住”的意思,另有成语“博闻强识”,都读“zhi”;在“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皆无识者也”中是“见识”的意思,读“sh”。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结构特点进行分类,观察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则,如“诲、谓、诵、恒”这4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岂”
字要注意下面是“己”,最后一笔的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写长。“皆”上部“比”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注意下部是“白”不是“日”。